APP下载

也谈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教学

2016-05-14欧晓玲

新课程·小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欧晓玲

摘 要: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情操。得法的欣赏,能有效提高欣赏课的质量,正确的聆听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具想象力和创造力,更有效地实现听的艺术,达到音乐审美的目的。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就能使课堂有效。

关键词:音乐欣赏;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一、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基于对现实的教学活动的认识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包括教学手段及其操作方法的设计。

1.体验式

如,在教学三年级教材中以管弦乐合奏的《溜冰圆舞曲》一节课时,老师先弹奏主题音乐,让学生随音乐韵律轻轻晃动身体;然后说说对音乐的初步感受;紧接着引领学生哼唱主题音乐;再完整聆听整首乐曲,看看谁能听出主题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并要求学生只要听到主题音乐就合着节拍轻轻晃动身体,轻声哼唱,由此让学生感受主题音乐的情绪、特点,也熟悉了主题音乐;最后让学生模仿溜冰动作体验感受各乐段音乐,要求听到主题音乐时用同一个动作表现,听到变化的音乐时用学生自己认为符合音乐情绪的动作,于是,教室里学生一字状随音乐溜起了旱冰,老师作适当的引领,学生随音乐的变化做不同动作的表演:时而背着双手或于腰间自如地滑行,时而旋转跳跃,时而摆动双臂潇洒前行。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受到了音乐的感染,在愉悦中获得了音乐审美体验。

2.情境式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各种教学情境中亲身参与音乐活动,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并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关注情绪、情感,环境、场景。如,在教学五年级《森林狂想曲》这堂课时,较好地运用了这一策略,以故事创造音乐情境,无需太多的语言,学生便被乐曲所吸引,夜幕低垂,在神秘的热带雨林中,蟋蟀、青蛙、猫头鹰与飞鼠一起奏响了优美奇特的森林狂想曲。A B C三段旋律轮番演奏,学生一会儿便能随旋律和速度的变化轻松哼唱。学生第一次接触音效,很新鲜,大胆模仿各种音效,一时间“森林中”蛙声、鸟声、风声、流水声、还有……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非常形象逼真,直到以后的复听,学生仍对此乐曲乐此不疲,十分乐意参与哼唱。

3.探究式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探究式策略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是一种自主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求一个独立的学习过程,课堂需要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期望一个互动的活动课堂,追求一种深层的情感态度,最终获得一个开放的教学结果,培养一种主体的创新精神。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一些有探究价值的活动,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否则学生就失去了探究的兴趣,探究也就没有了价值。如,在教学《龙腾虎跃》(鼓乐)欣赏课上,为了让学生探究乐曲的领奏乐器——鼓点子的节奏,我在黑板上出示了下面几种节奏型:

× × × × ×× ×× ×× ××

× ×× ×× ×× ×× ×·× ×× ×× ×

将学生分成三组,把黑板上第二、三、四种节奏型分别交给三个组探究表现出来,用拍手、拍腿、跺脚、打击乐器等等方式,老师巡视各组探究情况,发现难点时老师作一定启发、引导,视学生学习状态而定,不能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在进行《龙腾虎跃》乐曲的欣赏时,先让学生仔细聆听乐曲的领奏乐器是什么?再尝试着用拍手的方式模仿鼓点子,让全班都参与探究,先抽几个学生拍击节奏,看看谁模仿得正确,再全班学生一起模仿拍击出来,然后老师弹奏主题旋律,让学生尝试用鼓点子节奏为主题旋律伴奏。

4.合作式

合作式策略是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提高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合作教学是新课改以来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欣赏课堂上,运用合作策略设计教学能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不仅有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合作伙伴的选择,还可以有合作内容的选择,可以是合作表演,你唱我跳,老师弹琴学生歌唱、表演、打击乐伴奏。音乐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合作的过程,音乐一旦没有了合作,也就无法完成,如合唱、舞蹈等表演都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默契配合。音乐欣赏教学更要适当运用合作策略,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四年级的一节马林巴合奏的《火车咔咔咔》时,就很好地运用了合作伙伴、合作内容的合作策略,先让学生听全曲,感受其欢快的情绪之后,仔细听由乐器模仿车轮行进的节奏的力度、速度有什么变化?让学生模仿,再仔细听由马林巴演奏的欢快的主题,表现的节奏紧凑,打击乐的伴奏也非常突出,边听边带领学生用身势模仿,在后面两个乐句结尾音延长的三拍处加进模仿的汽笛声,最后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表现乐曲的三个部分,设计用不同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没有乐器的学生跟录音用“啦”哼唱,再交换。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增强了合作意识,感受到了合作成功的喜悦。

二、音乐欣赏教学方法

1.视听结合,唤醒音乐感觉

音乐较抽象,不像美术作品那样直观,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视”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借助视觉的直观帮助听觉感知,有利于儿童对音乐形象的理解。比如,交响童话剧《彼得与狼》,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每种乐器的音色和所要表现角色的性格特征,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理解音乐作品,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由于学生不了解管弦乐,不会分辨各种乐器的音色,这节欣赏课从哪里入手呢?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先把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圆号、定音鼓和大鼓并伴有对应文字的声像视频一一呈现在学生眼前,视听结合了解童话剧中每一种乐器的音色,待学生能够只通过乐器的音色分辨出乐器后,老师这样引入欣赏:接下来,这些乐器将扮演不同的角色,为我们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交响童话剧《彼得与狼》,你能否听出哪种乐器代表的是故事里的哪一角色?同时,出示“彼得、小鸟、鸭子、猫、老爷爷、狼、猎人”和“长笛、小提琴、单簧管、双簧管、圆号、大管、定音鼓和大鼓”。于是,学生津津有味地听完了较长的交响童话剧,并在仔细聆听的过程中准确地说出了每一种乐器所表现的角色的性格特征,运用已有的音乐要素(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音色等)把握故事中的重要情节,使学生加深了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2.动听结合,引起情感共鸣

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都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让儿童跟音乐边听边动,有利于儿童对音乐情绪的感受,从而引起情感共鸣。如,教学《我是人民小骑兵》时,一是让学生模仿骑马的动作随音乐有节奏地表现巡逻兵马群奔驰在辽阔大草原的情景;二是随音乐情绪地变化用比较夸张的动作表现巡逻兵与狂风暴雨英勇奋战的场面;三是用打击乐器把握好由弱到强后又转入由强到弱的力度,表现由远到近和由近及远的马蹄声。让学生的手、脑、耳、身体各部分都融入音乐的情感中。

3.演听结合,表达体验情感

听音乐不是简单地用耳朵听,而是我们一次次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从而引起情感共鸣,丰富个人内涵。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即使用的是同一册教材的欣赏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都不尽相同,需要根据具体内容而定。如,在教学五年级《大家一起来》一课时,就适于采取演听结合的方法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在学生能跟录音(琴)唱这首歌曲后,我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创编一段韵律操,再一组组表演展示,学生在一次次演听结合的欣赏中感受到了热情欢快的音乐情绪,通过他们协调合作的表演,他们积极投身其中,亲自体验到了“畅谈理想,憧憬美好未来,为明天的辉煌喝彩”的兴奋情感。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音乐教师应始终面向全体学生,在备课、上课时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这样的教学设计会不会让学生接受?这样的教学方法能不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这样的教学过程能不能达到教学目标?教师不但要做好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而且要做好课后反思,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提升自我的同时,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选择,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听赏音乐的兴趣,引领学生在听觉、视觉、动作、认知和感性中进入音乐的内涵,获得美好的音乐感受,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实现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周鹏.论述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策略[J].才智,2015(27).

编辑 杨国蓉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