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研究

2016-05-14桑鸣

亚太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模式构建

桑鸣

摘 要:目前,由于培训课程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理论指导造成培训效率大大降低,本文通过利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进行研究,研究成果主要有: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目标的确立;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内容的设定;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教学管理方式;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教学方法等。测试培训课程的研究对于提高国民普通话水平与质量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模式构建

1994年国家语委和教委等部门颁布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在这一文件的指导下我国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和培训工作也得到大力的普及和发展。随着普通话工作的逐步深入和研究,在这一发展阶段中我国的普通话测试和培训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培训对象的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但是调查文献显示普通话培训仍旧停留在短期的应试型模式中,这很难适应国民素质发展的需求。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的目标、内容、管理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科学分析,将培训作为一种教学形式纳入课程规划中,为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提供理论基础,旨在促进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工作向着科学、规范的方向提升与发展。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目标的确立

调查发现多数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将普通话等级考试作为课程目标,这种应试型的培训目标不仅限制了培训对象的语言实践能力发展,另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培训对象的普通话学习兴趣。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的定位是满足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需求而设立的沟通载体——普通话,这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和弘扬民族文明精神的体现;另外,普通话对培训对象的职业和生活具有保障作用,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必然条件之一。基于此,本文认为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的目标应确立为以下几方面。

知识目标:系统地掌握标准普通话语音、规范的语汇语法。能力目标:标准地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朗读和演讲,掌握应试要领的前提下通过普通话等级标准考核,具备一定的职业口语素养。态度目标:树立语言规范意识,认识到普通话是提升综合素养的基石等理念。

二、设计课程化的教学课程教学内容

从现代课程化角度出发,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应以普通话学科理论知识系统作为基础和重点内容,其中包含普通话中的语音、词汇、语法、吐气和说话等系统,其次要将普通话的实用性、便捷性和规划性测试特征融入到基础知识系统教学中,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增强培训对象对普通话的学习主动性;重视普通话课程的实践性特征,积极引导培训对象将课程内理论知识应用到课外自主训练、延伸训练、社会服务和技能比赛等多个类型的实践训练中,在保障培训对象普通话标准水平得到加强的同时进一步推广普通话的使用率,本文将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内容设计为如下几方面。

(1)普通话理论知识系统(语音、词汇、语法)。

(2)普通话口语交际、职业用于、说话演讲等知识系统。

(3)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内容、测试规范、测试流程和评分标准等知识系统。

从上述课程内容的设计来看,不仅包含了初级课程目标中所要求的理论测试知识体系,同时还涉及到体验性的实践课程内容,进而实现推广普通话使用水平的终极培训目标,可见,课程内容的设计符合了现代化发展对普通话课程理论的要求。

三、采取课程化的教学管理方式

教学管理方式的采用要严格遵循课程设置、教材编排和认知逻辑规律的要求,另外再结合培训对象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来确定管理方式。因此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管理方式要兼顾理论、训练和考核等多方面标准要求,基于此,本文采用如下管理方式。

(1)根据培训对象的专业或职业要求、文化基础技能等课程之间的关系来安排普通话测试培训教学。

(2)根据培训对象的普通话理论知识体系基础和实践技能等安排培训教学学时,一般定为40学时左右。(见表1)

理论教学 18

实验、实训教学 18

考核 4

(3)根据培训对象的普通话理论和口语水平发展规律,一般讲培训课程人数定为45-55人左右。

(4)培训对象的普通话成绩管理要力求公正科学性,一方面将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达到80分即二级一等为合格;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培训对象的日常参训率归为单位责任管理项目中。这种管理方式不仅可以督促培训对象的普通话学习积极性,而且体现出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的实效性。

四、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的内容、性质和分量上需要进行筛选、整合和优化,从而确保课程的有效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同时根据普通话教材的需要要灵活变通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死记硬背、古板灌输等教学形式,挖掘培训对象的主动意识和思创造思维能力,为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本文主要介绍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理论与实践结合法:普通话培训课程要兼顾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系统应用到实践生活中,在朗读、演讲和交流过程中提高普通话口语能力。

(2)讲授与示范模仿法:教师要采用规范、标准的普通话语音进行教学,在发音教学中培训对象可直接通过直观形象的模仿来保证语音的正确性。

(3)因材施教:根据培训对象、培训地域来了解本地方言特征,从而找出方言与普通话间的最大差异点,以此因材施教、因地施教,对改善普通话问题具有较的强针对性。

(4)角色扮演法:为了强化普通话的实践技能,教师可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培训对象在形象的模拟环境中能够更快更有效地进入状态,从而提高普通话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高群.机测背景下的高师普通话教学与培训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2]宋欣桥.创建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PSC)理论体系[J].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3]刘智,肖巍巍.基于Web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2011.

[4]杨颖.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的主体构成与研究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3).

(作者单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模式构建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基于ERP环境下的企业成本控制模式浅析
“双边联动”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的行动模式研究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践教育模式
航空集团公司共享式财务集中管理模式构建
多元化评价体系融入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构建
高职院校“2+3”企业化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