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通过预设与生成抓住课堂

2016-05-14薛平

新课程·小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预设

薛平

摘 要: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表演化、程序化、功利化、肤浅化等倾向,表面上像启发,实际上是灌输,大部分学生还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思考力却明显下降,数学的思维之美并没有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出来,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的解题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从总体上看,其实质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还远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而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没有正确处理好教学中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预设;生成思考;启发教学

数学课堂的教学离不开预设与生成,而预设与生成之间也有着关系,通过有效的预设能够增强课堂的效果。抓住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学生也能获得有效的学习。总之,要抓住数学课堂,必须通过预设以及生成。

一、如何通过预设增强课堂效果

如何通过预设使得课堂教学效果更好,这个问题时刻困扰着我们教师,我们在上公开课之前要背教案,而在背教案的时候心中对于教案的某些地方总是要预设几种情况,如果学生达到了课就能顺利进行,如果学生没有达到,我们又该如何引导才能使学生朝着教师想要的方向去延伸呢,这就需要考验教师的教学功力了。有经验的教师能够将没有预想到的学生答案引导向自己的预设,如果引导得好就是公开课的一大亮点,如果引导不好就是一次失败的教学。

例如,陆亚娟老师执教的“认识图形”这一节课,围图形是一大重点也是难点,在之前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时学生都能够按照教师预设的几种情况来围出。而当遇到能不能围出圆这个大难题的时候,陆老师通过自己的预设知道大多数学生会说不能围出,但是有几个同学肯定说可以围出来,处变不惊地让学生上前来展示,通过简单的一个倒拿钉子板发现那个围出的圆竟然脱落了,这无疑说明这个圆不是围出来的,而是放上去的,并没有围紧。这样一个难点就被轻松化解,这还是因为陆老师事先的预想比较周全,而且也使有错误想法的学生清晰地感受到我们并不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圆,只能围出三角形和长方形以及正方形。激发了学生的深入思考,使得课堂的效果更好,学生对于围图形的记忆更加深刻,整节课都为之一亮。

二、动态生成是课堂有效学习的发展

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教学不是单纯的“预设”操作,而是师生创设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预设”与“生成”的互相融合。那么,如果教师没有预设到学生回答的话,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呢?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一步一步地引导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动态生成思考出教师想要的答案。

例如,我们数学组在三月份的公开课是一节计算课“三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陈晓静老师执教的时候,前面的计算法则,几个注意点讲解的都非常得清楚透彻。然而在讲解怎样检验加减法的结果是否正确的时候,当时学生没有思考出来如何检验,并没有达到陈老师预设的要求,陈老师通过生动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缓缓地将学生的思维注意力集中到课件上,引导学生得出要想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需要通过验算来检验之前的计算是否正确。这样动态的生成也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没有回答出来没有想到”,从而让学生深深地把三位数加减、两位数的验算记在脑海里。这对于课堂的有效学习也有相当大的帮助。

教师在课堂上总能碰到这样那样超出自己预设的学生的回答,在遇到这种事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能急躁、不能紧张。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当学生回答的超出预设并且难以将起立回答的学生引导向自己的预设时,总是急忙地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这实际上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教学,这也是相当失败的。在我看来,教师应该开动自己的脑筋,并且发挥自己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的能力来牵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他们能够感触到教师预设的一点边角,然后教师抓住,学生回答的一点相关性,连续发出几个问题,从而使得教师预设的结果动态生成,这才是正确的。这也会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能够体现民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从而牢牢地记住课堂教学的内容。

这样也避免了教师那种灌输式教学的发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在不断变化的课堂上发现、判断、整合信息,灵活调整预设,以适应学生现有的数学现实,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三、预设成功与动态生成之间是有联系的

预设与生成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对立的一面,也可以说是互逆的。预设重视的是显性的、结果性的、可预知的目标;生成重视和追求的是隐形的、过程性的、难以预知的目标。预设过度会忽视生成,挤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生成过多也必然会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和计划的落实。而预设不足也会导致课堂教学的混乱,影响后面目标的生成。因此,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应当服从于有效的教学、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例如,我们四月份的教研课是“平均数”,就拿赵爽老师执教的那节课来说吧。在教学求平均数的方法时,教师预设的结果是学生应该使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来求男女生的套圈成绩,结果有个学生可能比较的聪明也可能是预习过的,竟然直接说出了后面我们才要学到的先分后合的方法,用总得成绩除以总的人数求出男女生的平均成绩。这显然远远超出了教师预设,由于估计不足,教师只能匆匆地给予一点肯定,然后再绕回前面去讲移多补少的方法。这在当时显然是打乱了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实。这样的情况呢确实也不少见,我在平时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比如某些学生提前预习了,那样他们的思维就会呈现跳跃式前进,就难以按照教师的引导来获得知识,因为他们之前已经自己获得了,这无疑会打乱教学的计划。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不急不躁,我觉得赵老师的处理其实是很不错的,不在学生提前的回答上作出过多的停留,轻轻带过,让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按照预设的目标来学习,也使得自己的教学计划能够完整实施。然后到后面讲到先分后合的平均数计算方法时,再请那位同学起来把刚才的话说一遍,然后给予学生高度的肯定,这样课堂上的时间得到了节约,也按照教学计划来了,而且先分后合这个重点也可以算是强调了两遍。这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是相当不错的。

总之,我们要善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预设和思考。巧妙地预设,能够使得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有效生成。动态的生成思考能够让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记忆更加深刻,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是相互依存的,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会有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必然古板,缺乏生命力。预设越充分、越科学,生成就越有效、越自然,这堂课就越有效。

参考文献:

翁晓碧.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新课研究,2009(10).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预设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语用预设在新闻标题中的作用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对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的探讨
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探讨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统筹兼顾,动静相生——小议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预设彰显主题追问精彩生成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