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培养小学生美术创造力的策略

2016-05-14陈晗

新课程·小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创造力培养策略美术

陈晗

摘 要: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小学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由于很多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只重视学生的模仿绘画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美术创造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学生也只能临摹画画,基本上不能独立创作绘画。新课程下小学美术课堂应该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运用美术技能自由地表现自我、表述思想、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以下谈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儿童;美术;创造力;培养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儿童的美术创作在于其感情的自然流露。很多人认为,小学美术是副课,课堂教学中只要让学生学会画几张画就行了,其实这是对美术教育的严重误解,美术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从而提高美术创造力,这是美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美术教学的根本出发点。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呢?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如今,小学美术教学大多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学观念陈旧而又根深蒂固。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往往都是在教室内进行,沉闷的教室环境只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非常不利于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进行创作。传统的美术课堂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受到教师的限制,发挥的余地非常小,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只注重美术技能的培养,教学步骤呆板,无非就是先出示作品,让学生欣赏,然后分步骤介绍绘画方法,最后让学生对照作品临摹。这样,学生没有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学生临摹的作品常常也是形似神不似。长此以往,学生会渐渐失去美术绘画的兴趣,美术创作力更是无从谈起。小学美术创作力的培养离不开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小学生可以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接触自然美景、人物百态。这样,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的直观经验才有进行创造和创新的素材。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方法

(一)适当指导,让学生自由创作

英国的艺术教育家赫伯·里德和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维克多·罗恩菲德的教育观点体现了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他们主张把美术教育作为促进儿童健全发展的工具,通过美术教育帮助儿童发展人格,认为儿童生来就具有艺术潜能,并具有不同类型,教师应依据不同类型儿童进行适当指导,让学生自由创作,以发展儿童个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由创作,使学生能够用手中的画笔自由表达心中的真实感受。例如,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泼墨,泼墨就是把墨泼在纸上然后进行绘画的一种美术创作方法,小学生一开始往往会觉得这种画法很有趣,都跃跃欲试,但是经过实践,他们又会觉得泼墨画法难度较大。这时,我鼓励学生大胆创作、自由创作,很少干预他们的绘画过程。在创作过程中,有一位学生泼的墨还没有动就已经滩成了一团,形成一个很难看的饼状物。这时,他无从下笔,便来问我:“我把墨泼成这样还有什么补救措施吗?”这时,我适时引导,问他:“你本来打算画成什么的?”他说:“我打算泼出一只小鸟的。”这时,我在这团黑乎乎的东西上添上几笔,这位学生受到启发,将泼在纸上的墨团又添上几笔,画了一只小鸟出来。由此可见,自由创作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赏识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贯彻

所谓赏识教育,就是本着欣赏的眼光审视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过多地强调绘画的技术、意境等内容,而是从学生的角度审视创作,进而保护学生的美术创作精神。为此,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注重美术教育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其美术动作技巧的执行进行引导,注重要以引导、夸奖式的语言进行,以平易近人的态度来开展,以保证学生处于相对积极的美术创作环境中,避免以过于严厉的语言批评学生,这样会对学生美术创造精神的培养造成不利影响;(2)建立健全美术作

品的评价机制,从学生展现的创造性,对于主题的阐释等多个角度分析,而不是单一地从绘画的技巧方面探究,保证给予学生的美术创作作品正面的评价,同时给予适当的建议,以保证学生在对应的方面不断完善;(3)定期开展小学美术作品展览的活动,鼓励家长参与进去,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作品被重视,进而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到实际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去。

(三)多媒体的应用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多媒体运用于教学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进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挂图、视频、幻灯片等的使用,通过声、像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大量丰富的多媒体素材的运用,改变了以往课堂的乏味说教,美术知识以新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另外,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把美术中的基本技法——剪、拼、撕、贴、刻、折等多种方式,可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学一遍即可掌握,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可以多学几遍,这样既能减轻老师的负担,又能让所有学生都达到学习目标。学生掌握美术基本技能之后,他们就有了美术创造的条件,通过他们后续的多次实践就能形成感受美的能力,从而发展他们的美术创造力。

(四)激发学生的创造信心

每一位学生都有学好美术从而具备美术创造力的愿望。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一个班的学生面对同一任务不可能都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这就需要教师在面对不同学生的时候,运用不同的方法激发他们创造的信心。例如,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要因人而异,胆小的、创作慢的学生,教师可给予鼓励:“我知道你一定会创造出好作品的。”这样会让学生不感到有压力,同时还会增加创作的动力。当发现有学生创作出的作品相似或雷同时,这时,教师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真不容易,你们的作品看上去差不多,但很多细节是不一样的,而且功能一定也都很强大,真是了不起。”这样会让学生对自己的创造能力充满自信,使其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中竭尽全力,认真实践,最终成为一个爱创造、善于创造的人。

(五)在写生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美术创造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实践,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是学生美术创作的源泉,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的很多灵感来源于实践,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往往也取决于学生在实践中接触过的、看到过的、熟悉的事物,见多才能识广、多感才能多知。指导学生写生,并不需要具体规定应该怎么画,重要的是启发他们学会怎样自己画,增强他们画的信心,帮助和指导他们观察,并指出应避免的问题。教师还要在画的过程中不断根据造型原理加以启发和提醒,从而使他们的画面更加生动、具体,更符合美的原则。例如,在二年级美术课花儿朵朵这一节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进行写生,然而校园里的花朵枝叶显得有些杂乱无章,如果完全写实照搬到画纸上效果肯定不好。因此,在写生中我积极引导学生观察不同花儿的不同角度,要求学生发挥想象,采用增减的方式,减去不入画的部分,通过想象增加需要补充画面的部分,使画面达到完美,意境更充实。在写生指导过程中,我还指导学生用夸张手法来表现,可以从颜色、形状、结构等方面表现,对学生传授知识应在启发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根据主观感受,夸张表现出情趣,增强艺术感染力。通过实践表明,学生最后交上来的作业,可以说是千姿百态,共性中有个性,创造出的作品比真实景物更具有个性,真正做到了艺术创作、去糙取精。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应符合新课程理念,改变过去课堂组织形式单调、无趣的状况,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重点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机会进行创造力的发挥,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审美情趣。因此,我们每一位小学美术教师都应该意识到本学科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改变过去侧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勇敢地担当起培养学生美术创造力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李春清.在美术教学中发掘小学生的创造力[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6).

[2]张晓丽.小学生美术创造力培养[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9).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创造力培养策略美术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创意美术
激发你的创造力
创意美术
激发你的创造力
创意美术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