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2016-05-14金平华
金平华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在此基础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定位和要求,学校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和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出发,探讨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小学体育;创造性思维;培养方法
小学是一个人接受知识最多最快的时候,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学校和教师从小学开始着手,从最容易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课程——体育出发,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的效率,通过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学校和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创造性思维是新时期人们需要具备的一种思维,下面本文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探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1.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创造性思维是新时期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社会对个人的客观要求,学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具备创造性思维。
2.培养创造性思维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发展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够使学生在考虑问题时更加理智和全面。因此,从学生个人发展的方面来说,创造性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二、我国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
要从小学体育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需要了解我国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以此为出发点,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
1.教师对体育课堂不重视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大部分学校和教师并没有认识到体育课程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对体育课不重视,体育教师在课前不准备教案、将体育课换成语文课、数学课或自习课的现象常有发生,这对于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展是十分不利的,也使得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减少了一个有效途径。
2.教学模式落后,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
在我国小学体育的教学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落后,体育课的安排通常是集体做准备运动,然后学生轮流进行跑步、跳远等运动,在下课前把学生集中起来做放松运动。教学方式固定、教学模式落后,使得学生对体育课没有新鲜感,从而参与度不高,体育课堂的效率低下,没有达到体育课放松学生身心、锻炼学生身体的目的,更不用说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了。
三、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鉴于创造性思维对学生的客观和主观方面的要求和体育课程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促进作用,本文针对我国小学体育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希望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有所帮助。
1.教师重视体育教学
要想利用体育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需要学校和教师认识到体育课堂的重要性,重视起体育教学。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师课程的监督,减少体育课被改为语文、数学等课程的现象,保证体育课的上课次数;另外,体育教师在上课前应该准备合适的教案,使每一节体育课都具备一定的新鲜感。通过重视小学体育课程促进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上课前准备合适的教案,将授课的顺序理清,在上课时带着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运动,这本来就是创造性思维中理智的体现,能够让学生在上课时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和创造性思维的益处,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一定的客观环境。
2.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上课热情
通过体育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需要活跃课堂气氛,通过欢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精神集中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例如,在学生运动一段时间后将其集中起来休息,在休息时通过抽签的方式让几位学生表演自己拿手的节目,可以是唱歌跳舞,也可以是诗歌朗诵等。让学生自己表演节目,不仅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发展中需要具备的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作为小学课程中最活跃的课程,小学体育是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学校和教师需要重视体育,采取有效的方法在体育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相信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努力,我国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谷玉冰,耿兆启,李士萍,等.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的训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8).
[2]赵春红.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的训练[J].课程教育研究,2014(5).
编辑 杨国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