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中例题在教学中的结合应用

2016-05-14窦开兴

新课程·小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例题教学小学数学

窦开兴

摘 要:从例题的角度分析其在小学教学中的结合应用,通过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进行研究,旨在为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例题教学;结合应用

将例题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创新的数学思维有着积极意义,同时能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真正发挥出数例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就需要深入研究。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例题与教学的结合应用

学习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过程,不仅仅要求上进还要包含一定的趣味性。在选择例题的过程中应当把握小学生的个性特点。例题应结合生活,满足学生的心理倾向。在将例题与教学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例如动手操作等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

例如,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安排如下:

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比如9+6=?然后复习百以内的不进位加法,52+26=?

然后让学生学习例题38+27=?

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情景,小明去商场买玩具,给妹妹挑了一个洋娃娃花了26元,挑了一把玩具枪花了38元,买了一个玩具盒27元,还买了一些薯片花了15元。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明买的哪些东西?你喜欢的东西加起来要花多少钱呢?你们会列式来计算吗?

然后教师抽取其中的一个点进行讨论,引入本课的内容进行教学。

将实际生活融入例题教学中,学生不仅有兴趣而且还能主动地去探究。通过这样的一个教学安排,教师将例题的讲解采用多媒体结合生活的方式使得整个操作更加简单,便捷。

二、《方程问题》例题与教学的结合应用

方程问题是小学数常见也是非常好的解题方式。将未知数以字母x来代替,根据等量关系进行换算,以简化问题的逻辑思路,让学生能够直观的进行计算。方程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主要按照“审、设、列、解、验、答”等六字原则进行:审代表认真审题,弄清应用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设是把应用题中的未知数设为x;列方程是根据所设的未知数和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按照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是求出所列方程的解;验是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答是回答题目所问,也就是写出答问的话。

例题:甲乙两班共90人,甲班比乙班人数的2倍少30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由题目分析得出其中的等量关系为:甲班人数=乙班人数×2-30人。

解:设乙班有x人,则甲班有(90-x)人。

可列出方程 90-x=2x-30

x=40……乙班人数

所以甲班人数为: 90-40=50.

检验方法(也可看作是第二种解题方法):设乙班有x人,则甲班有(2x-30)人。

可列出方程 (2x-30)+x=90

x=40……乙班人数

所以甲班人数为 2×40-30=50

答:甲班有50人,乙班有40人。

三、《和差和倍》例题与教学的结合应用

1.和差问题

和差问题是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其解题公式为: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为: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1.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解:甲班人数=(98+6)÷2=52(人),乙班人数=(98-6)÷2=46(人)

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例2.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为18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解:根据公式,长=(18+2)÷2=10(厘米),宽=(18-2)÷2=8(厘米)

所以,长方形的面积=10×8=80(平方厘米)

答:长方形的面积为80平方厘米。

2.和倍问题

和倍问题是将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和倍问题的解题数量关系为:总和÷(几倍+1)=较小的数,总和-较小的数=较大的数,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解题的方式也非常简单,就是在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东西两个仓库共存粮480吨,东库存粮数是西库存粮数的1.4倍,求两库各存粮多少吨?

解:根据题目分析并套用解题公式得出,西库存粮数=480÷

(1.4+1)=200(吨),东库存粮数=480-200=280(吨)。

答:东库存粮280吨,西库存粮200吨。

例2.甲乙丙三数之和是170,乙比甲的2倍少4,丙比甲的3倍多6,求三数各是多少?

解:分析题目得出:乙丙两数都与甲数有直接关系,因此把甲数作为1倍量。又因为乙比甲的2倍少4,所以给乙加上4,乙数就变成甲数的2倍;因为丙比甲的3倍多6,所以丙数减去6就变为甲数的3倍;这时(170+4-6)就相当于(1+2+3)倍。

所以:甲数=(170+4-6)÷(1+2+3)=28,乙数=28×2-4=52,丙数=28×3+6=90

答:甲数是28,乙数是52,丙数是90。

通过例题的讲解与深入剖析,不仅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同时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将例题与教学的结合,充分认识例题的重要性,通过完整的例题展示出一个数学题在分析与解决的具体过程,能让课堂变得更加灵活,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

参考文献:

[1]于正军.从教材走向儿童:例谈基于“儿童视角”的例题教学[J].创新人才教育,2015(1):87-90.

[2]郑红女.小学数学例题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学周刊,2015(24):162.

[3]王干.小学数学习题有效教学路径研究[J].华夏教师,2013(10):84.

编辑 王洁琼

猜你喜欢

例题教学小学数学
探解题方法悟价值取向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重视例题教学,培养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