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地理“后进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

2016-05-14吴海梦舒成强

亚太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后进生效能

吴海梦 舒成强

摘 要:“后进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每个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从家庭教育、学习环境、学习动机等内外两方面原因进行分析,探究“后进生”的行为和心理,将学生、家长和教师联系起来,从各方面提出转化“后进生”的对策。

关键词:地理;后进生;成因分析;转化对策

在“重理轻文”的大环境下,很多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成为了地理“后进生”,如果教师没有对这些地理“后进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他们可能更加放任自流。作为教师,应该认真观察这些学生,找准“后进生”的“后进”原因,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理论和实践经验加以指导,让地理“后进生”转化为地理优等生。

一、“后进生”产生原因

(一)外因

1.班级氛围对“后进生”的影响。现在很多学校都会实行重点班和平行班的分班教学制度,在平行班,部分学生没有把学习当回事,课堂纪律相对较差,学生之间的厌学风气盛行。因此平行班的教师和学生相对懒散,学习氛围较差,像地理这样的“豆芽”学科就更加被学生轻视,为地理“后进生”形成埋下伏笔。

2.学习难易程度对“后进生”的影响。初中地理课程不受重视,学生初中的地理知识基础薄弱,这些知识不足以衔接高中课本,并且高中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实践性、时空性等特点,庞杂的知识系统对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提出了较高要求。高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的知识尤为抽象,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刚开始高中地理的学习就遇到了一头强大的“拦路虎”,很多学生就会产生避难心理,选择“弃文从理”。同时学生在心理和能力方面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1],同样的知识对不同的学生来说难易程度大不相同。

(二)内因

1.考试失败经历对“后进生”的影响。考试是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途径,是学校评判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考试成绩被认为是判断学生优秀的直接标准,这样简单的评判方法否定了学生的个性,缺乏弹性。学生在多次考试失败后被贴上“后进生”的标签,他们不但遭到同学的嘲笑,甚至教师和家长会作出“一样不行,果然样样都不行”的判断。这些行为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所以,考试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后进生”的自信心。

2.自我效能感对“后进生”的影响。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通过人的认知因素形成的期望这一先行因素的影响[2]。即在学习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不仅受考试结果、教师奖惩等的强化影响,而且还受学生自身对学习结果期望值的影响。因而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面对学习挫折的时候比自我效能感弱的学生更加自信和坚强。“后进生”在学习中很难体会到成功的幸福感,不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好成绩,自我效能感相对较低,相反他们更愿意把时间用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在学习之外体会成功的喜悦。

3.学习动机对“后进生”的影响。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有正确且强烈的学习动机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后进生”的学习动机一般不够明确或者有偏差,有的“后进生”在高中以前可能是优秀学生,上了高中以后,不能在短时间适应环境和课业难度的改变,失去学习兴趣,丧失学习动机;有的“后进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后进生”的产生。

二、“后进生”的转化对策

1.建立良性师生关系,促进“后进生”进步。“后进生”的内心敏感而脆弱,他们用叛逆保护自尊的同时,也渴望得到其他人的理解,希望有人发现他们的优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诚意,与学生平等交流,达成互相信任和尊重的关系。只有教师与学生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关系,才能使“后进生”的转化具有可行性。

2.家校结合,深化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后进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家长的教育方式、思想观念影响着教师转化“后进生”的可能性。教师应该与学生家长通过家访、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交流,了解家长的想法和教育方式,让家长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式,改掉随意责怪、口不择言的习惯。与家长多交换意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与家长齐抓共管,促其进步。

3.学习身边的地理,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发现地理的乐趣,才能在地理课堂上抓住学生的眼球。高中地理常常让人觉得枯燥,地理教师应该从各方面发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首先,认真备课,案例教学。如在讲地壳运动的时候可以用地震的例子。其次,多样方式,激发兴趣。课堂上,教师可采用引导—发现地理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学生独立的思维活动,进行创造性学习[3]。改变“填鸭式”教育,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小结

孔子曰:“有教而无类”,教师的教育不应该是狭隘的、有偏见的,应该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虽然现在的地理学科不太受重视,但是,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分学科的,在一个学科中改变以前的陋习,其他学科中不好的习惯也能自然地改变。“后进生”一直是每个老师最头疼的学生,但是只要教师愿意付出爱心和耐心,一定会有所收获的,要相信:没有谁愿意一直做一个失败者。

参考文献:

[1]勒玉乐.现代教育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2011(2):67-69.

[2]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8(269-270).

[3]袁书琪.地理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2).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后进生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如何对待后进生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