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文勤赏练,妙笔乐生花

2016-05-14乔居丽

新课程·小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随文学生会词语

乔居丽

经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一部分使用苏教版的老师不会教作文。每次习作训练,总是老师布置,学生回家从电脑上搜索,这样的结果不言而喻:众多的舶来品千篇一律。那么,我们该怎么教才能让学生会写作文呢?经过多年的尝试,我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捷径——随文赏练。

随文赏练就是在阅读课文时寻找每篇文章承载的习作训练点,和学生共同欣赏品析作者用笔的精妙之处,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及时运用所得方法模仿练笔。学生在训练中习得方法,提高习作本领。因为无论哪种语文教材,或是哪一种作文报刊,每一篇文章都是精选的。尤其我们的语文教材,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堪称一绝”。比如,读过苏教版《冰花》《大海睡了》,学生会为文中那些脍炙人口的精彩句段而喝彩;读了《爱如茉莉》《番茄太阳》,学生会为人间那朴素的真情而感动;读了《姥姥的剪纸》《安塞腰鼓》,又会被那美轮美奂的民间艺术所吸引……可是学生不一定会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在这些文章里乐而忘返?作者为什么会写出如此精妙的篇章?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通过引导阅读,学生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仔细咀嚼、回味,提高欣赏水平,增强审美情趣,学得习作方法。

欣赏属于审美的范畴。可以欣赏文章中感人的事迹、动人的故事;也可以欣赏文章遣词造句,构段谋篇等表达技巧。在学生对作者的方法佩服之极时,教师要趁热打铁,联系实际,及时引导学生练笔,学生会感到自己的写作水平突飞猛进,对习作的愉悦感、成就感油然而生。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为了不增加学生的阅读负担,对于一篇文章来讲,赏练的点不宜太多,重点一、两项即可。可以是课文的开头,也可以是结尾,甚至一句话,一个词,一个标点……都可以作为赏练的对象。那该怎么赏练呢?

一、词语的赏练

准确使用词语,拥有丰富的词汇量是写好文章的最基本的要求。准确使用词语不仅能形象逼真地再现客观事物的原貌,而且能够明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足够的词汇,没有准确用词的能力,写作时就会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所以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经典篇章,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语,学习准确用词,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很有必要。

二、句段的赏练

句子和段落都是文章中的基本单位,因此,写好句段也很重要。学《西湖》一课,文中运用不同的比喻词写比喻句,“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句句传神,教学这一课,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比喻词写比喻句,再遇到描写生活中事物的作文,学生会得心应手。

《我爱故乡的杨梅》中,“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简短一段,作者给杨梅树赋予人的思想,让它有人的动作,勾勒出一幅美妙的画面。学《燕子》一课,我们可以学习作者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当地的小动物或人物的外貌,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赏析了《大江保卫战》的点面结合,就仿写《拔河比赛》《大扫除》;读了《十里长街送总理》就练写《看红火》等片段。这样训练,学生习作自然妙笔生花。

三、篇章的赏练

写好词句段,就像盖房子有了充足的建筑材料和装潢材料;篇章结构就像建房子盖楼的框架结构。如果没有合适的结构,再好的词句段也是散沙一片。所以,篇章的赏练同样重要。

写人的文章结构就各有不同。《永远的白衣战士》这篇文章,通过描写叶欣奋不顾身地抢救非典病人,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歌颂了她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精神。文章用倒叙的方法进行描述,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互相照应,课文舒缓,平和的文字与叶欣给人的感觉一样,好像春风拂面,给人带来温暖、抚慰。课文的重点部分是四、五、六三小节,围绕“高效率,高风险、高强度,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一句展开。学了这篇文章,就进行写人的练笔,学生会易如反掌。同样是写人的文章,《月光启蒙》和《师恩难忘》作者构篇的方法又有不同。《师恩难忘》先写“我”到邻近的乡村小学去读书和学校的概况;再写开学头一天,田老师根据一首小诗编了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后来每讲一课都是如此;最后概括说“我”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并终生难忘。《月光启蒙》先以一个生动的情景写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接着以具体事例写母亲在夏夜给“我”讲神话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启迪了“我”的想象力和智慧;最后概括写母亲是启蒙老师,为“我”飞向诗歌王国奠定了基础。这样教学,学生对不同的记人方法进行练笔,以后再写这类文章自然如行云流水。

总之,只要引导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哪怕一课只有一得,课课加起来,他们对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对习作的喜爱程度,对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水平就会不断提高。像这样赏练结合,从读学写,落到实处。坚持练习,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

参考文献:

郭丽萍.随文练笔,构建小学语文“语用”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3(12).

编辑 杨 倩

猜你喜欢

随文学生会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学校“书记有约”走进学生会改革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随文仿写: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随文练写,汇滴成河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
高校学生会组织的构建及运行
基于Grails的学生会工作管理系统研究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