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6-05-14肖坤

亚太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程改革问题

肖坤

摘 要:农村教育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点,但是目前农村小学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教师理解课程的视野相对狭隘,学生地位较低不受重视,家庭教育水平和观念消极,社会对农村课程发展的支持较为匮乏等。本文针对诸多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为解决农村小学课程改革提供思路。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程改革;问题;对策

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国革命的实质就是农民的革命。农民教育问题是农民改革的基础。作为当今课程改革的潮流,我国政策出台了“三级课程”的设想。从政策上为校本课程提供了保证,但同样对我国的课程改革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前,农村教育改革逐渐成为改革关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要敞开胸怀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农村课程开发更要有自身独有的方式和价值,可以实践在我国农村这块教育土壤上。然而,我国农村小学课程在面对实际需求进行开发时,不免也是困难重重。不论是从人文方面,还是从地理方面,农村小学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都面临阻碍。领导及管理者如何作出正确的决策?教师如何转变角色成为开发者?家庭如何参与校本的开发?学校自身物理设置缺失如何解决?学校之间的合作是否能成为校本开发转机?社会资源如何达到最佳有效利用?评价体制是否具备客观性和合理性?针对以上的问题做出解决措施,希望至此能做出点启迪作用,把满腔热血化为理智行动,作为研究的基础。

一、农村小学课程的特点

1.趣味性。“儿童试图解决出现的问题,他们也寻找新的挑战。他们面对失败的同时,通过对先前成功的建构,精心推敲改进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成功和理解是自我激发的。”[1]从中可以看出,儿童的求知欲望是很强的,他们有强烈的主动探究、主动挑战的动力。那么动力的来源就是兴趣。课程在常规的标准下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学生喜欢,满足学生兴趣。正确选择课程资源、课程实施方式,增加趣味性,儿童易于投入课程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这对儿童学习质量和学习激情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乡土性。农村课程应具有乡土性特点。农村课程应该不仅要符合国情的要求,还要与当地状况保持一致。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表示,传统课程之所以被取代是因为儿童学习的课程与之实际生活和经验相分离,这种脱节造成学生学习动机消极,学习效果不明显。所以,开发具有乡土性校本课程的宗旨是不仅提升学生知识技能,更要彰显人文精神。

3.实效性。农村课程要具有实用价值,不仅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也要促进学生的长期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校本课程开发要紧随时代脚步,在课程中注入新鲜活力元素,淘汰与时代不符的陈旧知识和腐朽观念,挖掘与当代潮流相吻合的知识与观念,以适应学校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

二、农村小学课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理解课程的视野相对狭隘。农村小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重点大多放在知识的传授,以大纲为教学标准,课程的运用范围往往用教材作为权威。教师习惯性的认为讲好课就是讲好教材,目光自然就停留教材上,这样自然会产生思想固化、视野狭隘等问题。说到课程资源就不自觉想到教材、教参等,除了这种显性的课程资源,农村小学经常忽视隐性课程资源,例如校园文化、校园环境、师生关系等。授课过程中不能以实际现象为案例,教学更倾向刻板化。

2.学生地位较低不受重视。我国社会转型导致农村产生大量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长期和孩子分隔两地,孩子通常交给在农村的老一辈如爷爷奶奶抚养,有的长辈还要干农活来维持生活,根本没有时间监护孩子,孩子“散养”现象严重;有的长辈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力不从心;有的长辈因为要同时照看几个孙辈从而无精力无耐心进行细心监护,进而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父母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相应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学生软弱无助,心存自卑,不愿意与人交际,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尤为严重。

3.家庭教育水平和观念消极。农村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仍然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只负责为孩子提供衣食住行,解决孩子温饱问题。对孩子学习方面的事情一概不知,不过问、不管束。农村家长在学生接受课程方面没有明显的帮助,更倾向依赖学校,家长自身的知识水平就受到限制,很多农村家长的教育水平仅停留在义务教育阶段,甚至更低,所以在教育下一代的问题上,很多观念及想法不切实际,和实际相差甚远,也无法辅导孩子。

4.社会对农村课程发展的支持较为匮乏。教育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保障,然而农村缺乏充足的财政支持,教辅设施落后,没有充足的设备。农村教师的能力普遍低于城市教师,师资力量不强。教师数量上完全不够,导致每位教师教学任务都比较重。教学之后也无心去管教学生,农村的经济生活水平也难以吸引到较为优秀的教师,教师素质的偏低也让教师意识不到课程发展的重要性,仅仅在原地踏步。农村小学教师待遇差、工资低,许多骨干教师流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师资薄弱,教师队伍不稳定。农村小学教师流动现象非常普遍,又无法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导致教师能力素质越来越差。由于农村学校条件差,师范专业毕业的本科生不愿意去经济落后、待遇又低、未来发展迷茫的农村小学任教,缺少了大量的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无奈之下教师身兼数职或者以代课教师充实教学岗位。

三、农村小学课程发展中的问题解决对策

1.提高教师素质,开拓教师视野。“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2]教师的理念、行为等都对课程的政策转化为实践有着强有力的影响。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参与主导着课程实施的走向,课程研制过程中教师把握着课程的进度,综合教师的意见,给予教师决策的权利,课程才可以顺利进行。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思想,以及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水平,甚至影响学生终身发展。所以不断提升教师综合能力至关重要。

提升完善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立足我国广大教师队伍,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并不容乐观,在积极对待的同时,也要不遗余力地提升教师个人素质。教师在进行课程理解过程主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理解课程发展纲要,明确学校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分析课程需求,评估课程资源,确立课程目标,设计编写课程方案,评价课程等素质。[3]教师要不断地吸取新的教学思想,更新教学模式,与时代需求保持同步,新的教学思想产生就会引起新的教学方式,产生一系列崭新作用。农村小学教师要对自身的知识技能和教学水平抱有自信,坚信可以克服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困难挫折,虽然过程中会有重重压力,但意识到课程改革的过程也是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可以给学生终身带来影响。

2.提升农村学生地位。以平等的眼光对待农村学生。树立农村学生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到农村课程给他们带来的不一样感受。农村有更多的宝贵的、城市所不及的有利因素,在现今,崇尚自然成为人们心中的追求,农村学校就满足了这种需求,农村学校与自然更加贴近,农村孩子可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农村课程也可以赋予大自然的气息,在自然中寻求更切适的教育方法,这些是城市中孩子无法轻易体会到的。伴随泥土的气息,上学路上小动物伴随,远处山林郁郁葱葱,美景如画,驱走寂寞,给学生提供了陶冶身心的氛围。课程的运用融入农村生产生活中去,在“做中学”,更加生动而鲜活的展现了课程的精髓。转变农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的三观得已正确塑造,从小树立正确的生活、学习态度,不卑不亢,不骄不躁。

3.改变家长教育观念。在农村的家庭教育群体中,指导思想不统一,家长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沟通是建立良好关系的桥梁和纽带,这就应该多召集家长商讨,或通过村委会召集各种类型的研讨会,让家长们之间互相交流,商讨正确的教育方法、开展理论研究,加强经验交流,提高家长的素质,端正家教指导思想;同时建立学校与家庭互相沟通的制度,要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沟通,让家长多与学校交流,加深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理解。

家长必须重视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多和孩子接触才能了解他们所想,了解他们的需求,家长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重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注重孩子品质的树立。知道孩子的不足和缺点,这样才能及时地改正不良现象,有的放矢,不至于不良风气继续恶化。

4.社会加大扶持力度。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所存在的严重问题,使改善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已成为当务之急,基础教育是一项关于国计民生的大事,小学教育更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实施科学兴国战略的重要方面。社会应重视农村小学教育,发展均衡教育,一方面应加大教育政策的倾斜力度,继续支持农村小学教育。另一方面应调动社会力量,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农村教育,关注农村小学教育,使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有明显提高。

现状态下,农村小学不断涌入一批批刚从高校毕业的应届生,在注入新活力的同时,年轻教师的角色转换很必要。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学历基本为本科毕业生,还是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教育理论比较新颖,但在教学经验上是非常薄弱的。教师转换角色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还要有校领导与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与校长交流,与其他教师协作,通过对自己实践不断反思,才能累积授课能力,才会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地成长。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是基于理论和实践共存的基础之上的,教师通过反思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经验,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进而再开发新的课程。

四、结论

目前,农村小学课程改革虽任重而道远,是最薄弱的环节,问题也是最棘手,但农村特有的自然优势为课改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更加适应新课程的教与学。机遇是与挑战并存,课程改革为城乡教师建立了新的桥梁,加上各种制度改革与课改目标的日趋匹配,所以,农村小学不要妄自菲薄,努力开拓创新,农村小学的课程改革是会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找到自身的立足点。

参考文献:

[1]布兰思福特等.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M].程可拉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8.

[2][3]刘旭东.校本课程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01-104.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课程改革问题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