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低年级合唱能力的初步培养

2016-05-14刘姝延

新课程·小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音准声部节奏

刘姝延

学校是学生启蒙成长的摇篮,尤其是小学阶段,在人格和行为还没有形成之前,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一般校园合唱按规模分为校级合唱和班级合唱,而合唱的关键是感受训练中的音响效果和把握音准,低年级是提高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最佳时间,笔者将通过本文对合唱能力在低年级的培养展开分析和探讨。

一、低年级合唱教学准备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小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获得了完善和改革,其中《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要重点关注合唱教学,加强合唱基础训练,让学生感受到多声部所表现出的音乐魔力,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积累与人共演的经验,加强学生的集体意识。”若能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开展合唱教学工作,将会为将来音乐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低年级合唱教学培养设计

1.咬字吐字习惯养成

由于小学的学生刚学会使用拼音,如果盲目地直接进行合唱训练会导致学生发音不准、咬字不清,影响合唱的水平。若能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对学生进行咬字吐字训练,将会为中高年级的合唱训练夯实基础。例如在课堂上进行儿歌或者歌词的诵读,既能锻炼低年级孩子发音时的高位置,又能发现咬字吐字的问题并及时纠正,达到字正腔圆,为后期合唱训练进行准备。

2.音准的训练

音准是指人在歌唱时发出音的高低和定制的保持一致,而开展合唱前音准训练则主要让学生保证合唱时音高的一致,不会出现个别声音过低或过高的情况。小学合唱的音准训练主要体现在课堂训练中,例如:每节课利用课堂开始的1~2分钟进行简单的发声练习,简单的单音结合开口音,帮助孩子打开口腔,找准发生位置,训练对气息的把控。

3.节奏的训练

节奏训练是培养学生节奏感的过程,通常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将结合声势动作来进行简单的节奏训练,既训练了手、脚、嘴协调的能力,也对“恒拍”的掌握大有裨益。例如开火车的小游戏,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小火车的若干节“小车厢”,并告诉孩子每个小车厢需要踏一次脚(即一拍),然后任意在车厢内填入简单的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请学生按照老师给的速度边踏脚边念,这样孩子在游戏中就不知不觉掌握和巩固了节奏。

4.综合训练

在以上训练都完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即简单的二声部合唱训练。二声部训练的初期并不是盲目地让学生开始演唱,而是要让学生先习惯在唱的同时还有另一个不同的声音存在,并做到自己的声部不受其他人影响。接着再慢慢加入简单的二声部练习,可以选择比较简单的单音,甚至可以不加音高,直接轻声读歌词。对此,笔者在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彝家娃娃真幸福》一课做了实践。

首先,笔者对学情进行了分析:教授的对象为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受过一个学期训练的孩子已经初步建立了音高感和节奏感,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情绪和演唱的感觉。已欣赏过简单的合唱歌曲,大致了解什么叫做“合唱”。但是,没有经过任何有关二声部的练习,是否能够习惯另一个声部的存在还未可知。因此,在本课中,笔者只设计了比较简单地衬词,既带有浓浓的少数民族风味,对于没有基础的一年级孩子也不会太困难。

课堂上,教师先按照正常的教学顺序教授新歌,在孩子演唱熟练以后提问:“彝家娃娃们这么开心,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了,听听她们加入了什么声音?”教师在每句的最后一小节加入“呦呦”的欢呼声。然后师生进行合作,学生演唱歌曲,教师加入“呦呦”的欢呼声,慢慢熟悉以后变成教师演唱歌曲,学生加入“呦呦”的欢呼声,最后变成学生与学生分组进行合作。

总体来说,本课的收效还是非常不错的,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合作。由此可见,合唱教学在低年级是可以做到较为扎实的前期储备的。

三、提高低年级合唱教学效率的建议

1.把音乐欣赏作为合唱教学的基础

教学的目的不但是教会学生演唱歌曲,同时也要教会学生欣赏优秀的作品,从它们的演唱技巧和演唱手段中获得启示。可以选择优秀的合唱作品让学生欣赏,这样一来不但能提升学生的乐感,还能增加学生对合唱中和声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体验和领悟力。

2.把节奏游戏及诵读儿歌作为教学重点

教学要求学生对简单节奏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而低年级音乐学习也应该把节奏游戏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更多的节奏游戏,诱导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日常的节奏训练,可以让学生用手边拍“恒拍”边读歌词,也可让学生跟着音乐边走边诵读,从而锻炼学生的视唱、听唱的能力,也通过模仿让学生获得宝贵的实践机会和经验。

3.把歌曲学习作为教学核心

歌曲学习结合了音高、节奏、正确的发生方法和位置等一系列技能,是综合性巩固训练性教学的核心手段,也是低年级合唱教学前期储备的最重要部分,教师根据学生个体声音的特点将学生群体分为几个声部,播放相关歌曲并通过领唱的方式带动学生合唱,比如在播放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童声领唱与合唱《小白船》时,部分学生采用中音方式进行歌曲主旋律的演唱,而部分学生则通过低音在旋律的关键点切入,形成合唱或重唱的效果,从而达到强化合唱前的储备教学工作的效果。

小学合唱教学充分展示了音乐学习的特点,也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合作能力,为了达到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初等教育院校需要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综合型培养,以达到让学生均衡发展的目的。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低年级由于可塑性强,正是夯实基础,为高年级的合唱教学进行前期储备的最佳时期和关键时刻,也必将成为广大音乐老师需要思考的重点!

参考文献:

田晓宝,邓畅.当下中国合唱概念的边界突破[J].人民音乐,2012(8).

编辑 姚晓媛

猜你喜欢

音准声部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YOUNG·节奏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
谈如何在二胡教学中掌握好音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