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报刊新闻阅读模式探讨

2016-05-14林丽

文学教育 2016年8期

内容摘要:本文将双重代码理论与语篇图式理论结合运用在报刊新闻的阅读中,着重探讨了如何以新闻语篇的图式结构为基础来构建意象。以图式结构为基础构建意象不仅能有效发挥意象码对记忆和理解的促进作用,而且能提高读者阅读速度以及读者对语篇结构和内容的预测能力。本文从国内发行量较大的英文报纸21st Century随机抽取了一篇新闻报道为例,具体分析了在新闻阅读过程中的意象构建方式。

关键词:双重代码理论 意象构建 新闻语篇 语篇图式

一.引言

阅读的心理机制长期以来都是语言学家和教学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人们对阅读认知机制的认识从单纯的语言解码(language decoding)发展到后来的现代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然而,近年来,一种建立在现代图式理论基础上的更加全面的认知理论即双重代码理论,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它弥补了以往阅读理论只关注语言层面的不足,给阅读研究带来新的启示。国内外学者对双重代码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双重代码理论特别是构建意象对阅读效率的影响上。研究指出,同时利用两种表现系统可以增加理解的深度和回忆的准确性,这是因为使用两种系统来处理文章,可以使信息同时储存在不同的表现系统里,但同时它们又互相联系与支持,这就提高了记忆的准确性。[1]与图式理论研究比较而言,对双重代码理论这一新的认知理论的研究相对薄弱,特别是国内的研究更是为数不多。并且,这些研究常常忽略了如何在阅读中有效运用双重代码理论的问题,更没有明确指出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在头脑中构建意象以促进阅读。因此,本文尝试结合图式理论中的语篇图式理论,根据报刊新闻报道的特殊语篇结构,讨论双重代码理论在新闻阅读中的运用,着重探讨如何在新闻阅读过程中构建意象并达到对新闻阅读理解的有效提高。

二.双重代码理论

根据双重代码提出者Pavio,双重代码的基本内容是,人的头脑包含处理言语代码(logogens)的语言系统(verbal system)和处理意象码(imagens)和情感反应的非语言系统(non-verbal system),两套表现系统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外部的言语刺激和言语刺激能分别激活两套系统中的言语码和意象码,这一过程被称为表征加工,言语码和意象码又可以通过内部联系交叉激活,即言语码和意象码可以相互转换,这一过程称为参照加工,语言系统和非语言系统中的记忆码还可以分别激活各自系统中的相关言语码和意象码,这一过程称为联想加工,输入信息经过通过这三个层面的加工,最后通过感觉输出系统,产生言语反应和非言语反应。[2]

正是基于双重代码理论关于两套系统和两种代码的基本观点,研究者们就这套理论运用于阅读做了一些尝试,特别是意象在阅读理解中所起的作用。

三.新闻语篇的图式结构

报刊新闻报道是一种功能很强的叙事性文体,它常常是对现实世界的报道,读者通过报刊新闻阅读能及时获悉信息并掌握社会动态。对新闻语篇内部结构的分析,能够帮助新闻读者正确理解新闻语篇的宏观结构特点,从而使读者掌握更好的新闻阅读方法,帮助读者更有效地获取新闻信息,使读者能以较少的时间获得较多的信息,并且达到对新闻语篇较好的理解。

本文所探讨的新闻语篇仅是狭义的新闻语篇,是广义新闻语篇中的一个部分,主要指呈现新闻内容具体的书面文字表达形式。语篇的内容和所传达的观点思想可以是千变万化的,然而表达它们的篇章内型和结构却是有限的。研究者指出,如果记者与读者对新闻语篇结构有所认识,在大脑中形成认知模式(cognitive model),那么,在记者与读者之间就架起了无形的桥梁,记者要向读者表明的意图就较为容易地被读者接受并吸取。[3]报刊新闻报道作为一种特殊的语体,其语篇结构也具有一定的统一性,作为叙事文体,其语篇结构符合叙事结构。

语言学家Labov提出了著名的叙事语篇分析模式, 并建立了叙事语篇的结构图式,即完整的叙事语篇包括六个要素:点题(abstract)、指向(orientation)、进展 (complicating action)、评议(evaluation)、结果或结局(result or resolution)、回应(coda)。[4]而对报刊新闻的语篇图式的研究正是源于labov的叙事图式结构。国内研究者四友根据Labov及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提出了自己关于叙事语篇的图式模型设计,该结构主要描述了故事的主题结构,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叙事语篇的宏观结构框架。

具体到新闻语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语言学者Bell等人认为新闻故事框架可简化为特定属性(attribution)、概要(abstract)、故事(the story proper)三大部分,特定属性主要指新闻故事的来源(包括记者的姓名、报道时间、地点等),概要主要包括标题及导语,起到新闻简介的作用,而故事本身则由一个或多个情节(episode)构成,每个情节之中又包含若干个小的事件(event),是对新闻报道的细节描述。[6]新闻语篇的图式结构通过一个从上至下的等级顺序,展现了新闻语篇的宏观组织结构与基本内容。

建立报刊新闻报道的语篇图式结构的重要作用在于,它能有助于读者理清新闻大体框架结构,不仅能减少在阅读中对新闻内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病,而且能帮助读者有效运用新闻的结构特点,提高阅读过程的流畅性,在较短的时间达到对语篇较好的理解,这也正符合Nuttal(2002在Teaching English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一书中指出的衡量阅读效率的主要标准。

四.双重代码理论与语篇图式理论结合下的阅读模式

将双重代码理论运用于新闻阅读中,主要是利用新闻语篇的叙事图式结构,帮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在头脑的心理空间(mental space)构建意象,促进对新闻故事即若构和主题内容的准确把握。本文从国内发行量较大的英文报纸21stCentury2005年10月12日第625期随机抽选了一篇新闻报道, Quake survivors need aid(如下所示, 为方便起见,每段均以数字标明),来具体阐述双重代码理论与语篇图式理论结合下的新闻阅读模式,着重讨论在阅读报刊新闻语篇时构建意象的具体流程模式。

Quake Survivors Need Aid

(1)THE mighty quake that devastated remote regions in India, Pakistan and Afghanistan on Saturday morning, has left desperate survivors without power or water.

(2)The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 said early this week that between 30,000 and 40,000 people had died. The 7.6-magnitude quake flattened villages, cutting off power and water, and killing ten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3)But reaching those in remote areas is difficult. Pakistans President Pervez Musharraf had appealed for international help.

(4)China has said it stands ready to provide whatever help it can for the reconstruction work in the areas rocked by a Chinese Premier Wen Jiabao made the promise on Sunday.

(5)The country has promised to Pakistan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that includes US$6.2 million worth of relief materials and funds.

(6)On Sunday, the Ministry of Commerce sent US$1 million in cash and slipped 90 tons of relief materials including tents, blankets and quilts to Pakistan. A 49-member rescue team also set off.

(7)So far, only one Chinese has been confirmed dead in the quake.

(8)The United States, Britain, Japan, Turkey and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Russia and Germany also offered assistance.

根提张四友在研究Labov等人叙事语篇图式所提出的叙事语篇图式模型,以及Bell等人提出的新闻报道的语篇图式结构,以上这篇报道的语篇图式结构可以建立为(如图所示)

本文运用语篇的图式结构来帮助读者按照一定的宏观结构来构建意象,将有助于读者按照篇章的底层结构和新闻故事的叙事元素呈现的方式来有秩序地构建意象,使读者在头脑中产生连贯的视觉图像。以上面这则新闻报道为例,读者在阅读前应首先了解一般新闻语篇的图式结构,并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该具体新闻报道的具体图式结构。在形成其图式结构的同时,读者根据该图式结构有秩序地构建意象。首先,当读到文章标题时,读者需要在心理空间中形成一个关于地震的意象环境。接着,读者按照报道中信息程序的顺序不断往这个意象环境中填充意象代码。由于意象码是嵌套的、动态的和连续的,故按照新闻故事程序顺序构建的意象犹如一系列环环相扣的电影片断在读者头脑中闪现。在该新闻报道中,读者犹如看到在地震发生地点的群众悲痛流泪的场面,继而看到总统发表讲话呼吁国际援助的情景,然后看到中国援助队赶往地震发生地的场景,最后看到世界各国首领表示提供援助的画面。在读者头脑中出现的这些意象是连贯和有秩序地出现的,不仅反应了故事内容,同时也遵照了故事呈现的图式结构。

以新闻语篇的图式结构为框架而构建的意象,无疑大大增加了信息的储存量,并且,以图式结构为基础的而构建的意象,以一定的规则和秩序相互嵌套,因而最后所形成整个语篇的意象也呈现出一定的秩序,从而不仅使读者能有效预测故事情节发展,加快了阅读数度,而且能更准确地记忆和回忆语篇的整体结构,由于一些个别意象码就能激活相应的意象群,这将有助于读者更容易准确回忆地新闻语篇的内容细节。同时,在读者阅读过程中伴随着意象而产生的情感反应也强化了读者对主题内容和观点的思考,增强了读者与篇章的互动性,有助于读者对新闻故事的理解。

五.结语

基于双重代码理论的研究表明,在阅读过程中构建意象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和增加回忆的准确性。然而如何在阅读中有效构建意象仍然缺少研究者足够的关注。将双重代码理论与语篇图式理论结合运用在阅读理解中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本文将双重代码理论运用于新闻语篇中,通过实例分析表明,以语篇的图式结构为基础来构建意象的方式具有可操作性。然而,我们还需要大量的实验研究以取得更具有说服力的数据。同时,将双重代码理论运用在其它语篇如说明文、议论文和描写文中仍然值得研究者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成晓光.双重代码理论与英语阅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18.

[2]Paivio, A. Mental Representation:A Dual-coding Approach [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1,67.

[3]范红.报刊新闻语篇及其宏观微观结构[J].清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17):37.

[4]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147。

[5]张四友.认知图式与计算机辅助语篇教学模型[J].外语电化教学:2001,(79): 37.

[6]Bell, A llan & Garrett, Peter. Approaches to Media Discourse [M]. Oxford: Balckwell,1998,67.

(作者介绍:林丽,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