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方方《云淡风轻》的反差特色

2016-05-14冉石卉

文学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方方

内容摘要:方方短篇小说《云淡风轻》中的反差特色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对比、语调的反讽和人物形象的对照上。反差效果包括丰富文本意蕴,深化主题、设置悬念,刻画形象更为鲜明和加深批判力度等。本篇小说的反差不仅止于艺术层面,更具有布局策略上的意义。因此,《云淡风轻》可以被称为一部“全方位综合反差小说”。

关键词:方方 云淡风轻 反差艺术 布局策略

一.叙事反差的文本表现

所谓反差,主要是指叙事中通过反讽、对比等方法造成的“实际表达”与“想要表达”之间的差别效果。《云淡风轻》中的反差首先体现在语言层面,即“叙述语言与上下文所体现出的实际情况处于一种相反悖立的状态,而读者认真阅读之后发现,事实的真相是对叙述语言反面的注解。”①“云淡风轻”出自程灏《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原意天气晴好,后常被用于形容人淡定的心态。题目为“云淡风轻”的小说却讲述了一连串异常沉重的故事。题目的“轻”与故事情节的“重”对比产生了强烈的反差。除了小说的故事情节,“事实的真相”还包括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思想。题目看似随意平常,故事却揭示了一个深刻的思想主旨:众人之恶,无人可阻。主旨的深刻之深凸显在题目的“随意”之中。

除了语言层面的反差,反差效果还表现在叙述语调的反讽上。语调的反讽就是叙述语调与叙述内容之间产生的悖立,分为“克制陈述”和“夸大叙述”。本篇小说主采用的主要是“克制陈述”,具体表现之一是“恶”的寻常化叙述。例如众业主因为小驴死后小区内划车现象消失而怀疑小驴是始作俑者,并对慧明进行声讨:

另一个业主说,你儿子死了,我们也很同情你家的遭遇,现在也并不是要追责,只是想知道,这件事是不是你儿子做的。

……一个女业主说,或许他做了,你并不知道?”②

众业主对死者小驴的揣测是恶意诽谤,这种行为显然不符合道德和法律规定。然作者并未对众业主的语气、神色进行修饰,也没有对其行为进行评价式议论,只是将各人所说平静地陈述出来,形成一种淡漠客观的叙述语调。“克制陈述”的另一具体表现是重要情节的省略性描述。譬如作者仅用“他死了。”对小驴的死亡一笔带过。同样,老太太半夜划车是全文得以展开的前提,文中不仅未着一字进行描写,甚至未点明划车的行动者究竟是何人,仅通过老太太两次半夜出门的“嗒”声作为暗示,读者只能对划车过程自行想象。

本篇小说中人物形象不仅是小说内容的一部分,其对照还构成了小说的结构框架。几对反差按时间顺序排列,构成了小说逻辑上的脉络:慧明与老太太“以善报恶”和“以恶制恶”的对比是故事的前提,读者根据“一善一恶”的结果产生疑问:这反差是因为慧明天性善良而老太太本性向恶还是另有隐情?紧接着后文中的几个情节就否定了老太太天生向恶的假设。慧明丧子后老太太给慧明送去西洋参鸡汤,突然的拜访让慧明以为老太太是走而复返的妹妹慧雯,而老太太的回答“我见过你妹妹,你妹妹和你长得很像。”③则说明了老太太至少不止一次观察过慧明的妹妹,表现了她对慧明一家生活的关心。之后老太太提到自己的职业是钢琴师,而慧明和妹妹慧雯对老太太的印象主要是“优雅”、“有风度”。以上细节均反映出老太太本性热情善良、素质极高,与小说开头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形成鲜明反差。老太太丧子前后的性格、行为变化,否定她天生向恶的同时,也继续引人深思:“一善一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老太太的话“只是一直以来,我心里怀着很深的怨恨。痛恨那个在小区开快车的司机,怨恨这个不负责任的物业,还恨警察无能居然找不到肇事车,更恨那些不提供线索的知情者自私冷漠。”④给出了问题的答案。社会环境的反差,正是造成“一善一恶”的原因。整篇小说以慧明与老太太、慧明与朱姓业主、胡大壮和肇事者等等人物形象的对照作为明线,以老太太自身“划车—不划车—划车”的变化为暗线,一明一暗交织并置、相映成章,达到了结构上的对照。

二.叙事反差的艺术效果

反差效果的层次、方法不同,其作用效果也存在差别。

本篇小说题目与内容的对比反差,丰富了文本的意蕴。一般而言,小说题目具有奠定全文情感基调的作用。“云淡风轻”一定程度上误导了读者对小说整体基调的判断,使读者误以为将要阅读的故事是轻松愉悦的,使读者的预期情绪与观后实际情绪形成极大落差,从而使读者对文本反复回味、咀嚼再三。

本文语调反讽的作用效果主要是深化主题和设置悬念。“反讽作为‘对世界人生的一种总体反思,因其具有‘反思性、批判性和无限绝对的否定性,己成为文学现代性的重要标志之一。”⑤“众人之恶”的寻常化叙述,所折射出的正是现今社会人们对种种恶行习以为常的态度,这也应证了当下社会“恶”的泛滥。恶行的触目惊心与叙述语调的平静寻常所形成的强烈张力,使主题“众人之恶”得以深化,读者不得不对小说背后的现实世界进行反思。重要情节的省略性不仅发散了读者的想象思维,也符合叙述视角的限制。以慧明的视角进行叙述,许多情节无法言明,便设置了悬念。例如上文提到对小驴死亡的描写,只有“他死了”三个字,没有任何细节铺垫,突然的叙述中断给人一种戛然而止的窒息感,反而更突出了小驴死亡的突然性。同时,“他死了”没有对小驴的死进行任何解释,读者急于得知小驴的死亡原因和经过,只能继续阅读。纵观全篇,作者始终隐藏在叙述背后,与人物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以平静淡漠的语调讲述着不平静的故事。

人物对照产生的反差,在内容上的效果主要是使人物形象更为鲜明。没有慧明的反衬,朱姓业主不会让人如此厌恶;没有胡大壮的对比,肇事者不会令人如此寒心;没有老太太本性的反衬,之后的报复也就不会如此触目惊心。从结构上说,几对人物反差构成了小说主体框架,在宏观上起到了谋篇布局的作用。老太太“划车——停止划车——继续划车”这条暗线采用了结构反讽中的因果框架——众业主怀疑小驴、指责慧明的目的是捍卫自身利益,但却造成老太太为了证明小驴的清白不得不继续划车——这种动机与结局的错位,不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倾向,看似含蓄实则深化了对“众人之恶”的批判。人物善恶两极的布局则揭示了当下“众人之恶”的现象,并探究了“恶”蓬勃生长的深层原因——社会环境。但“社会环境决定人性”这一观点也暗合了“人性可以改善”的意味,主人公慧明存在的意义也正在于此,作者的笔触不仅停留在对社会之恶的批判,也表达了对善的期待呼唤。正如方方凭借《云淡风轻》获得2016年花地文学榜年度短篇小说时所说:“我希望读者可以看到:人性其实是个多面体,有善也有恶……一个好的社会会张扬善,灭治恶;反之,一个坏的社会会让人的善消失,纵容恶的一面。我希望我们的社会里,善能得到放大。”⑥

三.反差艺术的沿用与尝试

在《云淡风轻》之前,已有《桃花灿烂》、《白梦》、《白雾》、《白驹》、《祖父在父亲心中》、《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等多篇小说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采用反差方法。《云淡风轻》的意义不仅在于延用了反差这一艺术手法,更在于其对反差多层次、多方面的创新尝试。《桃花灿烂》是题目与故事内容对比产生反差的经典作品。桃花自古以来就是男女欢爱的公共意象。“桃花灿烂”这个题目充满了爱情灿烂美好的积极色彩,小说却讲述了一段爱情悲剧:青年陆粞心爱着星子,却禁不住诱惑与水香发生了关系,从而丧失了与星子在一起的可能,郁郁直至病终。但相较而言,“桃花灿烂”中爱而不能的欲抑先扬更像一声的叹息,“云淡风轻”中家破人亡的意重言轻则比叹息沉重得多,因此《云淡风轻》中题目与内容的反差效果更强烈,读者感受更具震撼力。

《白梦》、《白雾》、《白驹》是运用语调反差的代表作品。作者以诸如“家伙左眼0.1,右眼0.2,对世界的认识很少有清楚的时候。”⑦的戏谑口吻叙述着城市青年们颇为荒诞的故事。诚如方方所言:“他们的内心与外部世界都构成一种张力,所以他们表面上的玩世,实际上是在调节自己紧张的内心。”⑧人物表面的玩世不恭与内心的痛苦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然而,“玩儿似的”戏谑是一种“夸大叙述”,通篇夸张的诙谐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小说的批判力度。《云淡风轻》的叙述语调是“克制陈述”,叙述者与故事始终保持着一定距离,所述之言不直接表情达意,却更引人深思。

人物形象的反差在方方旧作中最为常见,最典型的作品是《祖父在父亲心中》和《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祖父在父亲心中》将祖父和父亲进行对照,同一身份两种人生的反差,表达了作者对政治运动的反思。《云淡风轻》同样是通过几组人物的反差表达作者对现今社会恶现象的反思。但前者是情节淡化的小说,几个生活片段以跳跃省略的方式对照叙述,没有完整的线性发展流程,人物间的对照是为了凸显人物个性命运。而后者基本上遵循“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线性流程,情节紧凑、曲折,人物间的对照反差直接构成故事情节,是反差艺术由内容形象层面到结构情节层面的延伸。内容形象层面的反差的意义主要还是外在的,而结构情节层面的反差带有文体性质,具有一种内在的、整体的意义。《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里作者以黄苏子性格、人格的多重分裂揭示男权对女性的压迫,同样在《云淡风轻》中,以老太太的自身变化表现“众人之恶”的深重。二者不同的是,黄苏子的反差变化是小说唯一主线,反差的意义仅止于揭示男权压迫的主题;而老太太的变化反差是小说的暗线,反差的意义除了揭示主旨,也反衬了“慧明”这条明线。一明一暗两条线,其对照本身也产生反差效果,这就构成了一种框架式的整体复合反差,是方方对反差艺术的新尝试。

本篇小说突破了旧作常用的单一层次,反差特色既体现于形式和内容,又涉及到情节和结构,是一部由表及里的“全方位综合反差小说”,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慧明和朱姓业主形象的两极分化导致了个体形象较为单薄,人物难免有扁平化的倾向。

注 释

①李凡:《米格尔大街反讽叙事研究》,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第26页

②方方:《云淡风轻》,见《长江文艺》,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12期,第13页

③方方:《云淡风轻》,见《长江文艺》,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12期,第15页

④方方:《云淡风轻》,见《长江文艺》,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12期,第11页

⑤李凡:《米格尔大街反讽叙事研究》,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第46页

⑥张洋:《年度短篇小说:方方〈云淡风轻〉》,见《羊城晚报》,2016年4月10日,A2版

⑦方方:《白梦》,见方方:《风景》,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1版,第1页

⑧方方,姜广平:《按自己的所观所感去写作——方方访谈录》,见《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13期,第9页

(作者介绍:冉石卉,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方方
80年代款的媳妇
圆圆和方方
TiN夹杂物形成机理研究与控制技术
普宁讲述方方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圆圆和方方
非吼吼来了
出诊机器人
四元素登上元素周期表
隐身
隐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