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文化与传播策略

2016-05-14王欣

文学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语言教学中华文化

内容摘要:中华文化是民族复兴的根基。本文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出发分析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探讨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华文化自身的优势和如何传播出去的策略。

关键词:中华文化 文化传播 语言教学

当前,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地面临发展困境,寻求转型,表现在国家层面的战略竞争加剧,自然资源层面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极端主义思想加速发酵,这些都增加了世界局势的不确定性,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在此背景下,一种能有效维护世界安全的新理念的出现,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需求。倡导多元文化的共生、融合发展、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精神恰恰符合这种需求,顺应时代,易获产生烈共鸣,也给当今处理人与人,民族之间的矛盾提供了解决的思路。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1.“和”的含义

中国传统文化源于儒释道三家,从《老子》,《周易》的哲学思想可以看出中国人有着一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人生智慧。阴阳是《周易》立论的基础,《周易》把天地、自然、人统一于阴阳,认为阴阳是万物的两种属性,既对立又统一。《周易》与《道德经》通过具体的自然、社会和人生中的一些现象,深刻地揭示出阴阳为万物存在的前提条件,和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环境。中国人的和谐思想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都有所体现: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合二为一的辩证观;知行合一的认识论;情景合一的艺术审美观。认真研读中华传统经典,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华民族以“和”为主要概念的和谐思想已经深入中华民族的骨髓中。

2.“和”而不同,兼容并包

“和”并非一味妥协外力,“君子和而不同”实际上,中华民族本身也并不是起源于单一民族,夏商周时期融合了其他民族,经历朝代的变迁,多源的聚合了越来越多的民族,增加了自己的人口,吸纳了丰富了自己的文化,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些都是那些好斗善战、不断征服异族,寻求建立自己民族国家的西方人所不解的。

纵观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国人始终是以有自己的主体,不断的融合异族文化,从未被外来文化彻底征服,几千年来,文化一脉相承,其核心始终未被剥离。“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虽有冲突,却终能和谐共长。

二.中华文化传播是国家自我发展的必然诉求

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使得中国在国外媒体报道中是落后、愚昧的。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综合国力全面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明显提高,崛起的中国渴望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与世界各国有进一步的交流,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需要与经济地位相应的国际话语权。虽然西方的单向舆论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但重新迸发活力的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还是不断地引发世界的关注。国际舆论的天平正在向中国一端倾斜,对外宣传正迎来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积极主动的“走出去”,加强中华文化对外的传播符合当下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中国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的战略部署,同时也是维护中华民族的国际形象,国家文化安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一部分。

三.中华文化传播途径与策略

在传播学中,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多种多样,有政府主导型、传媒驱动型,民间交流型,企业推动型。在跨文化语言教学的领域中,主要是教育领域的中华文化输出。

1.孔子学院是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

孔子学院是迄今为止在唯一被认可和接受的文化品牌,满足了世界人民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强烈需求。孔子学院向喜欢中国文化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口,从规模化建设也进入到了内涵式发展阶段。除了传授汉语语言知识外,为国与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民间文化艺术交流,以及海外的中华文化的研究、高校的国际化进程搭建平台。

2.汉语国际教育推广及中化文化传播

汉语国际教育早在早在50年代便开始起步,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在当今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处于发展的机遇期,汉语国际教育也必然承担汉语语言与化的教育传播的重任。许多高校开设课汉语国际教育的本科和硕士专业,培养的汉语教师肩负推广汉语国际教育、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使命与责任。要教会外国人如何说汉语、懂得中华文化深层内涵。

A.文化本体知识的掌握

过硬地的文化本体知识是文化教育传播的前提。中华文化传播需要教师挖掘中华文化的优势与精髓,并不断地和外国文化比照,在了解外国文化同时“照”出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和核心内涵。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通过语言点,文化习俗说明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才能够解答学生提出的比较深刻的问题,胜任文化教学。

B.中华才艺展示

掌握一两样个人才艺展示中华文化是必要的,可以引发汉语学习者的兴趣,彰显中华文化魅力。但对于大学生和高级汉语学习者来说,他们需要了解的是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有些问题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是很难回答的。所以教师应该提高自身对中华文化的解读能力,而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

C.传播当今的中国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对当今的社会的现状,时政热点问题能以客观、准确的方式加以介绍。中国人怎样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宣介中国发展变化”,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核心内容。基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灿烂文明史和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光辉历程,是我们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根本依托。

D.注重汉语教师的形象

汉语国际教师是世界文化交流的民间大使,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外国学生了解中国文化,首先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整洁的服饰,深厚的学识,尊重他人,谦逊有礼,这些很能帮助我们赢得外国学生的好感,那些负面的对国人形象的报道必然会不攻自破,因此教师的良好个人形象就是中华文化的传播。

E.文化体验

汉语的价值会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而增加,除了我们自己走出去外,将国外汉语学习者和国外汉语教师请进国门,增加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切身体验,培养本土化教师,满足世界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的需求。这些优秀的汉语学习者和外国本土的汉语教师向自己的同胞介绍、讲解中华文化,也是汉语国际教育,中华文化教育传播的有力途径之一。

F.慕课为中华文化传播助一臂之力

网络教育是一个快速成长的行业,可以吸引数百万的受众,并得到世界一些知名机构的认可。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及信息的反馈等特点在中华文化传播中,具有其他传播途径无法取代的优势。慕课课程都是免费的,授课方式灵活。我国许多名校的在线教育平台上和推出了中国文化的课程。课程开始仅一个月就吸引了数千名国外受众。目前大部分传统文化的慕课课程是针对国内大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高校应为海外的年轻学习者多提供些帮助,增加英文字幕,以提高海外的学生的注册此外,在授课方式上多些跨文化意识,少些说教,有利于西方的学习者接受并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层内涵。

四.结语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世界面前“活起来”“热起来”是一种必然,从事汉语教育及文化传播的志愿者,要具备较好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意识,在与国外本土文化相互磨合的的过程中,认识到在全球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华文化独特的优势,做好中华文化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纽带。

参考文献

[1]陆俭明.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J].同济大学学报,2015(4):79-83

[2]王焱.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文化敏感性和文化能力的培养[J].沈阳大学学报,2011(5):49-51

[3]张艳杰.孔子学院汉语国际传播十年回眸[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5):1-6

[4]赵长征,刘立新.中华文化与传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3):34-52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以下科研课题阶段性成果:2015年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辽教发<2015>101号)。

(作者介绍:王欣,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语言教学中华文化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认识及其与语言习得和教学的关系探究
浅谈西班牙语歌曲在教学中的运用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