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有书作伴 读来滋味长

2016-05-14姚莉君李春梅

文学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书籍

姚莉君 李春梅

内容摘要:宋朝开国宰相赵晋凭借半部《论语》治理天下;朱买臣负薪读书,得以献计平定东岳;宋代文学家苏舜钦《汉书》下酒,称其“一斗不足多”。在我的定义里,书籍就是知识的载体、思想的结晶,记录着人类文明,反映着社会生活。最重要的是,书籍于我有着别样深刻的寓意。

关键词:书籍 知识之源 思想之船 世界之窗 疗心之药

清晨,透过落地窗斜射入的缕缕阳光,慵懒的映在蒙着薄灰的长条桌上,亮晃晃的,静悄悄的,不觉放轻脚步,生怕一不小心打扰了这份温煦宁静。环顾四周,那个静谧的角落、那个靠窗的书桌、那个二排的最左侧,固定的位置仍是那几位常客,我们彼此会意,心头涌上一份有人并肩同行的温暖和鼓励。此时,欣然打开书本,翻到夹有书签的那页,在上次离席处的字里行间缓缓坐下……

宋朝开国宰相赵晋凭借半部《论语》治理天下;朱买臣负薪读书,得以献计平定东岳;宋代文学家苏舜钦《汉书》下酒,称其“一斗不足多”[1]。《辞海》将书籍解释为“用文字、图画或者其他符号,在一定的材料上记录知识,表达思想并制成卷册或缩微胶片等的著作物。”[2]在我的定义里,书籍就是知识的载体、思想的结晶,记录着人类文明,反映着社会生活。最重要的是,书籍于我有着别样深刻的寓意。

一.书籍是我的知识之源

“蜂以采花,故能酿蜜;蚕以食桑,故能成丝”;[3]人以读书,方能成事。书本是前人呕心沥血的知识结晶,是过去思想的真理,更是后人不可或缺的营养补给,是未来行动的纲领。毋庸置疑,读书是获取知识和传承文化的手段,在读书的过程中,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不断汲取和散发着光辉与热量,前赴后继,薪火相传,共同铸就了人类精神文明的浩瀚星空。

读书,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学生专心为学,那是社会与人类极希望的一件事。”[4]在专业课程学习中,通过阅读专业相关书籍,可以扩大知识容量,完善知识体系,坚实理论基础,增强专业性和技能性。尤其是作为一名进行学术研究的硕士,只有研究数年来专业领军者的学术成果与思想结晶,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现本专业的创新型发展。同时,不拘泥于本专业,“对各门略知梗概,乃是学者的最高理想。”[5]读历史,让我了解人类生活变迁,掌握历史朝代更替;读数学,锻炼我的逻辑能力,注重严谨有序;读艺术,可以提高审美能力,增强艺术修养。古人云“开卷有益”便正是这个道理。

读书,是传承知识的手段。学识因积累而渊博,文笔因积累而流畅。写作是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实现文化传承的重要输出方式。不仅帮助我准确严谨地论述观点,表达立场,而且利于我贴切生动地展示内心,记录生活。叶圣陶称“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6]所以,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否者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二.书籍是我的思想之船

如果说知识的世界犹如一片汪洋大海,那么图书馆便是一处泊满帆船的巨型港口,每一本书籍都是将要远航的思想之船,它们在时代的惊涛骇浪中将知识这份珍贵的礼物远送给一批又一批的学子。我愿驾驭这艘思想之船,真理指路,正义导航,直达智慧与幸福的彼岸。

饱读经典文学著作,随着人物形象的树立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会随着作者观点的指引对书中人物或事件产生或褒或贬的态度,从而判断是非对错、分辨真伪善恶。正是在这样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矫正和升华,并在著作人物的生活影像中找到了自己心驰神往的魅力人格和生活愿景。

反复渗读世界名著,沉浸于名人大家的所想所悟,借用他们的瞳孔看到了具有新高度与别样视角的人类社会,再转动具有自身标识的大脑思维,可以在自我与人类之间搭起一座美丽虹桥,随着另一云端的变化来调整自身的定位,与人类社会同呼吸共命运,这样一来,人类社会不再遥不可及,个人不再微入尘埃,他们是心与心的相通,人生会在这种关联中变得丰厚而有意义。

拿起这样一本富有质感、隽永耐读的书,就如同见到一位比自己高明的智者,只要谦逊好学、刻苦勤勉,他一定会不遗余力地传道、授业、解惑,那么原本超出了自身理解能力和想象力的问题便一一迎刃而解了,也只有“这样阅读才能让我们向大师们逼近,我们的生命内涵也才能因此获得提升”。[7]

三.书籍是我的世界之窗

人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书则是我的眼睛,我的世界之窗。翻开一本好书,就如同睁开了双眼,透过这扇神圣的门户,我看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大千世界,浓缩于尺牍的古今中外仿佛历历在目,了然于卷帙的千山万水也都活灵活现,有书相伴的日子,不仅可以领略山河、遨游万里,还可以洞察世事、人情练达。

读书,开窗尽享一场视听盛宴。才子涨潮在《幽梦影》中感慨“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8],正是展现了一个非常神奇的过程。书中描绘的美景,通过我的眼睛成为可视的,然后经过想象力的天井,呈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秀丽山水图,再穿过感觉的的门廊,触及听觉,挑动嗅觉,传入神经,直抵心灵深处。忽如一阵清风徐来、阵阵花香扑面,哗哗流水和莺啼燕语也联袂登台、相映成趣,使人如临其境、秀色可餐、不亦乐乎!

读书,倚窗接受一次灵魂洗礼。读“浮游尘埃之外”[9]的屈原,敬重他勇敢高尚的人格风范,羞于自己的胆小庸俗;读“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10]的诗圣李白,钦佩他的乐观豁达,愧于自己的消极狭隘;读“颖脱不群,任真自得”[11]的陶渊明,欣赏他的不随世、不顺俗,悔于自己的随波逐流。通过读书,我了解到世纪之前、世界一端的别人,看到不一样的人物性格与生存信念,才对自我有了更清晰、准确的立身定位。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2]读书带我进行着一场没有终点的旅行,在这一路上,我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欣赏到风姿各异的景,每走一步,都拥有不同的感触和收获,心灵空间的拓展也将无限延伸下去。

四.书籍是我的疗心之药

罗曼罗兰把书籍喻为“精神上最好的避难所”,刘向也赞誉“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13],我更是视书籍为润泽心智的良药瑰宝。深谙自己性情敏感细腻且多愁善感,因此更想成为一个能够主动控制住情绪的人,多读书能够帮助我摆脱愁绪的困扰,找到情感的释放口,不断变得乐观坚强,真正实现心灵的自我救赎。

孤独寂寥时,细品朱自清的独语《荷塘月色》,独处的宁静之美不言而喻;心浮气躁时,拾起冰心描绘三幅清美图的《笑》,恬淡轻松之感不约而至;失意落寞时,回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如一抹冬日暖阳,沁满心田;险阻艰难时,再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和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坚强乐观的楷模比比皆是,赐予我满怀的勇气与力量。

疗心之药,说其是药,倒不如说是养心补品,调节心理健康,促进身心愉悦。细究这份疗心之药的成分,主要包含三种:第一味,“心灵鸡汤”。主要摄入各类人生哲理、名人事例,可以使人豁然开朗,获得心灵启迪,倍受精神鼓舞,最终驱散不悦。第二味,“忘忧草”。这一剂药材融入了“忘形可以忘失”的医理,通过阅读对自己具有吸引力的书籍来转移注意力,逐渐忘却心中惆怅。第三味,“开心果”。重点涵盖了那些能一拍即合,产生强烈共鸣的书籍,尤其是看到那些自己想说但没办法说清楚的话语,可谓锦上之花、樽中之酒,令人欢畅不已。

幸有书作伴,读来滋味长。似如在泉水叮咚的知识之源,饱饮一瓢世间甘露精粹,似如乘上扬帆远航的思想之船,驶往智慧与福泽的彼岸;似如穿过包罗万象的世界之窗,驰骋万里心中无限徜徉;似如服下一剂温暖治愈的疗心之药,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

参考文献

[1]宋·龚明之.中吴纪闻[M].1.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夏征农.辞海[M].1989年版.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3]黄争荣.读书养气[J].课外阅读,2007,03:24-25.

[4]范寿康.我们怎样读书[M].1.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03-01.

[5]雷海宗.专家与通人[J].教育,2014,17:74.

[6]王俊青.在阅读教学中加强习作指导[J].学周刊,2015,21:134.

[7]余秋雨.好的读书人应该不断“扔书”[J].秘书工作,2015,11:72-73.

[8]涨潮.幽梦影[M].2.中华书局, 2008.

[9]香颂.《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EB/OL].[2011-12-06].中国网.

[10]余光中.隔水观音[M].1.洪范书店有限公司,2008-10-06 :188.

[11]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

[12]毛建波,江吟.画旨[M].1.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01-01.

[13]汉·刘向.说苑校证——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M].1.中华书局,1987-07.

(作者介绍:姚莉君,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李春梅,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书籍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Books书籍
如果你给老鼠吃饼干
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
妙趣横生的伦敦书籍长椅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张咏谊作品——书籍设计《民建之光》
书籍与少年
循环利用是避免“书籍贱卖”的一剂良方
现代书籍包装设计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