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2016-05-14樊彦肖
樊彦肖
摘 要: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应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情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数学生活化,让生活数学化。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10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067
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去分析生活现象,让学生自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是初中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体验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生活数学化。
一、充分利用生活元素做好导入教学
课堂导入是需要技巧的,“一个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同理,一节数学课,如果能在娴熟地掌握了课堂导入技巧的基础上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那么此节课也等于成功了一半。我们知道,数学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数学的存在。正因如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就必须要学会运用生活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导入。比如为了让学生多动手,我们就采用动手导入法。如“角平分线”的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研究画出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很多学生直接取出量角器进行测量,不一会就画出了角的平分线。这时,我们提问告诉学生没有量角器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经过一番思考,有的开始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底边的中线即为顶角的平分线),以角的顶点O为起点,在其两条边上截取等长点A、B,然后连接,再量取连接线的中点D,最后将顶点O与连接线的中点D相连,那么线段OD就是角的平分线。还有的学生先用圆规以角的顶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在角的两条边上画出两个交点A、B,再分别以A、B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分别画两条弧(在角内)相交于D,最后用直尺连接顶点O与D,那么线段OD就是该角的平分线。这样的课堂导入,不但能让学生学到很多不同的方法,还能让学生体会到交流学习的重要性,让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在这样氛围中学习,自然会热情高涨,兴趣盎然。
二、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的语言解读数学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信息的传递、师生间的交流,主要靠的就是语言这种工具。所以,教师的语言一方面肩负着向学生传递数学知识、理论信息的责任,另一方面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重任。同样的一节课,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数学教师,为什么有的学生就愿意上、喜欢听,而有的则不愿上、不喜欢听?这可能就涉及到了教师的语言问题。如果教师讲起课来照本宣科、枯燥晦涩、抽象难懂,学生自然就会索然无味。如果教师在讲解时极富生活气息,生动形象,那么,学生自然就不会有枯燥晦涩的味道,反而还会发出“原来数学是如此地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情趣”的感叹。可见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语言,不仅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而且还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我们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千万要注重自己的语言锤炼,尽可能地、最大限度地将数学知识原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那些专业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易于感知。比如,在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我们把人们心目中智慧的化身诸葛亮抬出来:诸葛亮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个高明的数学家,他深深懂得三角形具有稳定的性质,所以,初出茅庐就为刘备制定了三分天下、三足鼎立的伟大的战略构想。
三、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不仅要求数学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生活经验,还要着重关注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接受能力。只要教师能从这些方面出发,就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之间的关系。其实,在数学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必须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这样,就能使数学教学内容不断得以生活化,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接受也会变得更加容易。比如,用一元一次方程来帮助解决有关利润方面的问题。例:一年期定期储蓄年利率为2.25%,所得利息须交纳20%的利息税,已知小明家的存入某银行的一笔一年期定期储蓄到期纳税后得到了450元的利息,问该小明家存入该银行的本金是多少元?通过这样的例子,既帮助学生巩固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又额外地使学生了解了生活中有关存款方面的知识,扩大了学生的的知识面,还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方程的主动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只要能够根据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结合生活中的相关事件,耐心地指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学生就一定会爱上数学的。
四、充分开展课外探究活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既然是从生活中来的,那么它就理应服务于生活,把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从而产生终身学习的愿望。比如,学生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后,我们就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外作业:测量学校门口的信号发射塔、操场边上的白杨树、校园中的国旗旗杆等不容易测量的物体的高度。我们的要求是这样的:首先,制定方案,即在测量前先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两个小组测量一物体,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所学《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设计出测量方案。其次,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并标好要测量的数据以及准备好所用的测量工具。第三,验证方案,即利用课余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事先做好的预案进行测量,并做好数据的记录。第四,归纳总结,即利用第二天的课堂时间,让各个小组派出代表一名,分别讲述自己小组所制定的方案、使用的工具、测量的方法、依据的原理、测量的结果。通过这次课外探究活动,我们看到了学生可喜的方案:有的利用镜面反射原理,有的利用直尺,有的利用标杆,有的利用教学用的三角尺…… 但都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大家均运用了三角形的相似比。这虽然是一次课外的探究活动,但是学生在这次活动中不但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而且还尝到了学习数学的甜头。学生从内心里开始喜欢数学,想学数学,难道这不正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学同仁所企盼的吗?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探究数学原理,变被动为主动,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难道不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吗?
总而言之,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不但有助于学生全面、立体、有效地进行初中数学学科的学习,而且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