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2015年1月江淮流域降雪过程的诊断分析

2016-05-14王彦文夏中凯叶泓麟

吉林农业 2016年8期
关键词:诊断分析

王彦文 夏中凯 叶泓麟

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NCAR的1°×1°对2015年1月26~29日发生在江淮流域的降雪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下冷空气与北上暖湿西南气流在江淮流域交汇造成了这次降雪过程。西南低空急流将孟加拉湾和印度半岛北部的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江淮流域,为这次强降雪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供应。水平方向上气流辐合,垂直方向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为降雪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冷空气形成浅薄的冷垫,使得暖湿空气在冷垫上爬升,有利于降雪的产生。在江淮流域的降雪中心主要集中在安徽中部地区,地面温度在零下1.5℃左右,有利于降雪的维持。

关键词:强降雪;水汽条件;动力条件;诊断分析

中图分类号: P45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5.065

降雪是我国冬季的主要自然灾害,降雪会对我国的交通道路、农牧业生产和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问题造成重要的影响。2015年1月27日起至29日,一场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横扫我国中东部地区,这是2014年~2015年来入冬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降雪。同时,长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区气温下降6℃~8℃。在雨雪的影响下,中东部地区由“干暖”模式变为“湿冷”模式。本次降雪范围比较大而且降雪区域比较集中,山西南部、陕西南部、河南西部和南部、湖北大部、湖南北部、安徽中北部、江苏西北部等地中到大雪,局地有暴雪,其中陕西、河南和湖北局地的积雪深度达到10~20厘米。这次降雪不仅范围较大,而且持续时间较长,雨雪、结冰及雨雪造成的能见度低对交通运输的不利,给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的春运出行带来影响。据统计,低温冷冻和雪灾共造成276.8万人受灾,2人死亡,40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23.6万公顷,其中绝收9.4万公顷,4000余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4.7亿元。综合来看,灾情总体偏轻,其中受灾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绝收面积为2004年以来同期第二低值,直接经济损失为第三低值。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1月27~29日长江流域的降雪过程进行分析,为降雪天气过程研究提供研究基础,这是对今后研究、预报强降雪天气过程有着一定的帮助。

1降雪概况

2015年1月27日08时~29日20时,江淮流域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强降雪天气过程,因地面温度的关系,在长江中下游以北形成了强降雪,而长江中下游以南形成了大雨到暴雨。河南东南部、安徽中部地区、江苏西部地区产生强降雪,积雪深度达到10~18厘米。这次降雪过程始于1月27日,在1月28日达到降雪量高峰时期,28日00时降雪带呈条状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流域,而降雪主要集中在安徽中部、河南东南部,降水量大于10毫米,其降水量最高值达到了22.1毫米。29日00时降雪带向东移动并且向南北扩散,长江中下游流域两边都处在强降雪与强降雨中,这时江苏西部处在降水量大于10毫米的雪带里,降水最高值23.7毫米位于安徽中部地区。29日20时基本结束,在此过程中降雪带东移,范围减小,强度持续减弱,主要在沿长江地区出现雨夹雪或小雪天气。

2天气形势

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和南邻近地容易在冬季产生强降雪的天气过程是因为乌拉尔山影响了高压的形成、发展和维持,致使西伯利亚的寒流能够入侵我国,又因为地势平稳使入侵的寒流顺利的到达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与源源不断的输送着水汽的西南暖湿气流在长江中下游流域交汇,并且与西南暖湿气流配合的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在偏北的位置。

从500hPa高度场上可以看出,这次强降雪的产生在欧亚大陆大气环流与以往的大气环流形势有所不同的情况下发生,其异常表现为西高东低,使高纬度冷空气自西北向东南不断分裂南下。而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下,使冷暖空气交汇作用加剧。1月25日冷空气沿着河西走廊进入我国东部地区,因为环流形势的稳定使强度不大的冷空气,源源不断的输送使我国气温持续降低。26日08时暴雪开始的前一天,东北到河套地区出现高空低压槽,高空低压槽向东移动是对槽后的冷空气非常的有利,冷空气大规模的南下,而江淮流域位于高空急流的左侧。27日08时东北地区出现低压中心,江淮流域位于以东北地区为中心的低压中心的西南方位具有偏北气流,而在副热带高压的北侧则具有偏西气流。在12时东北地区的低压开始加强,偏北气流加大,偏西气流转为暖式西南气流,两种气流在长江的江淮流域交汇,产生了降雪。28日08时江淮流域处在槽前脊后利于降水降雪的形成,又因为位于贝加尔湖的西北气流南下加强,暖式西南气流的水汽充沛,源源不断的输送为江淮流域的降雪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两者的配合产生了大范围的强降雪。29日08时副高588线南退,西北气流向东移动,降雪开始减小。

这次江淮流域的强降雪是由南下的冷空气与北上暖湿西南气流在长江江淮流域交汇并且相互作用,良好的高低空配置使南下的冷空气作为下垫促使西南暖空气向上爬升,给江淮流域的降雪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水汽条件分析

产生强降雪是需要具有足够的水汽条件,而这次的强降雪是在非常有利的水汽条件下产生的。江淮地区的湿度场以及比湿场也都为最高值区域,其相对湿度达到了90%,而强降雪最大的中心也正是湿度场的最大湿度中心,这与强降雪中心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这次强降雪的水汽通道是源源不断的盛行西南气流所带来的,途径了西藏高原的南侧,将水汽输送至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淮流域的700hPa水汽通量散度、风场、垂直速度,表明江淮流域的这一次强降雪的水汽来自于盛行的西南暖湿气流,江淮流域成为了湿区,良好的水汽条件促使江淮流域成为了比湿高相对湿度地区以及强烈的水汽散度辐合区,成为了强降雪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4动力特征分析

2008年1月28~29日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时认为对于强降雪的产生、发展、持续首先要促进垂直运动的良好发展需要有着适宜的高低空配置以及底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条件,而高低层的散度差越大,越对强降雪的发展和维持有着良好的影响。当垂直速度与水汽通量耦合,垂直运动将水汽、热量、动量、涡度等进行垂直输送,把底层的水汽带入到中高层水汽并且凝结,冻结成雪,使大气中的能量转换得以实现,从未影响大气系统的发生与发展。因此在连续性远离和动力机制的约束下导致上升运动的加强和正涡度的发生、维持,给水汽成雪提供了有利的影响。在水平方向上大范围的动力场上气流的辐合造成水汽辐合与垂直方向上动力场上升气流将比较湿的底层水汽带入中高层冷凝、冻结成雪,给强降雪形成提供了机制。

5温度条件分析

在江淮地区产生降雨还是降雪,温度条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这次在长江中下游以北产生强降雪,在长江中下游以南产生了降雨,因为中低空的温度差异,所以中低空气温条件影响着降雪的生成。不但中低空需要足够低的温度,还需要中层需要存在着强度适宜的逆温层,达到了这些条件才能够产生一场降雪。朱坤等人在对2008年江淮流域大雪资料进行分析时提出,在垂直方向上要满足南方产生降雪需要满足以下四点:地面温度需要小于4℃;在850hPa温度小于零下3℃;700hPa温度小于0℃;500hPa温度小于零下12℃。在大气中层有着较强的逆温层,对水汽的冷凝、冻结成雪提供了条件,而温度露点差反应了大气的饱和度,良好的温度条件为降雪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6结语

这次江淮流域的强降雪是中高纬度异常大气环流下,南下的冷空气与北上暖湿西南气流在长江江淮流域交汇并且相互作用,良好的高低空配置使南下的冷空气作为下垫促使西南暖空气向上爬升,而槽前的西南急流给江淮流域源源不断输送着水汽,是江淮流域的降雪重要因素之一。

在携带大量水汽的西南暖湿气流影响下,江淮流域成为了湿区,良好的水汽条件促使江淮流域成为了比湿高相对湿度地区以及强烈的水汽散度辐合区,为降雪的生成提供了条件。

在水平方向上大范围的动力场上气流的辐合造成水汽辐合与垂直方向上水汽场与动力场的耦合使得上升气流将比湿较高的底层水汽带入中高层冷凝、冻结成雪,给强降雪形成提供了机制。

在大气中层有着较强的逆温层,对水汽的冷凝、冻结成雪提供了条件,而露点差反应了大气的饱和度,良好的温度条件为降雪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作者简介:王彦文,本科学历,台安县气象局,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综合气象观测;夏中凯,大专学历,台安县气象局,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综合气象观测;叶泓麟,本科学历,台安县气象局,工程师,研究方向:综合气象观测。

猜你喜欢

诊断分析
汽车电子助力转向EPS系统检测与诊断分析
液压传动系统故障的诊断方法
一次罕见春末暴雪的成因及湿位涡诊断分析
汽油发动机无法启动故障的诊断分析
发动机自动熄火故障的诊断分析
电网发展诊断分析管理
2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临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血管超声检查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断分析
乳腺MRI与乳腺X线诊断导管原位癌的临床效果
军用车辆常见故障诊断分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