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思路 创新举措 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终身化发展
2016-05-14王鹏飞
王鹏飞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而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的目标。本课题组对终身学习视角下中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了研究,课题组认为,终身学习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终身学习理念将引领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目标、方式及方法措施等)的改革与创新,促使农村职业教育在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发挥更显著的作用。为此,课题组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终身化发展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一、制订终身学习的法律法规,为农村职业教育终身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我国对终身学习的认识与接受程度,总体上要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从最初的学术探讨、概念阐释逐步演变为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个人的组织实践和个人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关法律制度有待完善。
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例如,1988年,日本就在文部省取消了社会教育局并创建终身学习局,这是世界上首个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而专门设立的国家级行政管理机构。1990年,日本颁布了《终身学习振兴法》,广泛建设大型设施,用行政手段提升国民终身学习能力。2000年,德国社会民主党与绿党联盟在联邦会议以《全民终身学习:扩展与强化继续教育》为题,明确表示全民终身学习是未来德国教育发展与革新的主要目标。中国台湾于2002年正式颁布了《终身学习法》,并在近几年又陆续推出了《社会教育法》和《家庭教育法》,使台湾教育从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体系逐步朝着社会、学校、家庭三方融合,贯穿人的一生的综合性终身学习体系转化。
近年来,我国对终身教育的前期制度探索也积累了宝贵经验。2005年,福建省颁布实施了我国首部有关终身教育的地方性法规——《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之后,上海市于2011年、云南省于2011年也相继颁布实施了《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并把“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等内容定位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然而,从国际范围来看,我国在推进终身学习的政策与制度建设以及法律保障方面还比较薄弱,还没有一部比较完整的终身学习法规,现有的法规也有待进一步完善。2013年3月,《关于加快推动终身教育立法进程》的提案正式诞生并提交两会提案组。2014年,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在全国层面“推进终身学习立法进程”。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呼唤政府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社会各方的责任与义务,为各类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的终身化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
二、推广先进经验,促进终身教育理念深入农村
推进全民终身学习、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全社会应加强宣传,为农村职业教育终身化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营造舆论氛围。
一是要大力宣传终身教育政策。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终身教育的理念,其重点在于发展成人教育。1995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提出“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奠定了终身教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根本性地位。之后,我国政府通过多种形式逐步确立了终身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例如,1990国务院转发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01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4年公布的《2003年—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等等,这些重要文件均对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进行了明确指示和部署。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而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的目标。农村职业教育的终身化发展,首先应该以这些国家层面出台的政策为依据,明确方向和目标,依法依规进行改革探索。
二是要推广典型经验。近年来,我国社区教育工作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都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以浙江省为例,政府以社区教育为依托,把终身教育深入到了寻常百姓家。全省已做到县区、乡镇社区教育全覆盖,城区有电大的,社区学院依托电大系统,没有电大的,政府兴办城区独立社区学院,乡镇社区分院(教育中心)依托乡镇成校已建有1289所,全省村级社区学校有1283所。创建有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11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9个,农村成人教育示范县7个。社区教育组织体系健全,各县、乡镇通过多种社区教育途径对农民宣传城市化发展理念、依法维权理念,为推动社会治理、农民致富增收、村民和谐安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东部发达地区,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实现了融合发展、互利共赢。例如,杭州市萧山区把社区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围绕农村城镇化发展和当地产业特色,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一镇一产业、一镇一中心、一镇一品牌,基本实现了“用实用技术致富农民、用现代经营理念帮农民创业、用现代技术改造农民、用现代文明武装农民、用科学文化提升农民”的培养目标,将大批农民培养成了新型农民、新型市民、商人、工人和文化人。
在河南,平顶山市统筹依托市内各类教育资源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大力开展社区教育、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初步建成了具有鲜明特色、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学习需求的社区教育网络。
从2005年开始,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每年组织开展的“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已经成为我国推动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载体和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一个品牌活动,社会影响力日益提升。为农村职业教育管理主体的县级人民政府,应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将终身学习理念植入城乡居民心中,并通过学习交流、相互借鉴,形成“人人想学习、处处讲学习、人人会学习”的良好氛围,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终身化发展。
三、深化农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办学主体多元化
一是深化农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继续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产教融合,提高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使农村职业学校在办学模式、管理体制、评价机制、教学形式、课程设置等方面更加贴近当地产业需求,贴近农民的终身学习需求。当前,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原本相对封闭的农村更加开放,家庭网络以及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使人们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加便捷。同时,数字化校园建设促使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为更多农村学习者共享,这为农村职业教育的终身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硬件上与城市职业学校逐步缩小差距的情况下,农村职业学校可学习借鉴城市职业学校在终身化改革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地实际,加以推广。例如,作为首批教育部信息化试点单位,福建化工学校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赋予该校毕业生对学校教学资源的永久性使用权,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为毕业生终身学习提供了可靠平台。还有一些学校让毕业生终身免费使用图书馆资源等。诸如此类的举措,对条件较好的农村职业学校来说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完全可以借鉴。
二是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统筹。”(引自《纲要》)。例如,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工艺美术中等职业学校和该县杨营镇成人学校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在县教体局等职能部门的指导下,进行联合办学,举办玉雕创业等各类培训班,把雕刻、美术设计等与当地特色文化产业相关的教学内容创新发展,突破了沿袭几十年的玉雕技术“父子相传”或“师傅带徒弟”的心授模式,拓展了培训范围,提高了玉雕专业户的生产技能和当地年轻人的就业创业能力,促进了当地玉雕产业升级。再如,河南省新密市把职业学校、成人中专、社区教育学院以及广播电视大学的本专科网络教育融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各类教育联动发展。
三是促进办学主体多元化,搭建终身学习有效平台。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实质是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管理主体多元化。实践证明,多元化办学能够推动学校关注市场需求变化,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也能推动学校功能的多样化。目前,农村职业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不高,资金投入不足、教育理念陈旧、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普遍存在。因此,课题组认为,在终身学习视角下,农村职业教育需要多元化的办学主体,以突破发展瓶颈,激发办学活力。同时,我们也该认识到,终身教育具有一定的公益性,政府的主导作用不可或缺。为此,《纲要》明确指出:“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这就意味着,我国将更加注重社会力量办学的规范化,让其成为公办职业教育的有益补充,以满足人民群众在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方面的多样化需求。
四、促进教育对象全员化,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受益群体
农村职业教育对象全员化的实现需要政府统筹、教育部门发挥主阵地作用。尤其是现阶段,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程的大背景下,农村职业学校应抢抓机遇,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担责任,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一是制订和实施旨在引导社会成员积极参加终身学习的教育政策和措施。例如,福建省晋江市出台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暂行规定》指出,“通过教育培训、科技指导、规范管理,对符合条件的农业从业人员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 而持有有效的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则是享受政策扶持的重要依据。再如,我国已经有不少地方正在探索学分银行制度,并逐步实现继续教育学分与普通学历教育的转化和互认。本课题组认为,农村职业教育可以吸收借鉴学分银行的一些好做法,综合考量办学实际和群众学习需求,拿出优质教育资源,在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学分制试点,为更多农民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和平台。
二是精心遴选一批年轻人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发挥其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实际上,受农村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学习和接受新事物方面,许多农民持消极观望的态度。对此,河北省滦平县采取了有效措施。相关部门组织力量对全县200个行政村逐村进行调研摸底,详细了解县内的农业产业分布情况、农民在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困难,并将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建立了“农民数据库”;再从数据库中遴选学历高、技术强、产业规模大、创业心强的年轻农民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指导这些致富带头人给乡亲们传经送宝,从而培养了更多的致富能手。
三是进一步拓宽教育对象的范围。农村职业教育的终身化发展,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树立大教育观,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利益来考量。《纲要》强调:“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多数外出打工,而且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户籍制度的改革,人口老龄化问题在农村地区显得尤为突出。为了使因人口结构的改变而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我们应提高现有劳动者的劳动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扩大受教育者的范围(农村职业学校接受的对象应不仅限于青少年学生)。一是要大力提升现有劳动者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重点培养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二是着力开发新的劳动资源,例如,对回乡创业者、退伍军人、失地农民、留守妇女、老人、少数民族群体、刑满释放人员等进行教育和培训。课题组认为,实现农村职业教育全员化,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农村城镇化转移、促进城乡居民和谐的必要手段。
总之,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终身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教育制度的创新。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着眼于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与大局,加大投入、统筹谋划、大胆创新,以法律法规作保障,以政策制度作引领。农村职业教育任重道远,还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同仁通力合作,相互学习和交流,加强研究与实践,努力推动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终身化发展。
(责编 李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