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最好的教育

2016-05-14朱永新范姜颐

中国教师 2016年8期
关键词:读书学校孩子

朱永新 范姜颐

编者按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 or World Reading Day)。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于1995年,旨在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开展全民阅读,提升阅读水平,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真正的阅读,应该从教育开始。而阅读的基础,在中小学。中小学作为开展语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重要场所,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素养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阅读,培养学生的良好德行;阅读,让教师更智慧;阅读,改变教育生活。

阅读意味着改变。阅读能够改变我们的一切,改变我们自己,改变我们的学校,改变我们的城市,改变我们的民族。在第21个世界图书日来临之际,本刊特此推出“阅读,最好的教育”专题,希望通过专家的理论阐释和学校的经验分享,让大家看到阅读对于教师、学生的巨大改变力量。阅读,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美好。

作为国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朱永新教授多年来致力于国家全民阅读工程建设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是新教育、新阅读的积极推动者,他关于阅读的意义和价值的基本观点被社会广泛传播和认同。本期,我们就阅读话题专访朱永新教授,以期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阅读,同时也为全民阅读的推广、进一步推进学校阅读指明方向。

:朱教授,您好!自2003年建议设立“国家阅读节”以来,今年两会是您第14次提出这个提案。能否谈一下您坚持此提案的缘由。

:最近十余年来,每年两会我都会提出建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

有关部门一直没有采纳这一建议,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原则上不增加新的节日。但事实上,在阅读节没有被采纳的同时,近些年如中国“航海日”等新的节日还是在继续增加。二是因为有了世界读书日,不需要再建一个国家阅读节。可是,和中国其他节日相比,比如每年7月11日的中国“航海日”,正是3月17日“世界海事日”在中国的实施日期;和其他国家的阅读节相比,法国、日本、美国等许多国家既欢庆世界阅读日,也拥有自己的国家阅读节、各种阅读日。

世界读书日是莎士比亚诞辰日、塞万提斯去世纪念日,意义虽大,但毕竟距离中国人的生活太远。将9月28日孔子诞辰日设立为国家阅读节,既有纪念意义,又有操作可能,对于推进全民阅读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约而同地把推动阅读放到了重要位置,并且把举办各种国家阅读节(日)作为推动阅读的重要手段。

比如美国。2015年9月5日举行了第15届国家阅读节,主题是“我的生活里不能没有书”,国会图书馆邀请175位作家、诗人与读者共襄盛举。除了阅读节,美国还把儿童文学作家苏斯(Dr.Seuss)的生日3月2日定为全美诵读日,每年都有数千万人参与阅读与朗诵的活动。

比如日本。为了提高全民素质,日本针对不同群体设立了诸多阅读节:把世界阅读日的4月23日定为“儿童读书日”;每年的4月23日到5月12日则为“儿童读书周”;每年10月27日到11月9日为“国民读书周”;日本政府还将2010年定为“国民读书年”,隆重推出一年的国民读书计划。

比如德国。2004年开始的全国读书日活动,在每年11月举行。志愿者们在幼儿园、学校、图书馆,甚至火车和市区步行街上,为别人朗读书籍。如今,全国读书日已成为德国最大的读书节日,以此为荣的志愿者充满激情地捧书朗读,极大地推动了全民的读书热情,并带动了孩子们进入书中的奇妙世界。

许多国家高度重视阅读,除“世界读书日”外,还充分利用本土资源,选定各自的日子举办各种读书活动。

在我国,全民阅读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带头阅读,认为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李克强总理连续三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倡导“全民阅读”。

为此,我们建议将9月28日作为国家阅读节(日),建立国家阅读节有许多特别的意义。

首先,可以唤起全社会对于历史先贤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优秀人物都有特别的纪念日,许多国家甚至把这些人物印刷在钱币上面。

其次,可以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互动。目前台湾地区的教师节是9月28日,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同时也是最早的“阅读推广人”和“书目研制者”,两岸四地共同举行阅读活动,可以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再次,可以凝聚社会的正能量,通过阅读让人们与那些崇高的精神对话,与那些伟大的灵魂同行,更好地处理个人与社会、义与利等关系。

当然,还可以更好地提高我们科学决策的水平和工作的效率。通过阅读,全社会将变得更加理性,更加清醒,更有参与意识、批判精神、人文情怀、鉴别能力。

总之,建立国家阅读节是一项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希望能够尽快通过相关程序,把9月28日设为国家阅读节。

:全民阅读是一项系统的大工程,您主持的新教育实验一直把阅读作为最根本、最基础的工程来推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推广阅读方面,新教育实验有哪些好的经验可以和我们分享?

:首先,新教育实验在阅读理论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我们提出了五个基本的理论观点: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美丽的精神家园;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才能拥有共同语言、共同价值和共同愿景。

同时,我们具体分析了阅读对于人类、教育、社会、个体和生命的价值。对人类,阅读是一种生命本体的互相映照;对教育,阅读是一种最为基础的教学手段;对社会,阅读是一种消弭不公的改良工具;对个体,阅读是一种弥补差距的向上之力;对生命,阅读是一条通向幸福的重要通道。

其次,新教育人在积极探索阅读理论的同时,自觉地开展了许多阅读的实践与行动,为推进中国的书香校园建设和书香社会的形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是营造书香校园:阅读立校。创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在全国参加新教育实验的上千所学校中,营造书香校园往往成为他们参与新教育项目的首选,他们会将学校图书馆、年级图书广场和班级图书角建设作为首先予以重视和投入的方面。这一方面源于新教育重视将阅读作为实验的起点;另一方面,学校也认识到,阅读是孩子们面临的第一个重大问题,是孩子们不可规避的第一道门槛,也是使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的重要基础。

二是倡导共读理念:共同生活。新教育所倡导的“共读”理念,是基于教育与学习是建立在一种有效对话基础上的理解。最好的学习应该是充满魅力的知识与学习者对话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对话的过程,是师师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学习本身就理应是一个共读共写的过程,是一个共同生活的过程。阅读作为这种对话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共读便是教育过程中的较好的选择。

在共读的实践中,新教育强调父母与教师应该成为孩子的阅读榜样与伙伴,倡导校园里的师生共读,教师之间的专业共读。在新教育的学校里,教师、学生、父母之间每天的共读活动,以及共读以后的共同交流,使得亲子、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得以实现,相互的认同接纳感增加,并且使得教育教学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三是探索儿童课程:幸福童年。新教育一直主张,把最美好的童书给最美丽的童年。多年来,新教育实验团队一直在探索将阅读课程化,努力使阅读不再仅仅成为语文课的补充,而是学生各科学习和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晨诵、午读、暮省”,就是我们的探寻成果之一。新教育以阅读为主导内容的儿童课程,通过多年的实验,产生了大量感人的故事,也激励了参与实验的教师和学校,更让那些父母感动不已,让人们真正地感受到了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四是重视教师阅读:专业成长。新教育对于专业阅读有这样的两点基本共识:第一,如果没有教师的专业阅读,就没有教师的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与发展。通过这些年的探索,新教育实验逐渐摸索出一条职业认同和“三专”发展并肩的教师成长模式,其中“三专”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如果说专业写作是教师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发展共同体是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那么,教师的专业阅读则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第二,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专业领域而言,都存在着一个最合理的知识结构;每一门类知识的掌握,都存在着一条由浅入深的路径;对每一个教师而言,都存在着一条独一无二的阅读路径。在特定发展阶段中的具体的教师,面对特殊的场景,一定有一本最适合、最需要他阅读的书籍。新教育实验强调应关注根本书籍,即奠定教师精神及学术根基、影响和形成其专业思维方式的经典书籍。

五是研制推荐书目:精神配餐。在新教育发轫之前,我曾组织并陆续出版了《新世纪教育文库》一书,文库的编选分小学、中学、大学、教师四个系列,每个系列一百种,在全国各地的学校以及网上有较大影响,成为许多中小学开展阅读的重要参考书目。新教育实验开始进行之初,我们又对这四个系列的书目进行了修订,这也成为最初的新教育学校的参考书目。2010年8月,我们成立了新阅读研究所,并立即组织研究团队进行“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中国幼儿基础阅读书目”等项目的研制工作。目前,幼儿、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企业家书目意见已正式公布,大学生、教师、父母等书目意见也研制完成。在研制书目的过程中,新教育尤其注重价值引领,强调阅读中蕴含的民族文化根本精神和人类的基本价值。

六是开展公益活动:阅读推广。新教育实验启动时就强调其自身的公益性特质,明确提出将公益情怀作为新教育的基本精神理念。在新教育的阅读研究和推广实践中,也一直秉承着这样的公益精神。截至目前,新教育基金会在山西、贵州、江苏等地,共资助建设了近100间童书馆。

时至今日,新教育的阅读公益行动仍在各个团队中不断地开展着。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特别是落后地区的民众和弱势群体也能沐浴到更多的阅读之光。

:近年来,除新教育实验外,“亲近母语”实验、深圳三叶草等民间组织也都在致力于推广阅读,您怎么评价这些民间阅读公益组织?您觉得,还应该集合哪些方面的力量来推广阅读?

:全国推广阅读的民间阅读公益组织越来越多,这是一件好事。阅读需要更多的团体与机构的加盟。我们新教育研究院新阅读研究所发起了一项“领读者计划”,帮助培训阅读推广人。去年江苏省委托我们举办了两期领读者的培训,100家左右的民间阅读公益组织参加了培训。我们准备在今年9月28日孔子诞辰日举行全国首届领读者大会,凝聚全国的阅读公益组织,汇聚民间的阅读推广力量,为推进全民阅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您曾说过,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您认为,阅读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是怎样的?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阅读浅层化、低俗化现象,您认为解决的关键是什么?

:学校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通过最有效率的课堂教育方式,将人类的知识高度集约化、效率化和组织化,在有效的时间内教给我们的孩子,作用相当于母乳。但教科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的思想。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如果离开了自主阅读,离开了对人类经典的阅读,就不可能走得很远,精神发育肯定不健全。

我一直认为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如果一个学校将这个问题解决了,主要的教育任务应该说就算完成了。如果一个孩子在十多年的教育历程中,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他离开校园就很容易将书本永远丢弃到一边,这样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相反,一个孩子在学校里虽然成绩普普通通,但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身学习和阅读的习惯,他未来一定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学校教育不仅要像提供母乳一样给孩子们提供最初的滋养,而且要通过提倡自主阅读让孩子们学会自由飞翔。

关于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阅读浅层化、低俗化现象,我认为主要还是我们的阅读指导力量不够,孩子们没有享受到那些伟大著作带给他们的精神上的愉悦与激动。所以,我们需要提供书香校园建设,让师生和那些最好的经典对话,品尝那些最美好的图书的味道。

:2016年寒假,新教育研究院携手媒体,共同发起了“寒假阅读指导计划”活动,旨在通过阅读指导师的专业指导,让家长掌握正确的亲子共读方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您怎么评价这个活动?您怎么看待家庭对于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新教育研究院与《新京报》

联合进行了一项很有趣很有意义的活动—21天培养阅读习惯。当然,习惯养成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过程,远远不像许多心理学教科书写的只需要21天。但是,不断重复、坚持不懈无疑是养成习惯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儿童早期的阅读,尤其是亲子共读,对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美国诗人惠特曼在讲述儿童阅读时说,有个孩子向前走去,他看见的那个东西,就成为他的一个部分。这说明儿童阅读的确是一个“童子功”,是难以忘怀的。

儿童阅读也好,亲子阅读也罢,关键是要把最好的书给孩子们。儿童的精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阅读的书造就的。“读什么,孩子们就会成为什么。”新教育实验为此精心研制了《中国幼儿基础阅读书目》和《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这些书都是为“此时此刻”的孩子们度身定做的。孩子们通过这些书,可以走向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这些书,会培养孩子一个好的阅读“胃口”,会让他们知道真正的好书是什么味道。

这个假期虽然很短,阅读的路却很长。希望孩子们通过这个小小的活动,养成阅读的习惯,坚持下去,在阅读的长长的路上,享受生命的成长。

:“书自香我何须花”,阅读已经成为您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部分,我们知道您平时公务繁忙,那么您是怎么平衡工作和阅读的?请与我们的一线教师分享一些您的阅读心得。

:我一直认为,做重要的事情总是有时间的。要想找到阅读的时间,首先必须从思想上真正把阅读当作最重要的事情。试想某一天,你本来已经把时间排满了,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突然约你相见,你会不去吗?不会,你肯定会想方设法相见的。我认为,阅读就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这个人。认可这一点,就一定能找出时间。教师的工作忙是事实,但也是借口。时间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固定不变的,之所以会忙得没有时间阅读,是因为还没有把阅读当作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要想有时间读书,学会利用零碎时间也非常重要。古人有所谓“三上”(马上、枕上、厕上)读书法,看似有些不雅,其实是很重要的经验之谈。“马上”,相当于我们在汽车里、旅途中的读书。北京的交通很拥堵,我的车里总会备有充足的报刊书籍,平时的报纸主要是在汽车上浏览,重要的文章则剪下来细读。出差时,包里总是带上一两本书,在飞机上和候车时随时可以阅读。“枕上”,相当于今天的睡前阅读。睡前阅读因人而异,有些人在睡前留有充分的时间来读书,也有人用读书来“催眠”,两者选择的图书就不一样。当然,不能够因为睡前阅读影响睡眠是前提。“厕上”,相当于现代人在卫生间里的阅读。这个习惯也是因人而异,并不值得特别提倡。但在卫生间放一些相对轻松的小品、画册、短文,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早晨早十分钟起床,可以挤这十分钟读书;晚上少看一点电视,翻几页书应该可以做到;节假日休息时,推掉一两个应酬,就有了整块时间。不能小看这十分钟、这几页书,阅读像爬山,不怕慢,只怕站。只有多重视这短短几分钟,才可能把时间积少成多地利用起来,才可能赢得更多整块的时间。只有抓紧时间阅读,才可能积跬步至千里。

我幼年开始每天早起,多年下来养成了早晨5点半左右起床的习惯,也就每天早晨“多出了”两个小时读书写作、思考工作。晚上睡前也会尽可能挤出时间阅读。长期以往养成了习惯,不读书就会若有所失,甚至会有“罪恶感”。如果一段时间读书少了,我就会尽可能安排相对多一些的时间集中阅读,求得平衡。

我也特别理解,对于教师来说,时间的确特别不够用。但我们必须意识到,时间的开关,握在每个人自己手中。拧紧时间的水龙头,把零碎边角的时间用于阅读,不让时间“跑冒滴漏”,也是每个成年读者读书的必由之路。总之,阅读贵在坚持,贵在养成习惯。当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成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时,我们就会发现,不必刻意为阅读寻找时间,阅读就在身边,时时都有阅读时间。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 cn

猜你喜欢

读书学校孩子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学校推介
我们一起读书吧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读书为了什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