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求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真实课堂

2016-05-14胡曼玲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学科核心素养

【摘 要】开展课堂教学展评活动,有利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学水平;有利于推动教学特色发展,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有利于优化教学策略,构建高效教学课堂。本文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视角,对展评课进行评析,并提出体育教学应关注的三个热点问题,以改进体育课堂教学。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学科核心素养;体育教学展评;体育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3-0148-03

【作者简介】胡曼玲,扬州大学附属中学(江苏扬州,225001)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扬州市体育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扬州市教育局兼职教研员,扬州大学体育学院硕士生兼职导师。

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是青年教师聚焦课堂、研究课堂、创新教学、发展教学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的展评活动,创设了场景美、情境优、心境悦、动境强的教学环境,形成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发展氛围,有利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推动苏派教学特色发展,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高效学习,达成课程教学目标。

本次参赛的五位初中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既有各自的教学特色,也有共同的教学亮点,都能以学生发展为本,精心设计教学策略;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程序的编排和运动负荷的安排等方面都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让学习真正发生,呈现出优质教学、幸福课堂的教学状态,这正是体育教师所应追求的目标。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促进学生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方面的和谐的发展,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从实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视角,对江苏省“杏坛杯”苏派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中夏露老师的“技巧:肩肘倒立”(水平四,八年级)课例进行评析。

一、终身体育发展的运动能力素养生成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发展的基础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一门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课程,所以终身体育发展的运动能力素养生成是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们要通过运动技能学习情景设计,将体育核心素养的运动能力教育,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法,使学生在体育学习和身体活动的过程中实践和体验,不断掌握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自身的运动爱好和特长,感悟体育运动技能学习的内涵,提高健康人生的规划能力。

【片段一】

教学重点:肩肘倒立的翻臀动作。

教学难点:肩肘倒立的稳定性。

教学策略:完整示范——讲解要领——自主模仿——分解辅助——组织练习——动作纠错——互帮互助——独立完成——个人展示——小组展示——技能形成。

【教学评析】

本节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水平四(七~九年级)中肩肘倒立为主教材,是单元中的第一课时,夏老师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三个方面的设计思路。

一是发展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夏老师采取了如下措施:在肩肘倒立技能教学的开始,首先通过完整动作的示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其次进行动作要领关键词的点拨,然后引导学生以自主模仿、动作纠错练习的方式,主动抛出问题“肩肘倒立动作不能完成的原因是什么?”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夏老师结合课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抛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并通过身体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与感悟动作结构的原理,使学生在动作记忆与模仿的想象过程中得到思维的开发与训练,并能主动在体育课堂的真实情境中建构个体深度学习的思维能力与应用能力。

二是发展能力学习。由于肩肘倒立动作结构的关键点在支撑面的大小与重心的高低问题上,这也是初中生难以掌握的环节。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夏老师采用降难解难的辅助三策略进行了教学。第一步是直腿坐,收腹举腿至头后触垫,体会直臂压垫和翻臀时腹背的用力;第二步是两手撑于腰背两侧,两肘内夹保持稳定,曲腿上举进行双腿车轮摆动练习,体会两肘内夹形成稳定的支撑面;第三步是在前两个辅助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直腿上举、伸髋,脚尖触碰标志物,体会伸髋展体动作。通过这三步的分解辅助练习手法,学生既找到了不能完成动作的原因,又掌握了学练方法,提高了运动的能力。

三是发展个性学习。体育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夏老师结合教材特点,改变了传统的学生展示手法,将个体与小组展示进行有机的结合,采用报数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展示的活动中,改变了只有少数优秀生才有机会展示的教学现象,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让他们有了积极的自我价值感,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社会适应的健康行为素养生成

社会适应能力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而表现出来的人际关系、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能力,由于青少年时期,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还处于不成熟的状态,这个阶段是增进健康、培养意识、提升能力、个性发展和情感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要利用体育学科的特点,将核心素养的健康行为教育融入课堂中,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使学生以良好的健康行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片段二】

教学用具:技巧垫。

教学策略:跑步与拼字游戏。

【教学评析】

在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如何最大化地发挥体育器械的作用和育人功能,是一位体育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表现。在这节肩肘倒立的教学设计中,以多元化的合作学习方式,将健康行为的核心素养理念渗透于课堂教学中,也是亮点之一。

在准备部分的设计中,夏老师设计了一个拼字游戏:每个学生手持一张小技巧垫,在准备活动的跑动中听到老师报“中国我爱你”后,立刻高举手中的垫子迅速跑到自己相应的位置将字拼列出来。这个游戏虽微小,但从深层的教育观视角分析,一是起到了合作学习的教育效果,把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团体操表演变成了课堂教学的可能;二是通过反复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能够感悟到集体的力量,认识到自我在团队中的角色与作用,能够表现出有责任感的行为;三是“中国我爱你”等字句的拼列,是具有正能量的心灵引导,改善了学生身心健康的状态,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样,在学习肩肘倒立的过程中,夏老师针对学生倒立稳定性不足的问题,设计了同伴互助合作学习,即帮助者站在练习者身后,膝顶腰部,手提双脚,使其体会支撑面大小对展体动作质量的影响,也使同伴能够感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与人友善相处的益处,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立德树人”教育的体育品德素养生成

立德树人是时代教育的主题,也是教育的本质。体育品德的形成来源于体育运动中遵循规则、规范行为、自尊自强、尊重他人、积极向上、顽强拼搏、公平竞争等精神风貌,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结合教材,将“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渗透于课堂,使学生具有精神价值的追求,形成良好的人格素养,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地开展教学实践与研究。

【片段三】

教学游戏:障碍接力跑。

教学组织:分成四组,男女混编。

【教学评析】

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手法,它是以游戏比赛的形式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变、生动活泼、竞争性强、趣味性强的特点,能满足初中生好奇、追求刺激的心理特征。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基本活动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游戏比赛活动的“立德”教育功能很好地渗透进去。

夏老师这节课的障碍接力跑游戏设计,关注了学生品德素养的教育,是教学成功之处。一是在分组分配上打破了传统自然小组的形式,将学生进行了男女混编的异质分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给予女生自信的肯定,克服了女生在比赛活动中的消极内驱力,起到积极参与锻炼的推动作用;二是巧用技巧垫设计了匍匐前进、连续跨跳、双脚跳跃、快速跑动的组合接力游戏,拓展了器械的使用,增加了学生开发资源的知识面;三是练习的过程中,夏老师要求学生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克服困难,挑战自我,更快更好地赛出成绩,同时,发挥同伴的协作能力,将智慧与体能相结合,陶冶学生的品德与情操;四是正确引导学生公平竞争的行为,正确对待胜负结果,有效开展了“德心体”三位一体的教育活动。

四、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关注的问题

1.研究学科核心素养。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体育课程教学的新理念,也是体育课程教学研究的热点。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促进学生高效学习体育课程,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是体育教师要认真去思考去研究的问题。目前,有些体育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缺乏认知,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也缺少措施。在教学设计时,注重体育教学程序的设计,而忽略核心素养培养方法的设计,存在教学策略的缺失,直接影响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效果。因此,一要开展学科核心素养的研讨,更好地认识学科核心素养,真正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教育内涵,从而更好地将学科素养融入课堂教学中。二要根据各学段的课程教学目标以及各学段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设立不同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并通过优化组织教学、改进教学程序、协调教学环节等教学策略,达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三要建立发展性的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制定三级评价指标和评分标准。评价指标力求量化,做到以分量标实现可测试、可量化的评价反馈,促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有效实施。

2.合理调节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是考量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所承担的生理负荷状况,反映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身体机能变化是否适应,这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当关注的问题。但在现实教学中,有些教师并没有关注这一问题,只重视兴趣活动的设计,而忽略运动负荷的预设,出现了无学习目标、无运动量和强度的所谓“兴趣活动课”现象,学生的体能素质得不到很好的发展,甚至于出现下降的现象。因此,在课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练习时所应承担生理负荷这一状态,改变无运动负荷的状况。一要精讲多练,让学生多练习、多体会、多感悟,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成功感和快乐感;二要合理布局练习环境,充分利用场地器材,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三要结合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并随着学生生理心理状态的变化,身体机能的改善和运动技能的提高,而逐步提高运动负荷;四要及时调控练习,如果发现运动负荷偏大或动作技术偏难,就要采取相应措施来调节练习节奏,控制练习程序,使练习有序有效地进行。

3.积极开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师要积极开展教学反思,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但是,有些体育教师不太重视教学反思,课后无反思记录,无教学改进措施,致使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因此,体育教师要提高教学反思的认识,把教学反思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过程的各个教学环节的协调性和有效性作出价值判断,具体分析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选用效果和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同时还要总结课堂教学经验,尤其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体验。课堂教学体验的得失成败都会带来启示,成功的课堂教学为教学实践的优化指明方向,失败的课堂教学也为教学实践的改进提供措施。总之,体育教师要正确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体验,并以成功的课堂教学体验来引领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从而创新与发展体育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体育课堂教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体育课堂教学增强学生体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试析如何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思政课教学研究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浅谈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设置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