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文化的语文课程意蕴

2016-05-14陈东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雕塑校园文化

陈东

如皋市外国语学校是一所新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这是根据国家义务教育法有关实施9年义务教育年限的规定组建起来的,贯穿小学与初中教育的一体化学校。在9年义务教育年限中,连续而均衡地施行基础教育中的小学与初中阶段教育。小学与初中连缀为一体,学生从1年级至9年级,相继完成小学至初中教育,其中不间断、不选拔,一贯制地接受9年学校教育。在这样的学校中,学校文化对孩子的熏陶就是连续的9年,这是人生奠基阶段的9年,对学生一生的影响何其深远!为此我校专门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九年一贯制新建学校文化生成与内涵发展的校本研究》,研究如何用正面的学校文化滋养学生成长。本文尝试从语文课程的视角来观察思考校园文化的教化功能。

纵览我校的校园文化,可谓是经纬分明,纵横捭阖,充满浩然之气。以语文课程的视角透视我校的校园文化,所以就不会停留于对那些景观的表面解读,而是着眼于文化的浸润性和教化性。

一、 校园文化:彰显语文学科的基础功能

语文课程的性质从来没有停止过争议,无论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都不足以概括其课程的要义。通过校园文化,语文课程的性质昭然若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具备基础性功能。

从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看,至少可以发现语文具备这些基础性功能:一是叙述性功能,用语言、文字、图片叙述各种知识、事件、人物;二是展示性功能,校园文化建设中,将深奥的科技名词、原理,思维成果乃至多维空间的想象展示在各种墙面、雕塑、天花板、橱窗等载体上,没有语文介入的展示必然让人一头雾水;三是交际性功能,校园文化的建设无疑是在用各种图片、作品、册页、图案和环境来交流设计者的认知、思想,虽然是无声的,但是信息通过语言文字流动了起来,完成了交际活动。

二、 校园文化:构建一个“融合课程”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的教育思想的外衣,其实是在构建一个跨越学科、时空、界别的新学科——这个学科不分文科理科,不分语数英,不分音体美等,这个学科是一种整体性的、高度融合的课程,这个课程包含在语文课程框架内——更准确地说是包含在语言符号内。基于语言的系统课程符合人的完整性。我校的校园文化包括如下项目:国际广场、群雕“舞动的青春”、雕塑“生命之钟”、雕塑“珍爱生命”、雕塑“同一首歌”、雕塑“赵小亭”像、文明系列浮雕、教学区文化走廊、爱心亭、慈湖、塔名、桥名、楼名、小亭纪念馆、黄蓓佳研究室、卢新华研究室、廉政文化陈列室、廉石、碑诗碑文等共计21处,贯穿人类历史和文化历史,而且在历史节点上有面的铺展。这些项目就如一个个课程项目,值得去阅读、思索和探究。而每一处文化布置又是独立的课程。

以群雕“舞动的青春”来说,其西为国际广场,其东为体育馆,其北为明德楼,与学校东北的运动场遥相呼应。群雕由5个真人大小的中学生立像和成弧形的正斜相间且高低错落有致的立柱组成。5组塑像共三女两男,其形态动作虽是写意,但各具情态。一位在画画,一位正捧读,一位在拉手提琴,一位在运球,一位在跳舞。走过这组雕像,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学生绘制的美丽画卷,似乎可以听到学生琅琅的书声,似乎可以欣赏到学生悠扬的琴声,似乎可以领略到学生在运动场上的龙腾虎跃,似乎可以看到学生优美的舞姿。整幅作品动静结合,虚实相间,气韵灵动。高低错落的弧形立柱,既像一幅半卷半舒的画卷,又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还似俯瞰的北京“鸟巢”体育馆,暗合美术、音乐和体育3门课程。

三、 校园文化:非连续文本的典范之作

语文课程标准中新出的名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引起教师的较大关注。其实,纵观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就是十分典型的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是间断性、横切性、主题性、实用性、知识性。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以显性的符号、图片、文字等展示方式,截取人类认识世界的历史片段或精彩章节加以介绍和组合,阅读者驻足某一片段,都可以读懂。校园的雕塑类文化布置有“舞动的青春”、“生命之钟”、“珍爱生命”、“同一首歌”、“赵小亭”像、文明系列浮雕,每一个雕塑都是一个小主题的讲述。就拿“珍爱人生”来说,由一个2.5米高的仿真圆规和一个直径2米的不闭合圆环组成。圆规两腿张开,形似大写的字母“A”,是英文“积极、主动”一词“Active”的首字母;不封闭的圆环状似大写的“C”,是“中国”一词“China”的首字母。圆规,今为画圆的工具。但“规”亦有“法度、准则”“典范、风仪”“谋划”之义。

常用的“规矩”“规范”“规则”就保留了上述古义,人生短暂,成大事者, 首先必须认真规划好人生,明确人生目标,具有远大理想,否则将荒废学业,虚度人生;其次必须修身进德,优化品质,行为世范,做“具有高尚品质的文明人”;再次是避免人生少走弯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珍爱人生的重要方面就是要懂规矩,守纪律,不走错路,不进歧路,正道直行,才能把握人生,才会取得事业的成功。雕塑整体简洁、大方、朴实无华,但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迪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四、 校园文化:一直打开着的阅读窗口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的文化外衣,一直和读者心意互动。只要每个人愿意和文化布置发生交流,都可以从它们身上获得阅读的快乐。固态化的文化装置在眼睛和心灵共同开启之下发生深刻的会晤。每一个文化装置都值得阅读:一是读懂形象,二是读懂内涵,三是读懂延伸。以雕塑“同一首歌”来说,初读可见形象:7扇高低错落有致的门框,用波浪起伏的钢制“五线谱”连结成一个整体,“五线谱”上缀饰着英文字母和10个代表国家的国旗图案。但这并没有读懂它的文化意蕴,须要读懂内涵:这不是简单的门框,这是和平之门。7扇门框组成的走廊也不是普通的走廊,这是和平之路。“五线谱”也不是普通的“五线谱”,而是世界和平的华美乐章,而各个国家,都是这和平之歌中的一个个跳动的音符。雕塑名称为“同一首歌”。

如果继续阅读下去,就进入拓展性阅读:为什么有“和平鸽”?“五线谱”的来源?为什么一定要用7扇门做和平之门?“和平之歌”有哪些?再如“镭的母亲——居里夫人”头像,初读就是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其实还要思考:科学家何其多?为什么独独选择居里夫人?原来她是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先驱,也是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还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如果继续阅读下去,就进入拓展性阅读:居里夫人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她为什么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她的人格有哪些令世人瞩目之处?于是就可以研究一下她学习的情况发现放射性元素的初衷、放射性理论的医学贡献,还可以阅读她的爱国故事,伟人们对她的评价……

五、 校园文化:提示语文能力的样板

我校的校园文化布置具有明显的系统性、条理性、板块化、主题性等特征。这就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某种支持:哪些语文能力才是必须的。

1.谋篇布局的能力

学校校园文化布置是一个大文章,这篇文章如何写,必须进行篇章结构的规划,何处安排雕塑,何处设计图片,何处建立展览……结构中贯穿的主线始终是“文化”;学校5座教学楼,均围绕一“德”字,分别为润德楼、弘德楼、明德楼、崇德楼和馨德楼,体现我校高度重视学生品德,誓将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品质的文明人”的办学宗旨。润德即培养良好的品德。弘德即弘扬美好的品德。明德出自“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认同、践行和彰显美德之义。崇德,崇,推崇;德,道德,德行。崇德即推崇高尚的品格。馨德即美德。

学生公寓均围绕一“静”字,分别为静思楼、静观楼、静安楼和静定楼。公寓楼是学生休息安寝场所,首先要静。静思取“闲时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静观出自“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静定指意念集中,专注一境,凝神内敛,达到心如明镜止水,一尘不染的境界。静安出自《淮南子·人间洲》:“圣人深居以避辱,静安以待时。”综合楼有3座,分别名为格物楼、致知楼、知行楼。“格物致知”源自《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必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2.理解能力

要读懂校园文化布置的内涵必须从浅阅读开始逐步深入,一步步进入其核心区域,直到掌握其内涵。以学校的路名为例:学校有两纵一横,共3条主干道,分别命名为懿行路、弘毅路、嘉慧路。懿行,出自成语“嘉言懿行”。懿,美好、美德;行,品行、德行。《楚辞·九章·橘颂》:“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嘉慧:嘉,善、美。陆机《吴趋行》:“山泽多藏高,士风清且嘉。”慧:智慧、聪明。3条主干道的名称寄予了学校对莘莘学子的殷切期望,即,做一个有崇高理想,远大抱负的青年才俊,做有大智慧、大智谋,大胸襟、大视野的国家栋梁,做有高尚情操、优良品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洁之士。

3.提炼概括能力

那些楼名、路名在文化的大旗下,都有其来源,这就要有非凡的提炼概括能力,比如塔楼是学校标志性建筑,塔名:卧云塔。以“卧云”为塔名,一是言其高,塔身高耸入云,云朵匍匐于塔楼下,可谓“卧云眠月”;二是得其趣,塔楼旁有慈湖,可“卧云听泉”,塔楼东有体艺楼,乐声优雅,可“卧云听琴”;三是得其理,唐方干《寄李频及第》诗云:“弟子已攀桂,先生犹卧云”,攀桂即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卧云,喻指隐居。白居易有诗:“终身拟作卧云伴,逐月须收烧药钱。”比喻老师对学生寄予厚望,精心培育,使学生学有所成,以建设国家,服务大众,而自己呢?不求功名不争利禄,默默奉献,甘为人梯,犹如毛泽东词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一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它的根基必定是学校文化。从语文课程的视角来解读和解悟学校文化设置,是一种新的方式。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雕塑校园文化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