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际 为写作指导注入“活”水
2016-05-14周瑞春
周瑞春
在新课程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对写作的指导,应贴近学生实际,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关注到学生的精神层面。教师要为学生的写作注入“活”水。
一、写作从诗歌中来
从小到大,学生们能够熟读吟诵的当属唐诗了。但是学生们多是机械背诵,并不能仔细品味,汲取写作的养料,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地引导。试举一例,在课堂中,我先以唐朝胡令能的七言绝句《小儿垂钓》为例,全诗是“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谈各自的阅读感受。学生的思想得到冲撞,写作的灵感应运而生。学生提炼的写作法宝有:这是一首叙事诗,着重刻画了一个顽童学垂钓的情景。其中有人物的细节描写,包括动作、神态、外貌等;还有周围环境的映衬,其他人物的侧面烘托。整幅画面美妙和谐、动静相映,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学生在思考、交流中也有所领悟,既学习了写作技法,也感受了生活的美、人物的美和情感的美。
再以唐代王维的五言律诗《山居秋暝》为例,诗歌内容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是一首写景物的诗歌,让学生跟着山水大诗人王维领悟写景物的方法是再恰当不过了。学生提交的学习成果是:写景物要有层次性、主次性,要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而且要有人的活动,增添生气和情感。还要做到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诗歌与写作的连接,既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了学生的饱满热情,更学得了写作技法,润染了自己的情感。
二、写作从绘画中来
世界的知名油画,学生颇为熟悉。让学生欣赏油画,不仅有浓厚的兴趣,更能从中悟出写作之宝。课前搜集展示:学生交流自己印象中喜欢的人物绘画,选出自己最深刻的人物发表见解,然后请同学重点欣赏一幅油画,仔细观察其中的人物:看到了怎样的一个人,从哪观察出来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交流。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了一个调皮,而且有点狡黠的小男孩。我是从他的眼神看出来的。他的眼珠很有特点——白眼球特别的多,而且是斜视。所以他不知在打什么鬼主意呢。有的学生说我看到的是一个有点邋遢的小男孩。观察他的穿着——两只袜子色泽不一样,衣服也有点不着调。有的学生说我看到的是一个生活贫困、可怜兮兮的小男孩。寒酸的打扮,手里拿着青苹果;还有周围的土泥墙,这些都能说明这个小男孩的状况。他应该是生活在贫民窟的,这可能是这位画家要表现的意旨吧。
教师评价指导,面对同一副画中的同一个人物,同学们都能调动自己的感官,大胆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而且有的同学观察人物能够入木三分,能通过人物的表象甚至是肢体语言,揣测出人物的内心。学生与写作连接后领悟到,画家要表现的人物是形神兼备的。而人物的“神”是通过具体的外貌、神态、动作、肢体语言,还可以是具体的场景来突出。画家通过渲染人物的性格来表现主题。教师启发学生,画如人生,画中尽显人生百态,这是画家呈现给我们的魅力。那么,在写作中也应这样来表现人物。学生从绘画中积累描写人物的种种方法,完成由具象到抽象的思维提升。
三、写作从影视中来
最近几年,各个电视台举办了很多亲民的栏目,《我是大明星》是学生尤其感兴趣的。如果能在写作的课堂上播放精彩的片段,学生必然兴味很浓。我选取了E舞飞扬的一段视频。该视频不仅有生动的表演,而且对每个追梦少年的成长过程和家庭状况都有报道。学生观看这段视频,抓住其中印象深刻的人物,说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者几点,从中提炼出写作的观点。E舞飞扬的几个队员都是年轻人,与初中生非常接近,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在小组交流之后,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追梦的过程很坎坷;破茧成蝶是美丽的蜕变;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于忧患;他们是我最好的朋友;贫穷也是一笔财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幸福像花儿一般绽放;也谈“追星”;“明星”的全新定义等。再让学生认真观看3位评委老师的精彩点评,加深自己的理解,提升自己的认识。
在确立了写作中心的前提下,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揣摩人物的心理,搭配上周围的观众、现场的舞台环境氛围,仔细聆听评委的激情点评。学生围绕自己要表现的观点,进行描写与叙述;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文章的润色;由中心的确立到材料的选取,学生细致的观察、用心的思考,整个作文的过程实行全程跟踪。统一的素材,统一的指导,学生身临其境地观察、思索、讨论、探究。
学生如能照此坚持做,定能善于思考、观察、感悟、积累、沉淀;定能做学习、生活的有心人;定能用语文的心态去生活,用生活的心态去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