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中的美学意识养成
2016-05-14石榴
石榴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明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而在繁华锦簇的历史文明中,文言文就是一棵常开不败的万年青,永久地流传到了现在。因此,在日常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情趣,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文言文的学习中来。笔者针对如何提高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中的美学鉴赏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以供各位同仁借鉴。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营造宽松氛围
众所周知,审美情趣的提高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提升审美能力的基础是拥有良好的情感。因此,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情感这一主要特征,营造出生动有趣、活泼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们的情感,让学生们和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刺激学生们审美动机的产生。
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来营造氛围只是情境教学的方法之一,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言文教学内容,设定不同的情境。比如在讲解《刻舟求剑》这一个寓言小故事时,教师可以播放《刻舟求剑》的小动画,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到这个情境之中,看到主人公“刻舟”这一荒唐的动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最终反思:凡事不要固执、不知变通,不要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发展的事物。当然,教师也可以借助电视剧片段,图片等形式来营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
二、 研读经典句子,培养审美情趣
文言文有很多经典的句子,能够瞬间吸引人们的眼球,让人们很快地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此情此景。往往是寥寥数语,便能够给予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构建出唯美大气的意境。
比如在《小石潭记》这篇文言文中,有这样一句来描写作者当时所处的状态:“四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作者通过这一句话,借着凄冷寂静的竹林,表达了自己悲凉凄苦的内心情感;在《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一句,描述了作者当时的交友状态,同时也更深层次地展现了作者当时乐观豁达的心境,在贬谪之后,依旧能够积极向上地生活和进行文学创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刘禹锡积极乐观的精神,增强了审美情趣。教师在进行文言文的授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经典句子的语言特色,让学生学会欣赏作者的表达手法,揣摩作者的文辞魅力,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
三、 品味文中意境,提升鉴赏能力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给读者带来丰富的、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它能够让读者沉浸其中,为这部作品的美感深深折服,同时也能够为作者带来更多的对美的理解与感悟。因此,教师在进行文言文的授课时,一定要多多引导学生,让学生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学会品味其中的意境,提高对于美的鉴赏能力。
比如说《桃花源记》这一篇文章中,陶渊明在开头描写桃花源的句子十分优美简洁,又让人充满想象。“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一句描述了刚进入桃花源中的景象,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花朵纷纷地散落在地上,其中只用了8个字,就让人新生向往之情,纷纷想去那桃花源中,去看看那里的小路,那里的草地与鲜花,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教师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想象去感受当时的环境,去体验文中的意境之美,提升自己对于美学的鉴赏能力。
四、探讨人物形象,健全人格魅力
语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们学到更多的语言知识,认识更多的文章,了解更广阔的世界,同时也是为了让每一个正在学习中的少年儿童,能够有一个健康的、健全的人格,在未来的生活学习中,能够产生积极的正能量,陶冶情操。笔者认为,健康正面的典型人物,能够给学生们起到榜样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格魅力。
比如在《爱莲说》里面喊出来千古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周敦颐,身处官场,见惯了官场之中的贪污腐败,官官相护,却仍然不肯同流合污,甘愿做一阵清风,不为名利,只为良知。教师在给学生们讲解这一课程的内容时,可以将周敦颐当作典型人物,让学生们通过这个人物的人格魅力,进入到这篇文言文的学习之中,体会古人当时的心境与心态,感受这些先人们的高尚情操,从而提升个人魅力。当然,初中文言文中,还有很多值得学生们学习的先人,比如写出《陋室铭》的刘禹锡,虽然在官场上屡屡不顺,被贬谪到了偏远之地,但依旧心有一片海,做一个有修养的大家;比如勤学苦读,有志于天下的范仲淹;即使被他人俘虏也有民族气节的文天祥等。这些人物都可以给学生们带来榜样作用,带领学生们走上更为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时候,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心态和实际情况,合理的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课堂气氛,同时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文言文的学习中来,一起品味和欣赏文言文,提升对文言文的美学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