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好语用训练点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016-05-14付贞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8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赏析文章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把“关注语言运用”作为教学的焦点,因而,在课堂上寻找语言运用点成为课堂的中心问题。语文课堂是否高效,就看老师在教学中所选用的点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和表达。教师要精要选点,准确训练,巧妙迁移,循序渐进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一、情感嫁接,链接生活训练

语文是一门感性学科,只有激发学生与教材内容积极对接的情感,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才可以顺利切入。每一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的某种感情,如果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实现学生认知与文本内涵趋于一致,学生便可以理解文章主旨。有的文章年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有一定的距离,老师要引导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以此触发学生情感。如果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可以连接的地方,老师便要深度挖掘关联因子,让学生从自身经历谈起,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如《紫藤萝瀑布》中在描写紫藤萝茂盛繁密的花时,忽然插入一句“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痛楚,那是关于生死迷、手足情的。”学生的情感正沉醉于紫藤罗盛开的花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有难度。这时老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作者写文章时的情况,以及在当时的社会中养花种草对一个家庭的影响。学生理解之后,可以转入口语表达的训练。越来越多的人希望用花草点缀自己的生活,增加生活情趣,以“说说家里的花草”为话题,练习口语表达,最好可以赋予花草一定的寓意。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家里的某种花草,语意连贯地表达。

二、品读赏析,实现能力迁移

语文教材是语用训练的第一手材料,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教材中的经典语句,品读赏析句子内涵,学习文章语句的表达技巧。每一篇文章都有含义丰富的“文眼”,老师要指导学生寻找经典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学习表达方法,实现能力迁移。赏析的句子大多是运用描写手法的句子,或者是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老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描写手法的作用或者是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学生经过品读赏析,有意识把所学技巧运用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上,保证语用训练的效果。

初中阶段的品读赏析多选择从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老师要指导学生有章法的赏析,理清赏析思路,在解读中学会表达运用。如《列夫·托尔斯泰》一文就是对“托尔斯泰”的肖像刻画,第一段“脸庞”的描写,重点写了主人公的胡子、眉毛、须发,同时运用了修辞手法。“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突出了托尔斯泰脸庞“多毛”的特点。经过分析,要教会学生抓特点描写人物。人物描写还可以抓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可以凸显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在分析过程中,要求学生理解描写手法的意义,真正学会描写方法。

三、以写促读,进行多重对话训练

语用训练重要的是落实在“写”上,由于口语表达比较随意,一些表达技巧并不能体现到位,但写作训练可以比较细致地表现出语用技能。写作训练的类型比较多,如仿写、拓展写、创新写等,这些都可以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与文中的人物对话,或者是与文章的作者对话。多重对话训练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巩固表达技巧。仿写是有效提高语用能力的方法之一,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仿句、仿段,分析文中经典语句的表达方式,进行语用训练。

写作是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老师要注意发现语用训练点,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其实文章中的“留白”之处,正是训练学生写作的切入点。如《老王》一课,阅读文章后了解到“老王”送鸡蛋之后,作者就没见到“老王”,随后听到的是“老王”的死讯。可以让学生写一写当时作者有哪些心理活动。经过前文阅读,学生的心情是沉重的,静下心来会有很多内容可写。《斑羚飞度》一文给了学生很大的震撼,即动物在濒临种族灭绝时所作出的选择。老师要抓住时机,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对“镰刀头羊”说几句话,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则适合安排续写,让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以“于勒回来了”为题目,给文章续写合理的结尾。

语用训练可以随时进行,但要选择恰当的点,准确高效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在品读赏析中学会运用语言,领悟语言表情达意的技巧。语用训练更要链接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自身体会出发,根据语境的需要正确、合理地组织语言,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付贞,教师,现居山东临沭。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赏析文章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