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小学生识字主动性的三把钥匙

2016-05-14杨晓琼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8期
关键词:识字汉字小学生

语文新课标要求一、二年级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这个识字量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汉字如此之多,没有基础,不知规律,不会方法,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呢?教师要交给学生三把“钥匙”,引导学生自主地去识字,开阔视野,提高识字能力。

一、开发资源,生活中识字

教材上的字是有限的,虽然学生通过认、读和背诵的方式可以记住,但是脱离了语境,就会忘记这个字怎么读,也不会使用。教师要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整合,走出语文课只教“语文书”的圈子,有针对性地将语文学习引向生活,鼓励学生通过生活环境来学习汉字,提高识字能力。例如路边的店铺鳞次栉比,店铺的名字也是形形色色,放学回家路上,让父母给孩子读一读路边店铺的名字,会在无形中帮助学生记住很多汉字。例如“梁记粥铺”“彩云创意美发店”“惠客隆超市”“儿童摄影”等等,这些字经常出现在眼帘,日积月累就成为学生所能认读的字,所产生的成就感会让学生想认识更多的字。

再如外出游玩时也可以边玩边学,看看景区的名字,景点的文字介绍,人物的事迹介绍或者是雕像介绍等,例如“洈水风景区”“中山公园”“贺炳炎广场”“海底世界”等等。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识字的兴趣,驱动学生主动地进行识字和学习。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民间传统和风俗也蕴含着很多的知识,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通过生活中的节日、文化风俗来识字。例如传统文化之一的春联,是中国文化的展示,它蕴含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期待,也展现了中国文字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阅读春联,学生也会学会很多字……

生活中无处不有汉字,只要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就会逐渐认识很多字。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无意记忆占优势的规律,从生活入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认读汉字的兴趣。

二、寓认于玩,活动中识字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喜欢通过玩的方式来学习,寓认于玩会大大调动小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驱使他们认真观察、对比,对汉字进行识记。教师可以采用的游戏方式有:猜谜语、编顺口溜、给字娃娃找家、找朋友、摘果子、开火车、闯关等等。例如猜谜语:大雨下在倒山上是“雪”;一口咬掉牛尾巴是“告”。变化的思维方式使学生乐于观察,在思考中了解了汉字的特点,有利于学生识字。

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玩“找朋友”:教师把一个词中的两个字分别写在黑板的两边,鼓励学生去连线,给汉字找到正确的“朋友”。例如伙——伴,海——洋,变化的教学方式,使整个课堂形成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学生们都跃跃欲试。这种平等愉悦的学习状态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学生识字的动力。

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动起来”,在黑板上写出很多动词:跑、跳、摸、笑、拉、推等,鼓励学生把这些动作进行表演。将汉字的形象和趣味表演结合起来,学生的识字主动性大大提高,他们会快速地运转自己的大脑,记住这些汉字。而且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记忆深刻,久久难忘。

三、识用结合,练习中识字

学生识字目的就是要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识、用结合的方式来诱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鼓励学生阅读注音读物:儿歌、古诗、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这些文章篇幅不长,却可以帮助学生对学过的汉字进行识记,促进学生灵活地掌握并应用。学生的潜能是无穷的,教师要善于在识字的广度、梯度上不断探索,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并且循序渐进地提高阅读材料难度,使识字兴趣贯穿于阅读中。学生识字越多,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就会越强,越能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和乐趣,增强阅读的欲望。学生有了丰富的知识也会感受到识字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识字的主动性,形成良性循环。

教师还可以通过写的方式来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去写日记。后者是进行写话练习,把自己想表达的思想和观点写下来。这种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汉字积累,刚开始学生可能做不到,但可以用拼音来代替不会的字。这种做法可以驱动学生去认读更多的字,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们的识字能力明显会提高,写作能力也会更上一层楼。

总之,教师把这三把钥匙交给学生,学生的识字主动性会大大提高,自主地进行识字练习,也会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提高。学生识字多了,他们阅读、写作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会随之提高,就可以实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标。

杨晓琼,教师,现居湖北松滋。

猜你喜欢

识字汉字小学生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