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
2016-05-14赵龙
在课程改革日益推进的背景下,素质教育日臻成熟和完善,能力培养逐渐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解读能力作为众多能力中的一种,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也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放飞学生的思想,提升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的文本解读能力?
1.教师引导,拓展学生视野
初中生的人生经历比较有限,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也没有得到充分地发展,所以他们对于文章的分析和理解大都仅停留在自身的认知层面上,很容易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偏差而致使文本无法得到正确的解读。在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指导者的作用,采取多元化文本解读策略,时刻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适时对学生加以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的过程,实际是拓展学生语文阅读视野的有效过程,它可以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阅读习惯。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进行思维扩展,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促使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例如讲解《口技》这篇文章,由于该篇是文言文,学生对于文章中的部分句子理解起来可能有点困难,这时候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所描述的内容,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与口技相关的音乐来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和想象,促使学生深入分析和解读有关的文本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2.解读文本,注意多元方式
为了确保文本解读的全面性和合理性,除了需要重点关注文章主题的解读之外,还需要充分对各层面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读,比如对语言、文字、形象等的解读。另外,文本解读也需要深入分析和理解文章文字和语言,借助对文字的分析和理解来充分领悟文章的文字内涵和语言内涵,切实了解文章中所包含的多词一义、一词多义等具体的表述含义,从而确保文本解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例如,讲解《红楼梦》这篇经典名著中有关“林黛玉进贾府”这部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和了解主要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思想,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理解该部分文本中的文字和语言,促使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人物角色。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该篇文本中的语言和角色形象,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文本语言中的深层含义,从而使学生深刻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全面领悟文章的内容。
3.学生视角,引领个性解读
学生由于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等的不同,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习惯、个性特征以及气质和品质。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来实施教学策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切实使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得到充分发展和提高。就一般的文本解读教学环节而言,主要包括整体感知、课文精读、美句赏析以及文旨确定等步骤。但是如果语文教师没有进行创新性的文本阅读引导,学生就无法形成自己独立的解读思想。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要站在学生的视角来采取多元化文本解读策略,积极开展个性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例如,在讲解《背影》这篇文章的时候,语文教师需要先从文字表面来引导学生感知文章的思想,其次要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重点段落,积极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和思想去解读文章的内容。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对文章进行自由分析、理解和领悟,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比如,如果让学生自己写一篇有关父亲文章,那么学生该如何进行构思?这样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个性化反思和阅读,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以及文本解读能力。
总之,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具体体现,其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语文教师要重视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基于此,语文教师必须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入手,采取个性化教学手段来促使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和解读有关的文本,不断提升学生的解读能力。
赵龙,教师,现居甘肃武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