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小、近、实”
2016-05-14吴雪源
吴雪源
一堂《选小材做详情——记叙文选材技巧指导》的作文公开课,笔者通过精心准备、细心执教、耐心指导,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专家的称赞,学生的认可。课后,我细嚼深悟,品味出:语文教学过程中落实好“小、近、实”,是获取语文教学成功的基石。
一、语文教学要“小”
小,即细小、细微。语文教学的每一堂课,注意切入点、落实点的细微,让学生实现一课一得,得得相连。
在《选小材做详情——记叙文选材技巧指导》这节课中,我站在微观角度设计了两得:一是怎样从生活中选择细小材料作为作文素材,二是如何把这小的材料写得详细动人。第一得是学生通过学习教材中的名家如何从日常生活中选择材料来写文章,如朱自清的《背影》、莫怀戚的《散步》、张之路的《羚羊木雕》等,把学生从浩瀚的作文素材中拉回到生活的细微处。第二得是通过细致指导学生把选到的生活素材写得详细、生动、吸引人。正因为在教学设计上做到了“小”,教学过程中才能使学生有收获。
阅读教学也不例外。一个学期要学习三十几篇文章,如果能落实好每篇文章的细小处,从细微入手,切实抓好文章的学习点,让学生能每读一篇文章都落实几个知识点,积少成多,自然就能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二、 语文教学要“近”
近,就是贴近,靠近。语文这门学科是众所周知的工具学科,每个人从小学到初中已有近十年的语文学习历程,可是真正能学好语文的人少得可怜。在《选小材做详情》这节课中,我抓住了两个“近”点。
1. 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模板近在身边
教材是最好的例子,在学生已经深入学习过课文中,我选取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背影》《散步》这3篇耳熟能详的课文作为实例,指导学生从生活中选取作文素材的方法。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通过写“我”童年时的一次爬悬崖的经历,感悟到一个具有意义的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有勇气和信心,只要把问题分解开来,逐渐战胜每个小困难,最后就能战胜最大的困难,获得成功。朱自清的《背影》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热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莫怀戚的《散步》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地展示出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学生通过再次复习3篇文章的主题,得出“课本是我们学习的最好例子”的结论。
2. 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素材近在身边
分析课本例子时,“爬山”、“送别”、“散步”这些素材都是作者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融入作者感情记叙下来就是一篇好文章。于是,同学们很快学会了把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检索出来,如“妈妈送书”、“保安执勤”、“买烂苹果”、“校园晨读”、“中午放学”……指导学生如何把小材料写得详细感人时,我又选用学校刚刚结束的运动会材料,学生有参与,有体会,有话说,课堂上让学生领悟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作为作文的素材,关键在于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语文教学要“实”实,指的是扎实、实在。“语文谁都会教,教好语文的确难!”这是我们闲谈时常听到的话。那么,语文难在哪呢?我认为要教给学生实实在在的语文学习方法——难!在这堂课中,我采用慢镜头式的指导,把指导学生如何将小的材料写得详细动人这一瞬间思维过程放慢,花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
教学中,以描写校运会上的一个场景为例,指导学生用设问法把细小材料写得详细,1分钟的事用300字来写。指导过程:步骤一是概括写——用1句话写出这个场景。如:他参加100米短跑比赛,获得冠军。步骤二是设问题——抓住关键词用“怎么”进行设置问题。我预设了如下问题:起跑前是怎样准备的?怎么起跑的?跑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场外的表现怎么样?怎样冲刺的?步骤三是开展细节——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写出问题答案,并向学生展示和解析例文:他半蹲在起跑线上,左脚尖顶住起跑线,右膝跪在跑道上,两手就像两根钉子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抬着头,目不转睛地盯向前方,那样子,就像一只展翅待飞的雄鹰。“预备……”随着这拖长的声音,他慢慢绷直右腿,仿佛是一张拉开了的弓。“啪!”那“箭”猛然射了出去。他飞快地跑着,像闪电,像受了惊吓的羚羊,像脱了缰的野马……离终点不远了,他猛地抬起头,闭上眼,咬紧牙关,拼命地往前冲。“加油!”“冲啊!”广播里、跑道边响起了狂热的呼喊,整个运动场沸腾了。终点就在眼前,只见他把头一昂,胸脯一挺,终点红绳挂在了他的身上,如同一条荣耀的绶带。
经过慢镜头式细致、扎实地指导,学生清晰地了解、掌握了“通过问题引路把情景写得生动、吸引读者”的写作技巧。
我坚信:只要能把学习语文的真谛传授给学生,学生定能终身受益,获取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