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回想中收获

2016-05-14汪红云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本命年习俗初中语文

汪红云

在平时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以收获,可是,从各方面的教学反馈来看,不少学生收获甚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笔者以为,这当中最核心的原因是教师对学生乃至自己的发展定位不准。本文拟以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教学为例,谈谈初中师生的共同成长,若有不当之处敬请同仁们批评指正。

对于这篇文章的教学,不少初中语文教师选择的是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梳理出文中交代了哪些与春节有关的民俗,然后点出其乡土文学的特色。应该说,这样的教学四平八稳,似乎没有什么明显的漏洞。但细加揣摩之后,就可以发现存在的缺陷:教师只是将自己认定有益的东西传授给学生,讲解代替了学习。具体讲,存在以下3个明显的缺陷。

首先,教师将自己封闭在理想国之内。

新课改推行至今日,效果斐然,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一些改变乃至“进化”。但是,必须正视的是,为数不少的教师教学理念改变得并不彻底。就以这篇《本命年的回想》为例,初中语文教师习惯于将本文中涉及的春节习俗介绍给学生,在他们的意念中,学生知道了这些习俗就是这篇课文学习的全部。其实,这无异于知识传授,即类似于“灌输”教学。究其原因,教师习惯于将自己封闭起来,自得于自己的发现,因为在他们的生命中缺乏作者所介绍的乃至挚爱的生活。借助文本,偶遇这样的生活,必然会有一些感触;有了感触,教师的天性就随之而来,立即迸发出一个要传给学生的冲动。但是在将冲动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往往缺乏理智,突出表现之一就是有些东西学生可能接受不了。于是,教师往往按照自己的理想执教,至于学生需要什么,能消化什么,消化到什么层次,则很少涉足。

第二,学生游离于“理想”的课堂之外。

时代在迅猛发展,我们教育服务的对象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在的学生“口味”不同了,他们更多地喜欢直观、动态的事物,这也是不少学生喜好游戏的真实原因。于是,对于单纯以文字呈现的春节民俗,他们往往不太感兴趣。一节课结束后,他们大多只是模糊地知道有某某习俗。直白地说,学生无情地游离于教师自以为是的理想课堂之外。表面上,他们身在课堂,但实际上心思早就飞离课堂——这是极为“震撼”的课堂学习生态。如果这种现象不加改变,教学效益的提升只能是空谈,学生的成长也只能是天方夜谭。

第三,新课程下的语文“学堂”渐行渐远。

新课改倡导“自学——互学”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真正拥有自主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仅是简单地把春节习俗知识列举出来,没有给学生更多的交流探讨的机会,当然这样的课堂更谈不上教学“留白”了,因为根本就没有“留白”的必要。不需要学生思考,老师都清楚明确地列举好,试想这样的课堂效果会怎样,学生学习兴趣会怎样。这就必然与新课程倡导的学生主体课堂背道而驰。

为此,为人师者的我们很有必要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思索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语文路径。

一、回想语文学科特质,让教学回归本原

初中语文教学有自己的学科规定性,一切活动必须围绕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展开。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路上,所有教师必须养成一种回想的习惯,其中最为重要的回想对象就是语文学科的自身特质。

在教学设计上,要牢记语文特质。立足文本,设计语言理解与运用活动。从上文所讲述的教学来看,执教者有自己的思考,教学活动也体现了部分语文学科特质。例如,让学生读课文,梳理文字,排查习俗。但是这样的活动设计还显单调,因为这样的设计更多关注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培养,至于运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几乎没有涉猎。例如,可以让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述自己所知的有关春节的习俗,当然也可以拓展到其他节日。通过这类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培养起对自己家乡习俗的关注和喜爱之情。换句话讲,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的生活情操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矫正方向,任何无关学生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培养的细节都要果敢地舍弃。例如,课堂进行中,学生讲述自己所知的习俗时,游离于习俗之外的内容,教师就必须适时跟进和介入,引导他向语文活动靠拢,不至于“散”得“神”飞。

二、回想教师专业素养,让发展成为现实

从人的内心来讲,不少人有一劳永逸的想法,教师也不例外。其实,从教育的效率角度考虑,这是个极其有害的想法,必须摒弃。试想,教者慵懒了、懈怠了,又怎能引领学生遨游语文视野的纷繁世界呢?

此时,教师的回想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教学理念这个宏观层面的,也有教学法微观层面的。就笔者的体会来看,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跃升是重中之重,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具有专业素养提升的自觉。依然以《本命年的回想》为例,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仅仅停留在春节习俗信息的筛选与概括层面。这个教学选择透露出一个信息:教师在执教之时的专业素养支撑有限。事实上,就这篇课文而言,其中蕴含着人情美、风俗美等各种美的形态,如果沿着这条线探究下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会得到较大提升。但可惜,教师并没有这样做,为此,这类教师就须要对美学进行认知学习和感悟,进而向学生普及美的知识,引领他们发现美、感悟美、践行美。长此以往,教师常态化的专业成长就会成为现实。

三、回想学生个性品质,让成长具有轨迹

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用单一的方式开展教育必然是不可取的。为此,对学生的认知就显得尤为迫切。

经过一定时间的教学、生活交往,教师有必要回想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进而提炼出每一个特定学生团体的整体品质,这应该是成为教学之前的必修课程。就《本命年的回想》的教学而言,初中语文教师须要熟知和尊重学生喜欢生动、直观的个性品质,可以将各地春节习俗用图片或影视的方式呈现出来,吸引学生有效关注文本内容,继而通过文本研读,体会作者所熟知的“这一个”民俗。在此之后,教师还可以开展更进一步的工作,为学生搭建不同的平台,组织习俗展评会、表演赛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找到成长路径,进入切实可行的成长轨道。

毫无疑问,初中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教师这个执教主体的回想。在回想中,教师要紧扣初中语文的学科品质,对自己的专业素养进行历练,对学生的个性品质进行界定,实现教师、学生、文本的多向融合。这样的回想值得期待与实施,这样的回想也必将助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本命年习俗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本命年
小狗狗过本命年
本命年的最后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