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生活源泉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2016-05-14倪燕
由于学生容易忽略身边发生的事情,所以他们极其缺乏作文素材,这时就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老师要做个有心人,带领学生深入观察生活中的人与事,创造条件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让写作成为学生抒发情感、表达自我的平台,进而让学生爱上写作。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模式单一刻板,老师的教学内容仅限于语文教材,对课文的讲解也是参照标准答案,否定学生与标准答案不同的个人思想;教学目标不是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而是让学生学会答题套路和方法,是一种典型的应试教育。然而语文这门学科,除了汉字的发音、拼写、语法有标准答案外,对文意的理解、把握都是没有标准答案可言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所以,老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敢发言、多发言、爱发言。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十分强,尽管有些想法在大人眼里是荒诞可笑的,但老师都应该持以鼓励和支持的态度,让学生们勇敢地表达出来,这样,才能让孩子最大程度地解放自我、释放潜能,创造有特色、有灵性的作文。
另外,老师应增加教材外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例如,老师上完《奶奶的白发》这一课后,可以在课堂上用幻灯片放出一张自己家人在生活中某个瞬间的照片,然后向同学们讲述自己家庭里发生的亲情故事,再让孩子回家观察家里的人或事,让学生自己命题,写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而老师只规定一个命题范围。开放式的作文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还能给孩子自由创作的机会,这样,孩子们写出来的文章才是真实的,才有自己思想和认识。
二、从校园日常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寻找写作素材
校园是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主阵地,校园生活看似枯燥无味,其实充满了乐趣,只是学生们常常忘了发现乐趣、感受乐趣、记录乐趣。那么,如何让学生做校园中的有心人,寻找到想要的写作素材呢?首先,老师自己应该做个有心人才能影响到学生。例如,春天到了,学校里某棵樱花开花了,这时,老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这一现象,让学生们前去观察,学生不仅可以观察树本身,还可以观察树下的人与事。老师还可以安排学生长期观察,记录树的变化、树下发生的故事,然后再写出自己有感而发的文章。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多提醒多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培养了爱观察、爱记录的良好习惯。
另外,老师要定期在班级开展座谈会,与同学就班级发生的某件事或某位同学的事迹等校园话题展开讨论。老师应与学生一起坐下来面对面平等交流,以学生的朋友和亲人的身份来进行谈话,让学生们敞开心扉,畅谈自己的想法。当学生有错误的认知时,老师应该耐心和善地引导修正,而不是严厉地制止批评。例如,老师可以任意选择班中一位同学,让大家都来谈谈对他的印象和与他有关的一些小故事,说说自己想对这位同学说的话,问他一些自己想问的问题。同时,老师也让这位同学说说对自己的认识,回答同学们的问题。座谈会结束后,老师让同学们再写出关于座谈会主题相关的作文,表露自己的心声。
三、走出课堂,带领学生亲身观察和感悟身边风景
校园生活毕竟还是有所局限,老师还应该带同学们走出课堂,走进更宽阔的校外生活,让学生观察自然景物、社会生活,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例如,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去公园进行观察,一方面可以欣赏各种自然美景,一方面可以观察公园中人们的举止行为,让他们记录下所见所闻,老师在一旁及时指导,对公园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与学生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老师还可以选择一个主题,让学生自己做社会调查或采访。例如,布置一份关于妈妈的作文,先让学生在学校周边的街上做个社会调查,询问路人自己眼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做出一份总结报告,再回到家中采访家庭各成员、亲戚,询问他们对学生妈妈的印象和看法,了解别人眼中自己的妈妈是什么样的,通过多方面的资料,学生不用胡编乱造,而是能根据了解到的信息结合自己的想法创作出真实深刻的文章。
总之,老师要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把课堂内外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平淡生活中挖掘美好,使写作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倪燕,教师,现居江苏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