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象思维让初中生记叙文化虚为实

2016-05-14冯小军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8期
关键词:形象思维表象外婆

在评改学生作文时,老师经常发现一些学生的文章内容很空洞。其中不少是因为文章写得很虚,多是概念化的东西。如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生活表达感情?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形象思维能力。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丰富表象的积累

形象思维是借助表象来进行的,表象是形象思维的“细胞”,表象的积累是形象思维的基础,没有表象的活动就没有形象的思维。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直观性教学是指在实物(客观实物)、模型(包括图片、幻灯片、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及语言(形象化语言、形体语言)等的刺激作用下,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然后在头脑中建立起与文学形象相联系的感知、表象。例如,要学生写一篇体验生活的作文,可事先安排学生制作一段生活体验视频或反映生活的一组图片,在课堂上及时分享、讨论。不同的视野、角度,可以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

二、运用合理的想象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1999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是一个很虚玄的话题,而一位考生通过合理的想象,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形象,让阅卷老师拍案惊奇。满分作文《伤心儿女》叙写了三个不孝之子原来想要通过移植母亲的记忆,摸清临终母亲留下的家底,可是在母亲的记忆中,他们看到的却是母亲的艰辛、伟大、忍辱负重。从母亲那儿移植来的记忆,使三个不孝子的灵魂受到强烈震撼。作者将一个非常现实的孝敬父母的主题融入了荒诞的故事情节之中,令人拍案叫绝。首先作者对记忆的移植内容、对象进行了三种分解,分解给“老大”、“二妹”、“小妹”三个不孝子。三种分解合并组合为一个话题:孝敬父母;作者再通过联想,将现实生活组合为三则材料;最后想象他们在得到不同记忆后的情景与心理状态。如此生动形象的作品,难怪一位阅卷老师连说了三个“想不到”:“想不到文章居然可以这么写,想不到‘记忆移植有如此妙用,想不到现实与幻想在作者笔下结合的如此天衣合缝。”

1.形象思维的活动是从表象的分解和组合开始的。对表象的分解需要发散性思维,就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中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以2013年江苏南通市中考作文题《有一种声音在记忆的深处》为例。文题的提示语已经对声音这一表象进行了分解,但对于审题者而言这样的分解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分解。这些声音发生在什么生活情境中,一位考生从众多的声音中选取了童年生活中听到的外婆踩踏缝纫机的声音。外婆踩踏缝纫机的声音在作者童年生活中不止一次出现。作者对这种声音的记忆是碎片式的,有的模糊、有的清晰,需要对其进行重新组合,塑造全新的艺术形象。因此他这样写道“每当午后,哒哒的缝纫机声总会萦绕在每一个角落。简约的音符就像跳华尔兹的恋人,让空气的流动都慢了下来,感觉像是呼吸着甜蜜与幸福。外婆粗糙且瘦小的手指绕过洁白的毛线,脚板像跷跷板一样上下踏动。外婆微笑着,偶尔抬头望望昏昏欲睡的我。”缝纫机的声音与作者的感受、外婆的动作、外貌、神态组合成一幅充满温情的画面。

2.形象思维通过类比与联想方法展开。在写作构思的过程中。可以将相似的物、相似的情景相比较,给读者充分的艺术想象空间。联想是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没有联想,很难唤起回忆,很难触发灵感。培养学生有意联想,要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这个表象想到那个表象。以一个拥挤的场面为例,可以将不同的表象连接起来共同表现拥挤。由头到手,由衣服到鞋子,由身材到面部表情,最后再到声音。同一类型的表象,可以通过联想进一步展开,让读者仿佛亲临那个拥挤的空间,一起参与其中。

3.通过想象提升形象思维能力。想象是人对自己头脑中的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初中生作文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想象的情景调动学生形象思维的积极性。⑴创设“图画”意境提升形象思维能力。“图画”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的一片段情景,因此,教师在要求学生作文前,可以根据作文主题事先创设好一幅或几幅能突出主题的图画让学生观察思考。画面在内容上应该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⑵创设音响意境提升形象思维能力。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运用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塑造艺术形象,抒发情感,创设意境。而音响则比音乐的范围广泛的多,例如让学生在自然或社会环境中闭上双眼聆听声响,去感受、想象意境。

冯小军,教师,现居江苏如皋。

猜你喜欢

形象思维表象外婆
外婆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外婆回来了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透过表象看公式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创意也爱“形象”——形象思维法
谈表象积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