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新闻视界引入作文教学的尝试

2016-05-14黎坤金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8期
关键词:视界舆情作文

眼下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存在两大硬伤,一是论据陈旧,来来去去就知道将几个所谓的“万能素材”写遍所有作文;二是说理不足,缺少思辨性,所说所议,或肤浅,或老套,或牵强。如果说在以往,“套作”“仿作”尚有其投机取巧、钻营获利的空间,那么,在任务驱动型作文已然成为高考新风向,对思辨性的呼唤正日益强烈的今天,学生若还无动于衷地穿旧鞋,走老路,势必会因这两大硬伤而将语文的半壁江山挥霍殆尽。笔者以为,导致这两大硬伤的根源在于,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营养不良,视野狭窄,极少激活过思辨思维。笔者因症下药,将新闻视界引入作文教学中,每周开设一堂“新闻视界课”,在拓宽学生视界的同时,激活学生的思辨思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新闻的搜集整理

学生作文论据陈旧,有时甚至空发无据之论。要解此无米之困,在眼下的教育环境下想让学生“开荒屯田”“自主耕种”而“丰衣足食”显然不现实,更多的恐怕还是要教师“开仓放粮”。因此,教师得保障“粮仓”的充实。笔者的“粮仓”里分类储备了四大种类不同系列的新闻粮食。第一大类为“人类家园”,分有“宇宙探秘”“灾害忧思”“环保在线”等不同系列;第二大类为“世界眼光”,分有“时局瞭望”“成就荟萃”等系列;第三大类为“家国情怀”,分有“家国大事”“中华之光”等系列;第四大类为“社会阅历”,分有“道德观察”“安全审视”“法治追踪”等系列。通过四大种类不同系列的梳理储备,让学生在相对封闭的教育环境中洞悉世界潮流,把握时代脉搏,储备鲜活素材,以应作文之需。

当然,光有素材的丰盛,而没有方法、方向的引领,有米之炊未必就能做出美味大餐。笔者的“新闻视界课”主要设置了“四看”流程来引领学生。

二、新闻视界课的“四看”流程

(一)新闻回看

虽然说是新闻,但经过筛选梳理反馈给学生的时候,新闻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所以称之为“回看”。每次上课,这一流程我会邀请班上咬字标准、音质独特的学生“播报”新闻,这既丰富了授课方式,让学生有新鲜感、亲切感,也给播音的同学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也让其他同学听得更清楚,更仔细,在听的过程中边了解新闻事件,边围绕新闻事件进行初步的思考,可谓一举多得。

(二)舆情导看

了解、储备新闻只是第一步,关键还是要借助这些经过筛选的新闻素材促进学生的思考,提升他们对人对事的分析能力。在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分析之前,我将精选的媒体评论梳理给学生,让学生总结舆情评价的角度,以此来深化对新闻素材的认知,同时学习借鉴媒体评论的思路,为形成自主的见解提供方法指导。

(三)我思我看

当然,分析再精到的舆情毕竟是“他山之石”,引入“他山之石”无非是想借此打磨学生的“思维之玉”。所以,在舆情导看之后,我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讨论,形成他们对新闻事件的主见并发表展示出来。他们的见解,可以是沿着舆情作深入的挖掘,也可以在舆情之外寻找切入点,形成独特新颖的创见。虽然一开始学生所谈难以打开话题,思维还局限在非常狭窄的空间里,但随着课堂次数的增加以及训练的深化,学生也能逐渐摸索出其中的门径,思维渐次活跃起来。

(四)练笔互看

思维打开了,见解形成了,让学生把思想转化成文字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因此,我让学生围绕新闻事件,结合自己的见解写新闻评论,并在小组之内互相点评,看看有什么亮点和不足,通过相互赏评来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

当然,练笔也不是让学生盲目发挥,我提供了方法指导与下水范例。一般地,我会让学生循着“概述事件—摆明观点—分析原因—探究意义—肯定弘扬”或“概述事件—摆明观点—分析原因—探究后果—解决办法”的思路来展开,前一种思路是针对正面事件而采用的,后一种思路则针对负面事件才采用,评论无篇幅之限制,可长可短。如此一来,学生写作新闻评论也就有了一定的章法可循,不至于举笔四顾心茫然了。

最近的一次课,我让学生回看的新闻是《青岛一女教师遭陌生男拉拽,初中生围圈阻止》,通过舆情的引导、小组的讨论探究和例段的示范,其中一名学生写下了下面的评论:

女教师遇袭求救,二三十个成人居然无一出手,而4名初中生筑起人墙成功施救。我为女教师获救感到庆幸,却为成人的冷漠感到悲哀。是什么原因让我们这个原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国度演化成了“见义不为,遇危不救”的社会?其答案自非一端,既有人性丑陋之因,更有社会环境之故。“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谚语道出了多少人明哲保身的处事之学,救人被讹的无奈现实又上演了多少活生生的“农夫与蛇”的故事?倘若任由人性堕落,良知泯灭,歪风肆虐,正义蒙冤,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如何,实在不敢想象。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应当双药齐下,一药治人心,养德行,一药治时疴,树正气,扬善举。如此,才能扶道德于倾败,播人心以温暖,还社会以和谐。

这段评论简洁地概述了事件,旗帜鲜明地表明了态度,深入探究了事件的成因及后果,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较好地达成了新闻评论写作的训练要求。

三、新闻视界课的初步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四看”新闻写作让课堂从“素材积累”升华为“写作训练”,让学生思维从“参考”转变为“思考”,这样的作文教学尝试收到了初步的效果。

(一)拓展青春视野,积累鲜活素材

现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处在了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孤陋寡闻不足为奇,素材缺乏也在情理之中,思维几曾得到过现实的激活?故而分析说理肤浅牵强也是事之必然。新闻视界的引入,打开了一扇社会的窗口,拓展了他们的青春视野,让他们在丰富的现实库藏中积累了鲜活的写作素材。

(二)激活思辨思维,提升议论能力

舆情的引导,范例的启发,独立的思考,小组的讨论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分析议论能力得以提升。练笔互看则让他们将思考转成文字,在同伴的互助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弘扬核心价值,升华思想境界

引入的新闻事件,俱是传递正能量的,弘扬的是社会核心价值。学生在积累素材,激活思维,提升能力的同时,也经受了精神的洗礼,升华了思想境界。有了这样的升华,有了思想倾注的文字才是有本之木,有水之源。这也是作文与做人的有机结合吧。

黎坤金,教师,现居广西防城港。

猜你喜欢

视界舆情作文
机视界
舆情
视界
舆情
舆情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