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的两种魅力之声

2016-05-14李玉莲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8期
关键词:祥林嫂预设魅力

很多语文教师感叹,课前备课精心设计,但课堂生成状况频出,几乎永远不可能让你称心如意。它似乎总以一种美丽且傲慢的姿态站在你面前,在那灯火阑珊处,或者与你美好的期望擦肩而过,或者与你的美妙设想激烈碰撞……

这种想与做之间的错位,源于语文课堂上教师的声音与学生的声音缺乏共鸣。我们知道语文课堂存在着两种充满魅力的声音,其一是教师的预设性讲述,其二是学生的生成性发言,前者带有经验性的思维,后者具有初学者的心态。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若能对学生超出预设性讲述的生成性发言引导得当,将会增加语文学习的魅力指数。

若想实现语文学科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嫣然相遇,需要语文教师变居高临下为平等对话,变一人独断为民主商议,即在教学实践中因学情的变化,或因时而异,或因人而异,或因文而异,使课堂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僵化走向灵动,由重复走向创造。这其中,尤其要对课堂上学生发出的两类别样的声音慎重对待,巧妙处理。

一、巧用“意外之音”,翻出新曲调

“意外之音”是很多教师最担心出现的情况。当意外出现时,教师若置之不理,将泯灭学生智慧的火花;若大发雷霆,将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敷衍搪塞,将使学生疑窦倍增,如坠云雾。优秀的教师会因势利导,把学生“脱轨”的思维引导到有价值的发现上来。

一次课上,读罢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我询问大家的感受,一位女同学的回答令人意想不到,她大声说“很浪漫”。引得全班轰然大笑。因为花季中的少男少女对“浪漫”这个词非常敏感。既然这样敏感,我索性顺着“敏感话题”让学生体会一番。于是,我让学生们倾述了对浪漫一词的理解,又让学生们找到文中让人产生美妙感觉的句子,学生们找到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些在他们脑海里与浪漫搭得上边的景致。在品读富有诗情画意的文句同时,学生也慢慢地理解了作者由眼前之乐想到人生之短暂,引发流年易逝的感慨。在慨叹人生无常,世事流逝的情况下,一个人还去吟咏风月,他必是一个浪漫之人。于是一个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的观点脱颖而出:原来浪漫不只是风花雪月,浪漫还可以是一种性情,一种风骨,一种灵魂的诗意寄居,一种洒脱的生活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天才,也可以毁灭一个天才。”因此,留心倾听课堂上的意外之音,采取恰当的措施,使其朝着有利于课堂生成的方向发展,可能会收获意外的惊喜,老生常谈的调子换一种唱法也会令人耳目一新。

二、尊重“质疑之音”,高唱主旋律

民主和谐的课堂经常会出现学生质疑的现象,那是由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新旧知识经验的矛盾冲突,这也反映出学生正在积极思考文本。尤其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互动对话后提出的问题,更反映出其由浅入深的思考状态,更具动态性、深刻性和创新性,是弥足珍贵的课堂动态资源。因此,我们需要捕捉学生经过自主学习而感觉困难的问题,并对其作进一步挖掘,生成新的教学过程。

如在《祝福》一课的讨论环节中,有个平时思维缜密的学生提出了疑问:“祥林嫂改嫁后夫死子亡再回鲁镇时,人们不应该再叫她祥林嫂了,应该叫她贺嫂呀?”我意识到学生的这个问题是新旧思想的一种冲撞,而这种冲撞恰恰反映了祥林嫂悲剧的实质。于是沿着学生的这个思路,我进行了延伸,趁势问到:“祥林嫂改嫁后,为何人们不称呼她贺嫂或贺六嫂呢?是人们叫顺口了一时改不过来,还是当地的风俗习惯如此呢?”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明白了这样的称呼正是当时“好女不嫁二夫”观念的体现,反映了人们对改嫁妇女的鄙视奚落,这也正体现了作家于“细微处见世界”的艺术风格。

尊重学生的质疑,挖掘从学生中产生的问题资源,随机调整思路,经过激励、点拨,再“把球抛给学生”,让学生分享思维碰撞出火花的精彩,这体现着一个语文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点燃思想火焰的能力,也决定着语文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华亭一中魅力语文课堂构建与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GB[2015]MSZX143)

李玉莲,教师,现居甘肃华亭。

猜你喜欢

祥林嫂预设魅力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东方欲晓》的魅力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祥林嫂与二姑姑之比较
“铜都一号”的魅力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