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现象分析与应对

2016-05-14李翠翠李永强刘瑜

青春岁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应对

李翠翠 李永强 刘瑜

【摘要】近年来,宗教信仰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正在影响着当代在校大学生,冲击着他们的精神世界。本文基于现实条件在在校大学生中开展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掌握其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当代在笑大学生宗教信仰现象的特征,在国家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前提下,提出应对策略:结合高校现有课程,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开设覆盖面较广的宗教课程,加强信教与不信教学生间的了解;加强高校信息和校外人员监管,抵制宗教渗透;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学生自立自强等,以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信仰。

【关键词】宗教信仰;在校大学生;调查;分析;应对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意识,宗教的传播深受所处社会历史文化、民族传统精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1世纪以来,国家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使得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了法律保障,并使其在法律范围内活动。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当代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宗教信仰在社会各领域的影响逐渐增大,宗教影响和势力不断在校园扩展,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当代大学生青年即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肩负着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大学生的信仰不仅关系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系着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宗教信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宗教信仰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本文基于在江西师范大学的调查,试图研究学校在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分析其现象特点,结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民族宗教政策、当代大学生成长特点和宗教历史文化,对当代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提出若干意见。

一、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

2015年12月17日—12月20日,笔者通过“问卷星”网络问卷平台发布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共收回有效问卷174份,填写对象中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在校学生占多数,因在互联网投放和宣传问卷,因此在也有学校其他学院的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填写了此问卷,而江西省与全国大多数省区相似,非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所以此次问卷的调查的结果在一定程度是能够反映出当代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一些现状和特征。

问卷调查结果反映,就对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的了解程度来看,111名被调查对象表示最了解的是佛教(包括大乘佛教、小乘佛教、藏传佛教),占总数的63.79%;34名被调查对象表示最了解的是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各派新教),占总数的19.54%;20名受访对象表示最了解的是道教(包括正一、全真、真大、太一、净明五大派系),占总数的11.49%,9名受访者表示最了解伊斯兰教(包括逊尼派、什叶派),占总数的5.17%。

就被调查对象的宗教信仰来看,142名调查对象表示没有宗教信仰,占总数的81.61%,信仰佛教(包括大乘佛教、小乘佛教、藏传佛教)的18人,占总数的10.34%,信仰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各派新教)的6人,占总数的3.45%,信仰伊斯兰教(包括逊尼派、什叶派)的6人,占总数的3.45%,信仰道教道教(包括正一、全真、真大、太一、净明五大派系)的2人,占总数1.15%。其中,这些信仰宗教的调查对象中,11人表是“完全不了解”自己所信仰的宗教,占有宗教信仰调查对象的34.38%,10人表示“了解不多,主要随叫人或朋友信仰该宗教”,占有宗教信仰调查对象的31.35%。

就有宗教信仰的32名调查对象的宗教信仰动机来看,8人表示受“本民族传统的影响”,占有宗教信仰调查对象的25%,11人表示受“家人和朋友的影响”,占有宗教信仰调查对象的34.38%,6人表示受“他人的传教活动影响”,占有宗教信仰调查对象的18.75%,7人表示“遭遇挫折或对现实不满,寻找心灵寄托”,占有宗教信仰调查对象的21.88%。

二、当代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现象分析

1、无宗教信仰仍是主流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形式。”当代大学生在入学乃至大学学习中,都曾在思想政治课中学习过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宗教的实质阐释有着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或中国共青团团员,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能够坚持无神论,认清宗教的本质。马克主义信仰在广大学生中占有领先地位,因此,81.61%的被调查学生表示没有宗教信仰,其结果是符合他们的教育背景、政治面貌、学习经历的,体现了我们党长期以来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年思想引领工作的效果。但是这一结果也不能排除部分被调查大学生隐匿自己宗教信仰的可能性。但是这一结果仍能够反映在当代大学生中无宗教信仰仍是主流,宗教信仰在现阶段是不可能成为大学生的信仰支柱。

2、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受地域、民族因素的影响

宗教的产生受一定的地域、民族文化历史传统的影响。“民族是宗教的社会载体,宗教是民族的精神家园”。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形成均与其所在的区域历史人文环境有着莫大的联系,而这一特点在宗教的传播中也十分明显。宗教信仰这一地域性、民族性特征在此次调研中,也有充分体现。在有宗教信仰的调查对象中,2名回族学生、1名维吾尔族学生即填写了信仰了伊斯兰教,1名藏族学生填写了信仰(藏传)佛教。而这样的宗教信仰与他们民族历史文化则有着深厚的渊源。维吾尔族、回族形成于元代,维吾尔族的祖先回鹘人在唐宋之交至金南宋末年受伊斯兰教影响极大。而藏传佛教在藏民族文化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早在吐蕃王朝,赞普赤松德赞将佛教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宗教进行推崇,它“深刻地影响了西藏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教育和文化艺术”,加之西藏地方自元代以来就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模式,直到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才被完全革除。因这些民族历史传统,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东乡族等几乎全民族信仰伊斯兰教,藏族也几乎是全民族信仰藏佛教。这些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祖国西部,而不少有宗教信仰的被调查对象也正是来自这些民族聚居区。而在广大汉族聚居区,佛教和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则占有者重要的地位,儒、释、道文化也一直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代表。“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在广泛传播和深入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的过程中,与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思想和社会习俗逐渐密切结合,演变为中国民族宗教。”就调查的结果来看,被调查学生中63.79%的人最了解的宗教即是佛教。而信仰佛教的人数也是最多,达18人,占有宗教信仰的被调查者的56.25%。而从地域上来讲,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落后地区,家庭中的长辈经常将一些自然想象用一些宗教灵征神异来解释,而一些信教的大学生也往往来自于这些落后偏远地区。

3、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呈现多元化特征

从被调查的学生宗教信仰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均有。这不仅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的宗教政策息息相关,更与当下开放、多元、包容的社会文化有着一定的关系。调查结果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信仰基督教学生占有宗教信仰被调查者的18.75%。作为一种与我国传统文化无太多联系的外来宗教,基督教信仰往往与一些大学生羡慕西方先进科技文化,尤其一些文学艺术作品有着一定的关联。西方一些文学影视作品中,常常出现主人公在教堂中忏悔,以此来缓解他因暴力、欺骗等恶劣行为而来的内心惶恐与不安。缘起于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圣诞节、万圣节等节日近年来也愈来愈受到大学生们的欢迎。这种多元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信仰,使得他们在自身成长阶段选择并获得了宗教信仰。

4、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受亲朋好友的影响较大

宗教信仰的获得,往往与一个人社交环境有着深深的关系。在家庭之中,长辈的宗教信仰往往会影响晚辈的信仰和价值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从儿童的家庭教育开始,其教育内容就逐步开始涉猎伊斯兰教《古兰经》的基本内容,很多笃信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学生自小就被养成了做礼拜等宗教仪式和习惯。而基督教中家庭成员中间的传播也很突出,同时基督教还经常举办新年赞歌、祷告等活动,邀请许多非基督教教徒参加。与调查中2名信仰基督教访谈得知,其信仰基督教就是受其好友影响,好友带其参加教堂新年赞歌、唱诗等活动,其被宗教文化和教徒所宣传的宗教义理所感染最后受洗皈依了基督教。而一些父母带子女参加寺院的佛事、香火、法会等宗教活动的实例也是屡见不鲜。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亲朋好友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动机的影响成了学生信仰宗教的主要动机,占调查中所有动机的34.38%。

5、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凸显促使其宗教信仰的产生

当代大学生90后居多,独生子女居多,与父辈相比,不仅拥有相对优越的成长环境和条件,而且不少人从小还受到长辈的宠溺,其抗压力能力、抗打击能力、心里承受能力、克服挫折的能力都不如上一代人。这些因素导致一些当代大学生在学业、感情生活、事业、人际交往等方面遇到挫折或打击便难以自持,这些心理问题的出现,使得他们开始寻求某种心灵寂寞和慰藉,来缓解自己内心的压力。宗教作为一种系统世界观和哲学理论,有着一定的心灵教化作用,因此一部分学生因为这一原因选择和获得了宗教信仰。另一方面,在多元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中,各种文化通过不一样载体和形式影响着当大大学生,加剧了他们思想的复杂性,导致他们对学习生活中一些小的问题和挫折产生负面的过度理解,形成复杂而剧烈的内心活动,这些心理问题产生也是一部分学生做出了皈依宗教的选择。调查中,这部分学生占有宗教信仰调查对象的21.88%,值得引起关注。“一部分学生出现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时,不是寻找我们的党团组织和相关人员,而是借助宗教,这说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势下亟待加强和深入研究。”

三、高校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现象的应对和建议

1、结合现有课程,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信仰可以获得,同时也可以抛弃。但是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我们不应该强制学生抛弃宗教信仰,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让不信教的学生进一步认清宗教的实质,同时能够尊重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信教的大学生努力为国家和社会服务。1993年江泽民总书记在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就曾指出“宗教是一种历史现象,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将长期存在,如果宗教与社会主义不相适应,就会发生冲突。这种适应并不要求宗教信徒放弃有神论的思想和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在政治上热爱祖国,用户社会主义制度,用户共产党的领导;同时,改革不适应社会主义的宗教制度和宗教教条,利用宗教教义、宗教教规和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目前全国高校均开设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课,但是在教学安排和设计中,宗教与宗教信仰的教育内容较少,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多数学生的对宗教的认识较为模糊,以至于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对一些宗教活动或现象存在一些暧昧的态度。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课应该加强关于宗教和民族政策的教学内容和比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典著作来阐述和说服学生,占领学生思想信仰高地,用生动的实例来使学生认清宗教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实质。同时,还要积极吸收宗教哲学思想中与人为善、乐善好施、自律自觉、清心寡欲等思想来引导学生,尤其是引导信仰宗教的学生。

2、开设覆盖面较广的宗教课程,加强信教与不信教学生间的了解

江西师范大学等学校在大学生的选修课中开设了“宗教文化”这一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在坚持马克主义宗教观的同时,向学生介绍了丰富的宗教文化知识。但是由于其面向面较窄,仅限于选修(对宗教有兴趣的)同学,所以其课程对广大学生的影响十分有限,多数学生的宗教教育还是比较缺失,他们对宗教来源有些来自于互联网、宗教宣传材料,甚至是一些道听途说。例如多数学生对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只了解其不吃猪肉的习惯,并不了解其由来和其他禁忌,“猪是穆斯林祖先”的荒诞说法更是以讹传讹,这样使他们极易与周围信仰伊斯兰教的同学产生误会甚至冲突。而藏族源于宗教信仰的不吃鱼习俗也是鲜为人知。所以,高校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础上,应该开设类似于形势与政策课、面向全体学生的宗教文化课,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宗教是特定历史时期阶段的产物,认清宗教实质的同时,全面了解相关宗教习俗与文化,有利于加强学生加强的友谊,尤其是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团结。

3、加强高校信息和校外人员监管,抵制宗教渗透

近年来,一些宗教势力将大学校园中的庞大学生群体作为其宗教传播的新目标,甚至一些邪教势力、非法组织也打着传教的旗号在校园内隐秘活动。笔者就曾在校园中遇到传教人员,而在问卷调查时,也有学生反映了这类情况。因此,高校的保卫人员和学生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这些外来人员的甄别、排查,严禁外来有传教嫌疑的人员进入学校,同时在积极向学生做好相关安全教育的同时,进一步阐明宗教本质。学校党团组织,要利用好、发挥好党支部、团支部的作用,做好排查、检查工作,力求及时发现、积极引导,抵制宗教在大学校园中的渗透。

4、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学生自立自强

学生阶段,人的思想和感情还不成熟,处于塑造阶段,因学习生活的不顺利而产生各种不良的情绪也是较为普遍的。由于即将步入社会,面临自身角色转化,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还是较为突出。上文所述,一些学生因找不到其他合适的心灵慰藉或认为信仰宗教可以有心灵寄托,而选择信仰宗教。这反映出当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不够深入和全民,没能积极、深刻的去影响这些学生,给他们心灵慰藉,予以成长和战胜挫折的信心与动力。因此高校应当开展针对这一情况开展磨难教育、励志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个性化心理辅导与咨询,引导学生找到更为科学、有效、积极的心理暗示和进步动力,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 唐晓峰, 编.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宗教[M]. 人民出版社, 2010.

[2] 张艳国, 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概论[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3] 陈庆英, 高淑芬, 编. 西藏通史[M].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3.

[4] 杨曾文. 唐五代禅宗史[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5] 汪世亮, 陈真亮. 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基于浙江省几所在杭高校的调查分析[J]. 浙江社会科学, 2009(8).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新时期统一战线文献选编·续编[M].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7.

猜你喜欢

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应对
古代埃及墓室壁画“彼岸时间观”图像研究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与德育方式解析
地方院校在校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状况实证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应对策略分析
浅谈教师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信仰的力量”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浅谈在校大学生兼职权益侵权现象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