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荷马史诗》中的人本主义初探

2016-05-14李海红

青春岁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人本主义

【摘要】人本主义泛指任何以人为中心的学说,以区别于以神为中心的神本主义。古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源头也由此发端。而《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神话中璀璨的明珠,蕴含着纯朴的人本主义光辉,《荷马史诗》由《伊利亚特》和《奥赛罗》两部分组成,史诗体现出人神同形同性的鲜明特点,并分别以赫克托尔、阿喀琉斯和奥赛德斯为主人公。以主人公突出的个性、丰富的情感为主线,以人和诸神之间的关系为参照,可以看到人本主义思想不仅贯穿于整个故事的始终,而且在前后两篇的对比中《奥赛罗》篇体现出一种对人本主义思想的升华。

【关键词】荷马史诗;人本主义;个性突出

一、人本主义的概念

“人本主义泛指任何以人为中心的学说,以区别于以神为中心的神本主义。”具体地说,人本主义主要体现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崇尚人的力量与智慧。“这部史诗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圆满有生机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预言式的抽象品”,创作者一方面通过对人的七情六欲的性格进行生动鲜活的描写,另一方面在叙述人神关系中十分突出个人的努力抗争与智慧计谋,由此人的主体性在《荷马史诗》丰满的故事情节中直接体现出来。

《荷马史诗》由《伊利亚特》和《奥赛罗》两部分组成,分别以赫克托尔、阿喀琉斯和奥赛德斯为主人公,塑造了生动具体的英雄形象,英雄的思想和行为准则成为当时人的价值的最高体现,史诗同时塑造了人的七情六欲,在一些列人与人、神与神、人与神之间的种种冲突中,在战争和海上磨练的过程中,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存在,颂扬了人在抗争命运过程中的勇敢和智慧,突出了人的作用。

二、人本主义的萌发

《伊利亚特》中,整个故事都在对人神关系的描述中展开:特洛伊战争因女神比美的“金苹果事件”而引发,阿喀琉斯的出生就被神预言和掌控了命运,狄奥墨德斯战胜美神与战神,但是终究畏惧于神的恐吓而退却。全文围绕主人公阿喀琉斯的怒与息怒展开,而这一线索也无不贯穿着诸神的操纵和指引:阿喀琉斯一怒时雅典娜女神出现暗示他息怒,二怒时忒提斯提出现给予他警示,在故事的结尾也以奥林匹亚众神出战各助一方作为结尾。可见,在《伊利亚特》的始终,神的外在的和内在的控制是显而易见的,对神的描写也是大费笔墨,而在人神关系中,以人为基本模型去塑造神,创造神的身体、智慧和性格,而人的价值发挥则受神的一定制约,虽然都勇于向命运抗争,但还是避免不了神所设定的悲剧式结局。这里,人本主义情怀既需要通过性格迥异、情绪多样的神来体现,另一方面又受到神的一定限制。但归根到底,神的存在依赖于人的存在和行动,神的性格和行动也体现的是人的七情六欲和行动,整体上是对人的丰富情感和性格的阐释。

赫克托尔这一悲剧式英雄,刚柔相济、重情重义,体现出更多的责任心和更高尚的家国情怀。这一英雄身上有很多值得可歌可泣的闪光点,比如他为了国家的荣耀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履行自己的职责;虽然不是他犯的错而引发的战争,但是却不得不在民族之义的豪情下为自己国家国王和民众的安危奉献自己的力量乃至生命;赫克威尔还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丈夫,他已经预感到国破家亡的命运,而且知道在他死后自己的妻儿家人将沦为卑微的奴隶,但是为了保卫国家,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他还是义无反顾勇敢地奔赴战场,和自己深爱的妻子痛苦告别,和安逸稳定的生活和地位告别,去勇敢面对残酷的战争和人心的险恶,终而壮烈牺牲。神虽然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可以决定和预示人的生死,但是赫克托尔还是在无法避免的悲剧发生之前同天命抗争一把,为了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而勇于跟从自己的内心,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收到他人的敬重。

如果说赫克托耳是一个英雄式的“完美的人”,而阿喀琉斯则是一个综合性“完整的人”,对他的描写是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人性的丰富性,也体现出人对神的抗争。通过荷马具体的描绘,可以看到阿喀琉斯既是一个勇敢、讲义气的将军和朋友,又是一个冲动、残忍的对手,他的性格中既有勇猛强健、坦率正直、光明磊落、爱憎分明的一面,也有野蛮任性、心胸狭隘、自私的一面。在《伊利亚特》的开始,阿喀琉斯只因阿伽门农抢夺自己的女俘战利品而顿生暴怒,草率地做出决定弃希腊联军和人民的安危不顾,故事的中间转折部分将阿喀琉斯因自己挚友在战场上被敌人所杀而“再怒”重返战场为之报仇,在故事的结尾,阿喀琉斯虽然杀死并侮辱了敌人赫克托尔,为自己挚友报了仇,但是看到伊利昂老王普里阿摩斯祈求要回儿子首级时,他也在同情心的感动之下而痛哭流涕。可以看出阿喀琉斯的人格特点是:既暴烈任性又看重义气,既残忍血腥又不失同情心。在阿喀琉斯出生时,其母就预言他可以选择的两种命运,一是和平度日、碌碌无为;二是在战争中建功立业,却要接受早死的命运。阿喀琉斯选择了后者,因为他要主宰自己的人生,他要向神发出挑战、向命运发出不屈的呼喊,勇敢进取,全文歌颂了鲜活的、本然状态的人性,体现出完满的人本主义精神。

三、人本主义的升华

“经粗略统计,在《伊利亚特》中,神人直接相见的次数约为18次,约占全部神人相见次数的42.9%,在《奥赛罗》中,神人直接相见的次数为10次,只占全部人神相见次数的33.3%。”相比之于在《伊利亚特》中人的行动很多时候需要得到神的指引和帮助,在《奥赛罗》中,众神则多以化身的形式出现在众人面前,这表示神的作用的减少,同时在神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人的作用更加凸显出来,也就是说人被赋予更多的关怀,人的智慧和力量受到更多的肯定和赞扬,人本主义思想就更加鲜明和重要。在前后两篇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变化,《伊利亚特》中描绘出一个和谐亲密的人神共处的时代,而在《奥赛德》中,以奥德修斯在阿尔基诺奥斯宫中对自己逃脱风暴灾难的叙述为例,他将自己的胜利归因为自己的努力,而非神的指引。这一结论体现出人神世界的日渐分离,人对自己力量和智慧的肯定,人神之间的交往也扩大了距离,神对人的干预减少,而人自己的作用和精神则更多地体现出来,开始用理性的思维给予自己以肯定和赞赏,使得这一时代的人本主义思想更加具有理性的光辉。可以说奥德修斯这一人物形象是《荷马史诗》中人本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升华。

奥德修斯在带领希腊联军凯旋归来时,遭到了宙斯的惩罚,一下子从战胜英雄沦为在海上漂泊的孤独流浪者。在这噩梦似的十年中,他凭借自己的理性智慧和“计谋”、刚毅和勇敢的意志与自然抗争,与妖魔、女巫、诸神的抗争,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层次地思考了人的本真,遏制住自己内心的贪婪和欲望,最后使自己的智慧得到提升,使自己的勇气和力量的得以锤炼,最终磨难带给他的是更高的智慧和更大的幸福,这恰恰是人本主义对人性完整的描绘,在这里,不仅仅是简简单单地对人本主义进行一个鲜活的展示,而且对人的本质和力量、智慧有一个更高层次上的赞扬和提炼,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人本主义思想的升华。

【参考文献】

[1] 苏 敏. 论阿喀琉斯的人本主义精神[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5(2).

[2] 陈彦平. 简述荷马史诗中的人本主义倾向[J]. 作家与作品研究, 2013(11).

[3] 张建辉. 荷马史诗中德人神相见[J]. 世界文化, 辞海, 1999,2:831.

【作者简介】

李海红(1991—),女,汉族,河南三门峡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视角下以集体为中心的班级管理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
面向人本化的高校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下的五年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对待中职学生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科学管理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在某互联网公司的运用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其简评
社会/情感策略输入与人本化外语生态课堂的构建
农村发展需向城市化“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