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教师的101条建议》中的教育观

2016-05-14范宁雪

关键词:学生观教育观

范宁雪

摘 要:本文所提及的101条建议来自于美国最好的教育行业培训项目之一--FIRST教师培训体系,是全美十余年所积累的培训经验的总结。本书作者安奈特.L.布鲁肖是教育界近年来涌现出的一位颇负盛名的作家兼演讲新秀。书名虽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十分相似,但实质却有很大差距。本文对书中的建议进行概括,总结出六条笔者认为极具代表性的观点,并结合《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予以分析,望能够给教师以启示。

关键词:《给教师的101条建议》;教育观;学生观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252-02

一、课堂管理——“学会忽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1]不要把学生都想象成自己头脑中那个形象:不捣乱,每个学生都一学就会。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而课堂是整合这一复杂活动的载体。在课堂中老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教学内容,但是每一位老师都不是万能的,这就需要老师们有能在短短几十分钟的教学中抓住重点的能力,明确想要告诉学生的是什么。课堂时间很宝贵,如果总是纠结于批评学生,像打地鼠那样发现了一个问题就以最敏捷的身手狠狠敲打,那么老师就会筋疲力尽,教学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学生需要主动提升自己发现问题、改正问题的能力。单纯改正某学生个毛病并不是重点,培养发现问题、改正问题的能力才是教师应该关注的。秉承着这一思想,我们就会把观察的目的摆正,忽略五花八门的小问题,着力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形成,这些知识和技能会慢慢转化为能力,学生会终身受益,沿着这个方向,教师的教学教学就不会“跑偏”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将学生培养成完美的个体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给学生时间,对他们要有信心,允许学生暂时的不完美,宽容地对待每一个有棱角的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慢慢发酵,或许几年之后他们就会成为一名优秀人才。

二、教学规则——“为代课老师制定计划”

有的时候我们想地当然认为自己已经将这些学生训练得很好了,他们循规蹈矩,但是没想到一旦更换其中一个条件,打破平衡,重新排列组合,结果也许就会南辕北辙[2]。作为目前一直在扮演学生角色并且很多年的我,也对于突然降临的新老师毫无抵抗力,不自觉地改变了之前的听课状态,将注意力转移到老师身上,跟原来老师不成文的约定瞬间烟消云散。如果把这一现象扩大到整个班级,那就会出现书中所例举的那样的状况。也许人们以前从没考虑过这是忽略学生该怎么做的后果,并把责任归咎于新老师,《给教师的101条建议》给我们的答案却是:因为教师没有告诉学生面对突发状况应该如何处理,以至于学生们手忙脚乱,好奇心爆棚,造成了混乱的课堂秩序。那么安奈特是如何处理的呢?他在代课老师来临之前制定了非常详细的计划,比如让一位学生负责欢迎代课老师,一位同学的任务是提醒每一位同学都不要忘记说“谢谢”,等等。这样,和谐的课堂出现了,学生和代课老师都很满意。苏霍姆林斯基多次强调游戏在学生学习中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把代课老师上课作为一次“游戏”,让每个同学扮演不同角色,目的是使同学们明白如何接待新老师,如何尊敬老师,这样寓教于乐的方法正好符合了苏老的观点,在实际中也颇为有效。

三、课程指导——“评估方式要合理有效”

现如今高校多半想把学生评定进行量化,可是很多时候目标实在无法量化,我们就需要奉行“评估方式要合理有效”原则,选择恰当的方式。高校教育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如何生活的本领,有些本领是可以看得见的,不需要都写在试卷上考核,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生活也许比生硬的笔头更能检测他们的能力。动作技能一旦形成不容易遗忘,可是知识技能比较容易受到遗忘规律的影响,从这个维度来讲“真实”评估要有效得多。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我坚定地认为儿童在求知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原因之一就是儿童无法将知识运用,知识仅仅是安放在了他们的头脑中。”许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都存在误区,认为学生回答上来老师提出的问题就意味着他们掌握了知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对学生的能力做出了片面的和死板的评价。学生能够轻松地背下教条性的经验知识,也能够轻松地“倒出来”,但这并不表明他们已经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而他们因为能够“倒出来”就成为了其他同学的榜样[3],显然不合理。“真实”评估法的本质是评价学生是否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他们生活的必需的,只有熟练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表明他们学会了生活,甚至能够更好的生活。

四、职业精神——“不要总以为自己是一个受害者”

有这样一则故事:A坐在车站等车,旁边放着她刚买的饼干,用来打发无聊漫长的车站时光。此时她身旁一位看上去十分绅士的男士,在她要伸手拿袋子里的饼干时他抢先从中拿出饼干吃了起来。主人公不太高兴,不过也没太在意。过分的是偷吃饼干被发现时,男士还冲她微笑点头,A被彻底被激怒了,抓起饼干袋离开了。当她坐上车打开自己的包时,才发现自己的饼干完好地放在里面,她终于明白原来自己才是偷饼干的贼[4]。从该故事引申到教师,当我们抱怨不公平的时候,当我们觉得自己多么委屈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学生,其实他们才是受害者。他们没有选择地坐在教室中,成为我们的学生,别无选择地被老师灌输知识,可是我们却带着不满的情绪面对这些无辜的孩子,是不是太不公平了呢?苏霍姆林基曾问过一位刚刚完成一节精彩历史课的历史教师她准备这堂课用了多久,这位老师的回答是一辈子。苏老对这样的老师始终满怀敬意,他说他们的人生都是为了自己的每一堂课而准备,所以从来不会抱怨挤不出时间,因为这些老师每天都在读书、进步,他们不会认为这是浪费时间的事。在知识大爆炸时代,教师所掌握的知识永远都只是沧海一粟,读书成为他们进步、充实自己的途径。

五、师生关系——“给学生比实际情况稍高一点的评价”

所谓“稍高一点的评价”,类似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不过安奈特所说的是对于学生的评价。“稍高一点的评价”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他们要求进步的愿望。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你可以做得更好,学生受到鼓励,前进的动力会更强,这远比在批评的压力下前进要好。学生不会记恨那个经常鼓励他的老师,这样老师就很容易走进学生的心中,老师的话就会成为他们认识生活的指南,成功的师生关系也就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了。玫琳凯化妆品公司创始人玫琳凯·艾施曾说过:“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看,大黄蜂是不会飞的,但是大黄蜂不知道这个,所以,它们都没有放弃尝试。”[5]在大黄蜂们还幼小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就这样残忍地告诉他们未来到底在哪里,为他们框定了能力的范围,应该让他们自己寻找未来的方向,并且不断追寻,体验到未知世界带来的无限乐趣。在这个过程中,越挫越勇的也许更能创造奇迹。我们告诉学生要做得好一点,他们也许就会做得好一点,可是这“一点”却很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对于师生关系是这样说的:“教师对于师生之间的友谊构建是要付出许多的。”有些教师认为这其实是很容易做到的事,譬如带领孩子们去郊游、参观,去风景美丽的地方野炊,将美味与学生分享等,这些还不够吗?当然不够,跟孩子们建立长久的、彼此信任的友谊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教师必须明白这种友谊不是肤浅的吃喝玩乐就能获得的,是要用知识、技能、信仰、耐心去沟通,去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换句话说就是要在精神层面充实友谊,而不是看起来十分亲昵,实则没有精神的沟通[6]。

六、教师魅力——“建立一个与众不同的文件夹”

有些人会有一么个习惯,会把从小到大收到的祝福、纸条之类的有保存价值的东西收集在一起,不时地会翻出来看一看。这一次一次的翻阅都会有收获,因为每一件东西都承载着一段美好的记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也应该有这个爱好,因为一封感谢信就是一枚强心剂,是见证我们教师魅力一步步强大的证据,握着这些证据才能坚定信念,不至于受到挫折就心灰意冷。不仅如此,教师日记也是一种很好的记录我们成长、发掘灵感、记录我们所爱的学生们一天天进步的载体,时常翻阅日记我们会让我们信心给增。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性格古怪的医生给一年级的孩子们量身高和体重的时候都会把数据详细的记录下来,并且已经坚持了足足27年,苏霍姆林斯基问医生这些记录的用意,他说记录孩子们的身高和体重是很有意思的,孩子们的平均身高增长了4.5公分,我再活三十年该多好啊!”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医生对于他的职业和孩子们的热爱,他把他的爱保存在了日记中。4.5公分——会对医学界意味着什么我不得而知,不过这一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许会有很多时候被误解,这时就需要我们拥有一颗强大的心,每每看到这些收藏和爱的日记就会提醒我们不忘初心,帮助我们调节出最佳的状态,作者成为教育的成功者。

参考文献:

〔1〕〔3〕〔6〕(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2〕〔5〕(美)安奈特.L.布鲁肖.给教师的101条建议[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4〕Hargreaves A. Teachers Work and the Politics of Time and Space [J]. Qualitative Studies in Education, 1990,(04): 303-320.

〔7〕Collinson V.,Cook T.F. “I dont have enough time”Teachers Interpretations of Time as a Key to Learning and School Change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2000, 39(03): 266- 281.

(责任编辑 赛汉)

猜你喜欢

学生观教育观
浅谈如何用科学教育观培育孩子
金钱教育观,从现在开始
学生观在汉语拼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环境下高中英语教育观念的重新构建
外籍教师课堂典型用语及其所采用的教育教学措施背后折射出的“学生观”和“教育观”
美国国家年度教师的教育观新论
孔子学生观对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启示
论王十朋的教育观
基于工程教育观的GIS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美国社会效率职业教育观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