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钢琴演奏思维模式的构建

2016-05-14袁茵

关键词:思维模式钢琴演奏构建

袁茵

摘 要:钢琴演奏作为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对演奏者的综合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演奏者除了掌握正确的演奏技巧和弹奏方式外,要形成以作品为核心的钢琴演奏思维模式。现阶段,我国钢琴演奏事业正处于螺旋式的发展上升阶段,在钢琴演奏事业的实践不断丰富着钢琴演奏理论体系,并将此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对钢琴演奏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刻的剖析和解读,为我国钢琴演奏事业的发展提坚实的理论基础,以推动钢琴演奏事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从钢琴演奏思维模式构建出发,从认知、记忆、直觉、心像、想象、灵感和投情七方面对此进行研究,以期丰富钢琴演奏理论。

关键词:钢琴演奏;思维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218-02

钢琴演奏是一门集技巧、情感和思维等方面的艺术综合表现载体,弹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通过演奏方式将作品本身的情感进行传递,并在不断的实践、创新和发展过程中融入新的情感原色,实现理论技巧和思维模式的有效统一,从这一层面来说,钢琴演奏实质上是演奏者思维模式的艺术传递方式。钢琴演奏思维能够将演奏技巧转化为情感。坚持整体和部分相结合的原则,在理解的基础上融入新的思维元素,并侧重于演奏作品本身的严谨性,才能赋予钢琴演奏作品以新的活力和生命,同时为其后期的自创作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一、认知是基础

认知是钢琴演奏思维模式构建的基础,钢琴演奏者要将作品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的基本框架,以认知为途径对整个钢琴作品的思想内涵、人文精神、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考量,实现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的融会贯通,从而提高作品的艺术表现力。第一,钢琴演奏者要阅读并了解大量的钢琴演奏作品,对不同类型、风格的钢琴家的音乐作品进行区分,通过观察、类比、推理、研究等方式洞察音乐作品的深层次内涵,不断提升钢琴演奏的认知水平和质量。第二,要了解钢琴作品中的各组成部分,掌握作品的创作背景、情感诉求、思想内涵,不断谋求演奏者与作品的精神契合度,提高对音乐的敏感度。第三,在理解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情感感悟,并以极具中国特色的音乐元素丰富和发展钢琴演奏作品,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定形思想[1]。总之,钢琴演奏者要增强对作品的理性认知,要以作品为出发点,对相关内容、结构、整体构成情况进行解读和重构,并以此为主线,经过主观精神到情感升华的概念性飞跃,增强钢琴演奏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二、强化记忆

在钢琴演奏思维模式的构建过程中,要重视记忆力对钢琴演奏的心理指导作用。作为演奏者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忆力成是保证钢琴作品能够被完整弹奏的基础。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记忆会于演奏者的思想和脑海之中形成根深蒂固的板块,并对钢琴演奏者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钢琴演奏作为音乐艺术的具体表现载体,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即逝性,演奏者的情绪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要保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并注重对记忆力的培养。首先,钢琴演奏者要努力感知贮存于自身大脑中的记忆,如视觉记忆、听觉记忆等,并将自身的所见、所听、所感与钢琴音乐作品中的元素紧密结合,加以整合和运用,通过有意识的反复强调形成记忆,并提高思维活动能力。其次,记忆的形成要循序渐进,分阶段和层次进行,通过日积月累的强化巩固,精准把握作品中的各个部分,实现主动选择到内在消化的转化。最后,要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在日常练习中准确把握作品的内部结构,以强大的记忆力勾勒钢琴演奏作品的整体轮廓,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三、注重直觉

在钢琴演奏过程中,钢琴演奏者往往要运用直觉进行感知,以便与音乐作品作者的思维相联系,进而实现认识过程的突破和转变。从心理学角度看,钢琴演奏作为一种外部动作形式,能够有效地激发演奏者或者观看者的内心意识,这种最为直接的思想情感感知就是直觉。就钢琴演奏的直觉感知而言,其本质上是一种感觉能力的高级层次表现,是钢琴演奏者内心意识和精神潜意识的混合组成物,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2]。钢琴演奏的直觉感知蕴含于理性感知之中,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发展壮大,音乐感就是钢琴演奏直觉的具体表现形式,能够有效的激发演奏者的表演欲望,并在思维模式的构建之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钢琴演奏者要正确认识直觉感知,对直觉感知的作用、本质属性、特点等方面有着清晰明确的理解,明确直觉是思维模式构建的助推剂。其次,提高直觉判断能力。在演奏过程中,通过长时间的实践,会逐渐形成一种自动化的转换判断意识,这有利于对钢琴音乐作品的整体动态的准确把握。最后,善于反思和总结。要提高对音色的辨别能力,提高对音色的敏感度,进而寻求一种更为高效的演奏模式,就要不断反思与总结。

四、心像组合

心像是钢琴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认知感觉和情感体验达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是经过日积月累钢琴演奏者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的有关钢琴演奏作品清晰和明朗的新形象。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心像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是钢琴演奏的思维基础,对实现钢琴演奏效果最大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钢琴演奏者的作品表演均须有一定心像,这是钢琴演奏的前提,绝大多数钢琴演奏者在表演过程中以原有心像为基础,并不断吸收其他的创新素材加以组合,最终形成具有特色的心像意识形态[3]。首先,钢琴演奏者要正确认识并准确把握心像的本质内涵及基本特征,加深对钢琴演奏理解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内容丰富、系统的心像机制,推动钢琴演奏模式组合的发展。其次,钢琴演奏者要强化综合能力,能够分析和解读心像个元素,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将心像客体与作品内容相联系,丰富心像内涵。最后,加强心像的动静态结合,为钢琴演奏思维模式的构建提供重要的发展基础。

五、发挥想象力

钢琴演奏是一种较为直观的音乐表现形式,探究其深层次内涵,有助于倾听者和表演者之间的精神沟通。钢琴演奏者通过心像组合,实现想象的延伸、扩展,并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不断与音乐精神相契合,从这一层面来说,想象是钢琴演奏作品中心像的构造载体。想象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主客观事物在演奏者内心的综合反映,对钢琴演奏者思维模式的构建起到着重要作用。首先,钢琴演奏者必须拓展自己的想象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观念性的东西在脑海中转化为具象思维,并将自己融入其中,进而不断突破自我。其次,要按着一定的思维轨迹,将作品的各项元素与想象融合,充分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增强钢琴演奏的美感和艺术气息,使得思维朝着活跃化的方向发展。想象作为一种心理要素,对钢琴演奏者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其具有较为宽泛的生活经验和较强的审美能力,不断为钢琴演奏注入新的活力,丰盈钢琴演奏效果。

六、灵感的获得

钢琴演奏思维模式的构建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需要及时补充新的元素。灵感是钢琴演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脑中最为复杂且又最为活跃的思维要素。钢琴演奏灵感的形成以脑海中的潜意识为主,在外界某种事物的刺激之下而形成的一种全新认识活动,具有突破性、开拓性和创新性的多重特点[4]。钢琴演奏过程中的音乐灵感往往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或者启迪,在思维模式的构建过程中,灵感可以逐步形成一种对生活的认知态度,并成为钢琴演奏者多维欲望的内在驱动力量。首先,钢琴演奏者的灵感形成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可能是其在某个瞬间突然得到的感悟。因此要善于调动自身的思维,尽量让思维处于活跃或者放松的状态之中,并通过某个外界因素的刺激对其加以分析和理解,增强思维的科学性。其次,钢琴演奏者要善于观察生活,抓住生活中的闪光点,形成连贯性的演奏思维。最后,善于积累,通过长时间的累计寻求灵感,将灵感作为情感的特殊体验注入钢琴演奏中。

七、情感体验

情感融合和心绪传递是钢琴演奏效果最大化的重要体现,钢琴演奏的最高境界是引发倾听者和钢琴演奏者的精神共鸣。情感体验作为思维模式的重要推动力,是钢琴演奏真实性的主要表现形式。同时,情感又是钢琴演奏的本质属性,并在实际的演奏和练习过程中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思维活动。首先,钢琴演奏者要在理解作品音乐内涵的基础上,努力调动自身的情感,寻求精神与情感上的契合点,并设身处地的从作品的时代、背景出发,实现理性和感性的平衡。其次,要准确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张力,做到收放自如,以动态的形式掌握钢琴演奏作品中的情感走向。最后,通过旋律的人性化构建钢琴演奏的思维模式,实现音乐本体和演奏者的灵活的融会贯通。钢琴演奏的独特魅力和艺术特性在于,它可以通过音色、按键的波动将演奏者的情感有效的传递给倾听者,具有潜移默化的动态特征。它以人的情感为中心,将生命价值、艺术魅力和人文精神寓于钢琴演奏作品之中,并不断获得新的投情体验。

综上所述,思维模式的构建对钢琴演奏者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钢琴演奏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对演奏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化和系统化的把握,实现思维活动和演奏技巧的高度契合,将演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王秋弘.漫谈双钢琴作品演奏中“交响化”演奏思维的应用——从拉威尔《大圆舞曲》为例谈交响化演奏处理[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5,(03):199-201.

〔2〕任志琴.对钢琴演奏中两种思维形式的探讨[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4,(04):59-62.

〔3〕魏晓红.钢琴演奏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9):208-209.

〔4〕关宇.钢琴艺术的审美特征及演奏心理思维[J].戏剧之家,2015,(03):64.

(责任编辑 姜黎梅)

猜你喜欢

思维模式钢琴演奏构建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逻辑创新的思维模式
语境与英语写作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的钢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