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聊斋志异》的异类形象

2016-05-14张梦茹

人间 2016年9期
关键词:聊斋志异

摘要:《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珍品,是一部极具艺术风貌和独特思想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郭沫若在评价这部小说集时说道:“聊斋是中国最美的寓言,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确,蒲松龄以高超的技艺为我们塑造了两类女性形象,尤其是往返于幽冥仙界的花妖狐魅,精灵鬼怪,虽然故事充满奇特幻想,但是作者通过这些异类形象的展示来建构整个现实社会。本文主要通过对异类形象的分析,来展现她们身上所具有的人情美和人性美,以此表现所蕴含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聊斋志异》;花妖狐魅形象;原因;典型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14-01

一、花妖狐魅异类形象塑造的原因:

要想更深层次的剖析《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的形象特点及寓意,离不开对作者蒲松龄为什么要塑造这些形象的原因的探讨分析,这更多的应该从作者自已的身上去寻找原因。蒲松林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而间却破落的地主家庭,父亲因在科举尚不得志,弃儒经商。在他青少年时期,家道已完全衰败。十九岁应童子试,成为秀才,但此后屡试不中。三十一岁时,外出做了一年幕僚;此后,就一直在乡间做私塾先生,过着清寒的生活。科举上的失意,社会地位的地下和生活上的贫苦潦倒。使得蒲松林对下层人民有了较多的接触,了解他们的苦难和愿望,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命运,同时也使得他对统治阶级的愤恨以及对社会的弊端丑恶现象的认识不断深化,表现出对丑恶现实强烈的愤慨。

蒲松龄对于社会的不满在他的作品中自然要表露出来,但是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由于受到文字狱压制,他不可能毫无顾忌的宣泄心中的不满与愤怒,于是,他便采取了谈狐说鬼的方式,把对政治黑暗的孤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寄托在一群花妖狐魅,一群异类的身上。因为在这些一类的身上表现出更多的是善良,美好的品格,以及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很少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她们给人一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感觉,作者在他们身上体会到了人情味儿,可以忘却现实生活中人情的淡薄,冷漠。在《聊斋志异》中虚构鬼狐花妖的世界,来承载作者的爱恨情感,寄托他的理想与追求,于是有了阿英、阿纤、白秋莲等精灵;有了红玉、婴宁、香玉、青凤、妖娜、莲香等孤鬼,这些异类不但没有给人阴深的感觉,反而在她们身上弥漫着的是温馨,甜美的气息。她们美丽绝伦,赋予智慧,有爱心,纯真诚挚,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婚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在她们身上处处都是个性的解放自由,处处都闪烁着人情美,人性美的光辉,可以说他们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完美结合,是爱和美的高度统一。

二、异类形象蕴含的社会意义:

在文学的创作中,任何艺术形象的创造,都是时代、社会、作家自我世界的多重表现,是多种文化基因的集中交织的释放。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聊斋志异》独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是花妖狐媚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蒲松龄笔下的花妖狐媚形象,是丰富多彩的,也是矛盾复杂的。蒲松龄赋予她们美好的思想、品质、感情以及超自然的无所不能的法力灵性,在她们身上体现了作者对女性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评价,他们虽然超凡脱俗,但有真实可感,虽然充满个性,但又有着典型的社会意义。

《聊斋志异》中有蕴含现实矛盾,揭露社会黑暗的典型的异类形象。

以谈狐说鬼的方式反映现实矛盾,揭露社会黑暗是《聊斋志异》中的一个显著特色。《小翠》的主人公,就是一个狐仙。但是她深通人性,她来到王侍御家之后,帮助王侍御度过了官场争斗的一个有一个难关,还治好了他儿子的痴呆病,最终却被以怨报德,终于气愤的决绝而去。在封建官僚集团里,人们为了追名逐利,互相倾轧,彼此攻奸,诬陷之事屡见不鲜,人情淡薄。蒲松龄在塑造时把狐的特点和人的特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狐中见人,人中见狐,小翠就是这样一个被完美结合的一个形象,她是一个亦人亦狐的艺术形象,她的不知疲倦的“憨跳”,会使人联想到狐的活泼;她的善谑,会使人联想到狐的慧黠;她的出格的美丽,也会使人联想到狐······这部借狐仙说世情的小说的价值,正在于他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会里流俗的污浊,事态的炎凉,以及在上层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的种种情形。从一个角度揭示了官场的黑暗和社会的险恶。

《聊斋志异》中有反叛封建礼教,大胆追求爱情婚姻幸福,善良,向往人间生活的异类形象。

人鬼相恋的故事,在《聊斋志异》中屡见不鲜。《聂小倩》、《伍秋月》、《连锁》等篇皆是。 婚姻幸福是人间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公孙九娘》中九娘对之倾心向往,才与莱阳生结为夫妻;但又唯恐人鬼长期共同生活对莱阳生有所不利,才在短促的婚姻生活之后就促其离去,其实他是舍不得他走的,也不愿自己独自做一个寂寞的孤魂的,她的身上有对人间生活的热烈向往,也有异类身上善良的一面的体现。

《聊斋志异》中也有象征着美,歌颂美,多具人情,和蔼可亲的异类形象。

《婴宁》中的狐女婴宁是现实生活中美的象征,是现实生活中美的歌颂。她原先生活在一个山花烂漫,生气盎然的山村里,这里远离尘世,鬼母将他抚养长大,从未受到过三从四德封建礼教的毒害,也没有遭到过污浊的社会世情的浸染。她的率真、淳朴是由她生活的环境孕育出来的。照顾她的鬼温心地善良,待人诚恳,以至于婴宁能够乐不知忧,天真烂漫。他是蒲松龄笔下的理想人物,容貌美,心灵美,性格素质也美,可以说她是一个美的象征。正因为他是在远离尘世的特苏天地里任其自然、顺其天性的成长起来的,所以她不知矫揉造作为何物,更不懂得什么叫做虚伪狡诈。小说中描写了婴宁的“笑”,她出道王子服家时,保持着她爱笑的天性,她的笑是尽情的笑,是无所顾忌的笑,是在现实社会中不能发现的自然的一种笑,可以说是一位“笑仙”。但是,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她不在保持着与生具有的纯天然的笑,她开始变得忧愁,哀伤,以至于后来发誓不再笑了。可知现实生活中充满的污浊的气息,远离尘世的山野来到世间,她的思想、性格不得不受到世道的影响。婴宁身上所体现的美的象征,所具有的歌颂没得品质另一方面隐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倾注着蒲松龄对于人生世态的深切感受,也寄寓着他的美好生活的理想。

《聊斋志异》里面的人物形象,多数都是由花妖狐魅幻化而来的,作者一方面赋予他们以人的面貌和性格,另一方面又保持着原物的种种特征,他们都和蔼可亲,具有人情味儿。《聊斋》可以说是作者的“孤愤之书”,是假“鬼狐史”写“磊块愁”的。用各种异类形象展现官场的黑暗,仕途的混沌,世情的险恶,抒发心中的“孤愤”之情。总之《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让人忘却了她们是“异类”。作者通过塑造这些形形色色的异类,寄予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愤慨,对理想人性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聊斋志异欣赏》吴组缃等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聊斋志异选》 蒲松龄 人民文学出版社

[3]《聊斋志异名篇赏析》 卢今

[4]《明清小说研究》第4辑

作者简介:张梦茹(1994-),女,汉族,四川德阳,本科,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猜你喜欢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小翠
《聊斋志异》城隍故事探析
《聊斋志异》中《瞳人语》篇的方术文化背景刍议
《聊斋志异》借鉴《左传》三题
《聊斋志异》选读
《聊斋志异》中的鬼魂民俗探析
成语连线
由对立走向友善
半部《聊斋志异》手稿去哪儿了
《聊斋志异》原典出版目录索引(1991-2007)(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