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与式音乐治疗干预抑郁症的效果观察

2016-05-14吴婧朱逦逦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吴婧 朱逦逦

摘   要:抑郁症是精神科常见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也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需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来,参与式音乐干预疗法对抑郁症的效果受到越来越多医学工作者及患者的重视与认可。为此,我们以省脑科医院的11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相关研究。我们在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后,一组给予医院常规治疗,另一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与式音乐治疗,我们观察了两组治疗2个月、3个月患者贝克自评问卷(BDI-13)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以及临床效果情况。我们发现:治疗2个月、3个月后加用参与式音乐治疗的患者 BDI-13和HAMD评分明显低于仅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临床疗效也更优。为此,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参与式音乐治疗干预抑郁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状况,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且该法具有简便、可靠、疗效高等特点,值得在临床医学推广。

关键词:参与式音乐;干预抑郁症;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9.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7-0259-01

抑郁症(抑郁障碍)属于精神科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其临床常表现为兴趣丧失、意志活动显著减少、思维迟缓、心境低落等症状①。据相关研究表明,近年来,抑郁症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3%~5%,其中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发病率的两倍,社会应激以及性激素等外界因素均可能导致人们患上抑郁症。该病的发病率逐渐呈现上升趋势,其高自杀率、高复发率等缺点严重地干扰抑郁症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另外,还给社会以及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临床治疗干预抑郁症的主要方法为西药,但近几年,参与式音乐治疗干预抑郁症的效果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学者们的重视与认可②。在本次试验中,采用参与式音乐治疗干预抑郁症的效果显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详细汇报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间我省脑科医院的11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35例,年龄18~56岁,平均(36.87±4.09)岁,病程为1~12年,平均病程(6.54±2.69)年;实验组:男性21例,女性34例,年龄17~55岁,平均(35.89±3.90)岁,病程为1~13年,平均病程(6.58±2.82)年。纳入与排除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第3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2)110例抑郁症患者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轴Ⅰ诊断标准;(3)排除患有严重身体疾病的患者;(4)排除患有脑器质性病变的患者;(5)所有参与本次试验的患者均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二)治疗方法

1.对照组。接受医院常规治疗时,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由江苏恩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初始时服用剂量为20mg,1天/次,服用期间医护人员可根据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适量增加剂量至60mg;当患者症状明显出现好转后,可给予定量20mg/天进行长期治疗。

2.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参与式音乐治疗。音乐治疗的详细过程为:由音乐治疗师借助多种多样的音乐活动,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更为舒缓、放松的环境,让患者能主动与他人交往。参与式音乐治疗是指引导患者自身与音乐进行主动互动的方式,并使患者自己充分融入到治疗环境中③,此时治疗师根据病患与音乐的互动,能够更加深入、细腻地把握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更有效地帮助其缓解、治愈病症,走出抑郁状态④。病患也可携带自己感兴趣的乐器,在音乐活动上演奏自己喜爱的乐曲,此时音乐治疗师借助乐器共同演奏,达到互动目的,营造放松舒适的氛围,达到抑郁症患者在演奏音乐的过程中能够使自己身心变得和谐、有效缓解抑郁情绪的目的。

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2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的贝克自评问卷(BDI-13)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记录和分析两组实验的临床疗效,显效:接受治疗后,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悲观等症状出现明显性转变;有效:接受治疗后,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悲观等症状出现好转,但情绪不稳定;无效:接受治疗后,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悲观等症状无明显性变化,甚至还有严重的自杀倾向。总有效率=(显效数+有效数)/分组患者总数×100%

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6.0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配对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比较治疗前后BDI-13和HAMD评分的变化 初诊时两组BDI-13和HAMD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2个月、3个月后实验组BDI-13和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为81.82%,实验组治疗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三、讨论

音乐治疗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临床技术,其能够有效提升个人的社会技能、情绪感情、非语言和语言沟通交流、自信心以及机体机能等。近年来,音乐治疗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接受式音乐、参与式音乐、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⑤。其中参与式音乐治疗的主要方法是通过组织一些有关音乐的活动,治疗师利用音乐诱导抑郁症患者参与到活动中,使患者自身能主动与他人交流,恢复其社会交往能力,以此来达到治疗的目的。目前,在临床医学中,由于医学者们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以及病因尚无科学性解释,且抑郁症没有确切检测指标的异常变化和显著的特征性体征,对该病的诊断以及治疗缺乏较为权威的学说,使得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成为临床医学界关注的焦点⑥。抑郁症患者往往存在内向、自闭、经常忧郁等特质,而这些特质又使其倾向于逃避与人的社交沟通,缺乏正面的情绪激励,加重患者的病情。

本次试验主要选择参与式音乐治疗干预抑郁症,有针对性地使患者主动与音乐进行互动,让患者自己体会、重新拾起的正面情绪,并对情绪的掌控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找到能自行掌握音乐舒缓情绪的方法,进而保证音乐治疗对患者的长期作用。通过试验数据得出,初诊时两组BDI-13和HAMD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2个月、3个月后实验组BDI-13和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为81.82%,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综上所述,采用参与式音乐治疗干预抑郁症的效果显著,具有有效改善抑郁情绪、缓解精神以及躯体痛苦、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及增强患者的社交能力等优势,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界推广和进一步应用。

★基金项目:课题《参与式音乐疗法对抑郁症的干预作用研究》,该文系湖南中医药大学校级青年教师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533。

注释:

①胡寅田.中西医结合疗法联合护理干预抑郁症患者疗效研究[J].新中医,2016(06):244-245.

②沈慧,张捷,杨婧,等.针刺治疗抑郁症随机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J].新中医,2014(06):220-222.|

③辛迪,王艳,牟艳丽,等.音乐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04):304-305.

④王宏超.音乐治疗与心理健康[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08):59-61.

⑤蒋怀滨,张斌,陈颖,等.音乐治疗的一般模式及其发展取向[J].医学与哲学,2015(3A):39-43.

⑥和昱辰,张波.抑郁症临床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07):832-834.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