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器乐学习对孩子的影响

2016-05-14李洋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学琴练琴器乐

李洋

摘   要: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学习乐器,但是在学习乐器的过程中,问题也接踵而来。为什么有些孩子在学习乐器后反而与期待的结果背道而驰?孩子学习乐器的压力来自哪里?教师与家长在孩子学习乐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器乐学习对孩子到底有哪些影响?在下文中笔者将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以上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器乐学习;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7-0211-01

无论学习任何乐器,孩子在童年时期都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家长也要付出大量的财力。所以有不少的家长省吃俭用为孩子买昂贵的乐器、送孩子去音乐中心培训,甚至请专职的家庭音乐教师为孩子辅导。而孩子则需要每天抽出一段时间来专门练习乐器,这对于本身学校课业就很重的孩子来讲,“练习”无形之中就成了压力。学习乐器并不简单,需要付出长期的时间,可能是几年或者更长,孩子在上课与练琴过程中所承受的来自态度、体罚方面的压力更是其他学习活动所无法比的。那为什么我们要在精力、财力都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还要投资孩子去学习乐器呢?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周海宏博士针对这一问题专门去做过调查,他发现[]家长对于学习乐器有助于素质提高和人格发展的认知是持赞同态度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家长们认为通过学习乐器可以使孩子头脑变聪明,身体变灵活,记忆力增强,甚至可以使人情操高尚、修养良好、气质非凡。我认为,很少有一项学习活动可以如此一举多得,那这么好的器乐学习就没有任何问题了吗?当然不是,其实问题远没有家长们所想的那样简单。

我在从事钢琴教学的过程中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我有一个学生,两年前跟我开始学习钢琴,孩子非常活泼,开朗。家长为了孩子方便练琴(琴行是提供练琴的)花重金买了一架进口钢琴。每周除去跟我学琴的一小时外,每天练琴都是他的母亲作陪练。刚开始还好,母亲也有耐心,孩子也有兴趣,但随着学习难度的提升,以及孩子学校作业量的加大,原先每天练习的时间已经不能保证他把曲子练熟了,随着练琴时间的延长,孩子感到练琴有些枯燥了,在加上他母亲的急脾气(一弹错音就大喊大叫),学琴成了他无法摆脱的痛苦。但是孩子从小就非常懂事,他理解妈妈是为了他好,即使他很痛苦也不会对妈妈说“NO”。就这样学了两年我发现孩子变了,变的胆小,害怕困难,与人交流也出现问题,我与他的母亲及孩子多次交流也没有明显的效果,最后经与他母亲再三沟通,才决定让孩子停一段时间。两个月后当我再见到这个孩子,我发现他又恢复成两年前那个开朗,活泼的模样了。

其实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件事。家长本来是期待孩子通过学习乐器能够提高自信心,却没想到适得其反,本来是想让孩子智力能够得到开发,却没想到孩子为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也不愿意动脑。本来是想让孩子遇到困难能够勇敢的有毅力去克服的,却发现孩子变的越来越胆小,做任何事都害怕困难。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学习乐器之后发生的。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不禁要在脑海中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当一个人长期受到打压、责骂、并且收到否定性评价的时候,他一定不会形成良好的性格,自信心也不会增长。这样我们也就想的通了,为什么孩子在学习乐器之后反而与我们所期待的结果背道而驰。

那让孩子学习乐器错了吗?不;其实作为音乐教育来讲,我们要将“人”的教育作为首要前提。就拿学钢琴来说,学习钢琴其实远不需要从一开始就抱着专业水平来要求孩子,这样非常容易将孩子本来具有的积极性打压下去,不管是学习钢琴还是学习其他乐器,我们若是将孩子一开始的那份热情得以保持就很难得了。

如何让孩子坚持学下去,是每个家长、教师都在思考和为之头疼的问题。我认为,首先家长要对学习乐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第一不能急于求成,第二不能攀比。很多家长第一次见我都会说“李老师,我们家孩子学琴我不想让他有多专业,我只想让他有一个兴趣和爱好,以后没事弹弹琴能够抒发以下自己的情绪就好”,可是没学多久,就会出现因为学琴而打骂的现象。我经常会和家长们去沟通,其实想想我们最初的目的,我们现在都达到了,孩子们通过学习乐器,他们得到了快乐,他们在开心不开心时都能够通过乐器而抒发自己的情感,我认为这就足够了。

其次,教师对与孩子学琴要求要有所转变。“严师出高徒”这是中国的俗语,很多年轻的音乐教师观念还是与自己的师辈是一样的,对于自己的学生要求非常严格,一音出错就严厉批评之,按专业音乐院校的水平来对待学生,这对与孩子学习乐器其实是非常不利的。当然我们不能否定,经过严格的技术训练,有些孩子是可以达到非常高超的技术水平,但这样的比例还是只占少数的,大部分的学生可能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而最终中断器乐的学习。所以音乐教师一定要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不可以对所有的学生要求一样,要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特长,多鼓励,少批评。

最后,家长与教师一定要与孩子多沟通交流,多多听听孩子们的想法,他们才是乐器学习的主人,我们最希望看到孩子通过学习乐器变的越来越好,将音乐融入到他们今后的生活当中,所以他们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学习乐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需要明白,通过学习乐器孩子应该生活的越来越美好,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而不是经过一段痛苦压抑的时光成为一个音乐演奏机器。

参考文献: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学琴练琴器乐
民族器乐的传统与当代演释
孔子学琴
练琴记
欧阳修学琴治忧郁症
练琴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孩子学琴家长一定要知道的事—— 了解与沟通篇
关于举办“学院奖全国高等院校器乐比赛”的通知
略谈器乐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