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南昌采茶戏的唱腔艺术

2016-05-14王晓辉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润腔采茶戏声调

王晓辉

摘  ; 要:江西地方戏曲剧历史悠久,剧种丰富多样。其中最为突出的南昌采茶戏,唱腔曲调腔圆、质朴,颇具民间特色。本文主要以戏剧唱腔的类别及音乐构成、唱腔特征、润腔手法三个维度去展开对南昌采茶戏唱腔艺术的分析和研究,在此过程应用了案例来加以诠释,本研究旨在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进一步的理论贡献。

关键词:南昌采茶戏;唱腔艺术

中图分类号:J825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7-0156-01

一、南昌采茶戏唱腔类别及音乐构成

分析南昌采茶戏的唱腔艺术特点,首先将其进行细分。按照唱腔的类别可划分为本调、杂调和凡字调。此三类中本调属于基本曲调,其特点非常突出,有节奏有规律,音律婉转动人。在采茶戏之后的发展中,业内人士将其扩展为以板式为主的分类,如:导板、快板、含韵、散板等。这些板式都是以不同行业来进行区分,如此更加充实了采茶戏的内涵,将其转变为表现丰富、情节有层次感的精彩大戏。演唱艺术通过语言表达显得淋漓尽致,南昌采茶戏采用赣系方言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将民间与社会意识形态特征对接起来。铿锵有力、字润腔圆、娓娓道来的方言演唱使采茶戏经久不衰的流传下来。如余江山歌《清水池塘一朵莲》以本调发展为基础的,而南昌《卖茶叶蛋调》则根据市井叫卖调转化而来,以凡字调发展为基础,旋律与凡字调尾音如出一辙。

南昌采茶戏的综合特征汇聚了多个地方的民间文化色彩,集中反映了以赣南方言为主的地区的人民生活和习俗,以此类地点生活为主题的音乐素材也丰富了采茶戏本身,如新建、进贤、余干等地的风俗歌、山歌、民调等。在通过不断的文化交流和沟通最终产生有自身特点的南昌采茶戏。如:南昌采茶戏《绣荷包》为四句词,在武宁采茶戏《纺线纱》上扩展成两个上下句的四句结构唱段,既有叙事又有抒情,优美动听。南昌采茶戏将其吸收后,在原曲《绣荷包》之上发展了《十绣》,唱腔委婉清雅。南昌采茶戏音乐中隐含着江西传统音乐中的许多因素,包括着江西古代戏曲音乐、民族器乐、民间花灯锣鼓等音乐成分。

二、南昌采茶戏唱腔特征

采茶戏中所应用到的赣方言体系较为庞大,主要包括:赣东、赣西、赣南、赣中四大方言体系。其形成因素受到各个地区的影响,主要形成方式和其分布特点决定。其中,赣东方言主要是东与吴语的长期经济和文化的融合形成的。赣西方言体系主要由莲花、宁冈、永新等地区相邻,这些地区的文化融合,长期辐射而形成。另外,赣南客家方言主要是赣南地区自东晋以来,由中原引入的客家文化逐渐融合形成的。赣中方言则是以南昌为主的鄱阳湖大平原地区或周边文化交流所逐渐形成的。四大派系方言与南昌本地方言声调的组合,使南昌采茶戏唱腔特征鲜明、生动,极具地方特色。著名昆曲奠基人魏良甫在《曲律》中谈到:“五音以四声为主,四声不得其宜,则五音废唉。平上去入,逐一考究,务使中正,如苟妍误,声调自乖,虽具绕梁,终不足取。”我国前辈艺术家所总结的“依字行腔”“字领腔符”,正是强调了这一法则。

除此以外,演唱过程中所出现的普通话中不可能涉及到的地降调和出字即断的特点,可通过运用方言中的声调特征去展现,如:阳去字及入声字。可以表现出采茶戏中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和现实真实场景的虚拟再现。尤其是方言声调展现方式的丰富多样性,如音调的张力、幅度、音效等,可以将戏曲本身所要求的婉转、悠扬、观赏性等逐一表现出来。传统曲目往往在与方言结合方面的处理上更为讲究,严格按照规则来进行,如阳平字、入声字处于音阶调式的高音位置;阳平字有时和阴平字不相上下,有时处于次高位置。

三、南昌采茶戏润腔手法分析

南昌采茶戏唱腔的润腔手法较为多样,一般来说具有雅致、精细的特点,尤其是唱腔起调时的滑音和颤音采用三度以内,弧度张力小的方式。如:花旦凡字调《百日缘》中,其花旦凡字调润腔字前字后倚音的使用,对阴平字、阳平字、上声字的使用较为普遍。而正词的演绎更为巧妙的以重义词为核心,这样的处理方式一方面可以通过文字的音调清晰度来突出所表达文字内涵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减少音调,加强上助音的应用,加强曲乐表达的精神内涵,如激怒悲喘的颤音,在封建强恶势力的欺压下感受分离之苦的夫妻情的演绎。该曲目润腔方式较为特别,尤其是在板式、方言声调方面的处理手法自然巧妙,感人肺腑。

采茶戏演唱的最高境界是“情之所至”,将“情与境”以演唱手法展现出来。这一效果的展现是通过演唱技巧的各方面把握来实现的,如严格的方言声调应用规律、润腔技巧等。另外,戏曲词的内涵演绎仍要配以高超的演出技能。而这一切的基础则是演艺人员需要具备优质的歌喉,这些方面的完美结合才可使观众欣赏到一部整体艺术价值极高的南昌采茶戏。

采茶戏的板式“凡字调”和“本调”朗朗上口,寄情为主。以地方音律及润腔手法表达内涵,并通过演艺人员控制曲调的节奏、咬字音的强弱、声调的高低等使得表演在具有较高艺术造诣的同时,还兼具“声、情、韵”。演艺水平的提高和地方戏曲文化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方言运用的影响,南昌采茶戏的润腔手法在操作过程中是弹性灵活的,一方面要求按照戏曲演唱法则来控制“字、音、调”;另一方面也鼓励演唱者将自身对戏曲内涵的感受结合手法创造性的去表现;兼顾两方面的要求,以期采茶戏的完美演绎效果。

参考文献:

[1]龙书郓.民族民间音乐教材(下册)[M]南昌:江西省文艺学校,1980.

[2]陈治华.南昌采茶戏音乐作品选集[M].南昌: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润腔采茶戏声调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声调符号位置歌
“润腔”释义
浅析江西兴国山歌《打只山歌过横排》的润腔特色
润腔文献综述
坐着轿车学声调
单韵母扛声调
夏布谣(新余采茶戏)
从“润腔”看霍俊萍五音戏演唱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