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戏曲元素在中国民族歌剧中的借鉴研究

2016-05-14熊亮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戏曲元素民族歌剧借鉴

熊亮

摘  ; 要:中国戏曲艺术与中国民族歌剧在形成和发展上具有继承与借鉴性,从时间和范围两个维度去看,中国戏曲艺术发生发展源远流长,中国民族歌剧则是在中国戏曲艺术和西方文化基础之上产生的新兴艺术类别,而戏曲艺术在当代的发展也吸收了大量民族声乐的多彩元素,两者间的精华互取也促使各自形成新的独立艺术体系。本文以戏曲的起源与发展、各地唱腔的特点为主线,研究戏曲元素与中国民族歌剧的相互借鉴吸收的机理,旨在为两者的理论发展提供更进一步的启迪和依据。

关键词:戏曲元素;民族歌剧;借鉴

中图分类号:J822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7-0154-01

一、中国戏曲的起源与发展

戏曲的起源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戏曲与戏剧有着天然的时代联系,戏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戏曲的雏形。戏剧的最初是模仿,在远古时代,虽然物质文化生活是人们追求的主要内容,但仍然对精神文化生活是有追求意识的,文字和音乐的发展还是处于最低级的状态,人们通过哑剧和宗教舞蹈来丰富生活,另外,对于自然物和人物行为进行模仿,鬼神祭祀和拟兽表演也相继被推崇。戏曲在秦汉时期发展较大,这是中国戏曲进入体系化的第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使得戏剧真正有了其存在的艺术价值和娱乐功能。奴隶社会中产生了优戏和歌舞奴隶。秦汉时期女乐与优人表演的“倡优”。百戏的出现从侧面展现了秦汉时期经济文化发展的盛况。百戏将体育竞技、杂耍游戏、杂技魔术、歌舞装扮等汇聚起来,这是中国人类历史上艺术体系形成的第一个重大发展阶段,此发展特征形成了整个社会戏剧的雏形。如汉代百戏“角抵戏”是源于角斗竞技,后成为戏剧表演素材。

当中国戏曲和歌剧的发展实现体系化的趋势时,典型的特征是涌现了大批经典剧作。中国初期的戏曲源于宫廷素材,尤其发展到唐代达到兴盛期,戏曲和歌剧成为整个社会各个阶层人们青睐的艺术作品。如唐歌舞戏在这个时期非常流行,较为突出的有《代面》、《钵头》、《踏摇娘》《苏莫遮》、《秦王破阵乐》等。

二、唱腔特点分析

戏曲的剧种中包含的音乐基本不存在独立创作的形式,绝大多数是通过地域性的民间风俗文化传承下来,在此基础上经过打磨润色后逐渐形成当代的以某种特点进行归类的曲种。经过千百年来无数演艺人员的加工和创作逐渐发展而来。故曲风所表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及人物性格特征,以及与时代相符的曲乐是时代中国人的智慧结晶,也是无价的历史文化产物。

戏剧种类繁多,特色各异,如越剧,以唱为主,委婉抒情,腔圆声润,情境动人。晋剧,蕴含江南风俗文化特点的曲乐,在曲调上有“欢音”和“苦音”之分,曲风高亢激昂不失清丽。川剧,高腔曲牌多样,唱腔优美动人。豫剧分文场和武场两种类型,文场轻柔流畅;武场刚劲有力,热闹非凡。中国曲乐历史悠久,依地域而生,特色各异,方言和文化习俗构成了种类繁多的戏曲类别,这是中国曲乐发展研究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三、戏曲元素与中国民族歌剧的借鉴吸收

1.唱腔形式的借鉴吸收。戏曲声乐在一定程度上与京剧声腔如出一撤,在发声上的形式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小嗓”假声和“大嗓”真声亦在戏曲声乐中可以应用。而戏曲唱法与当代民族唱法在行腔和用气上是有相异之处的,在表演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民族唱法行腔倾向于美声唱法,其发音和嚼字方面是有规律的,嚼字趋向于声音,而发声是通过运气来实现,民族唱法通过横膈膜振动,横排走向,将气运出。戏曲声乐可以借鉴民族声乐的发声特点,声字并行,其艺术效果更为唯美独特。

戏曲对唱腔的要求往往较为严格,“字正腔圆”反映出戏曲在咬字上具有较为苛刻的规矩。戏曲声腔的手法可以与民族歌剧演唱手法融为一体,形成新型的发声体系,如戏曲中发声要求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亦可以在民族歌剧的演艺中找到。唱腔韵味方面,戏曲唱腔韵味浓重,具有鲜明的个性。民族歌剧在编排的过程中也能找到戏曲元素的影子,尤其是在民族风俗文化方面的元素较为突出。另外,运气方面,可以借鉴戏曲声腔中偷气、柔气、连气、停气等各种控制气息的技巧。

2.唱腔手法的借鉴吸收:(1)拖腔手法。拖腔的运用在戏曲唱腔中比较常见,把剧中人物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字音、句中、句尾音部分拖长或缩短,加入衬词或衬字来表现。拖腔的设计主要为打造各类剧种人物形象,中国民族歌剧中也可以采用拖腔手法来加强人物的性格塑造,尤其是在演唱过程中,戏曲婉约柔和的叙述方式可以帮助其抒发剧中人物的内心感受。例如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杨晓东的唱段《不能尽孝愧对娘》采用了拖腔形式。(2)甩腔手法。甩腔通常出现在戏曲的段落或结尾处,由于长音停顿不出现在此处,故在此处做加花旋律作上下流动。在民族歌剧中,对戏曲的利用借鉴可以通过“甩腔”来尽显情感的抒发。歌剧《江姐》中的唱段《巴山蜀水要解放》中“迎回一轮红太阳”中也采用了甩腔的形式。把江姐对新中国建立的美好向往展现得淋漓尽致。(3)叙唱手法。叙唱手法在戏曲中是最为常见的,戏曲中的叙唱手法多以情节叙述、情感抒发、说唱搭配的方式进行。叙唱手法是符合中国语言四声规律的,即依字行腔。《不能尽孝愧对娘》就把西洋歌剧与中国传统戏曲的演绎手法融合在一起,从道白到歌唱,叙唱中与戏曲唱腔手法相结合,加强了演艺效果。

参考文献:

[1]川董健,胡星亮.中国当代戏剧史稿[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

[2]胡星亮.中国话剧与中国戏曲[M].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戏曲元素民族歌剧借鉴
中国传统曲艺与戏曲元素影响下的民族声乐发展探析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