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佛山冯氏世家木版年画之民俗文化探析

2016-05-14杨海琼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

杨海琼

摘   要:本文简单概括了佛山冯氏世家木版年画的发展情况,从民俗文化的角度探析其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关键词:佛山冯氏世家;木版年画;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J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7-0150-01

年画包括门画(俗称门神)、年画与神像画,统称为“年画”。佛山木版年画是我国华南地区著名的民间年画,随着历史的发展几经演变,各地年画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民俗文化的变迁,是民族文化不断发展的依据与源泉。木版年画具有物质现象与文化现象的民俗文化,通过自身的形象、色彩、寓意形式为民俗文化服务,适应民众的心理需求。因此,民俗文化是佛山冯氏世家木版年画重要文化符号表现形式。

一、佛山冯氏世家木版年画的发展概况

佛山冯氏世家木版年画有着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冯氏世家从祖父冯均开创“冯均记”到如今的“门神均”,为佛山木版年画提供了可贵的历史资源。由于冯均制作的年画质量好,创作艺术感强,尽管年画行业几经萧条惨状,但是佛山冯氏世家木版年画得以发展至今。2006年4月,佛山木版年画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国家开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冯炳棠也因此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成为佛山木版年画的代表人,促进佛山冯氏世家木版年画的发展[2]。佛山冯氏世家木版年画题材以历史人物、戏曲故事、民间传说、佛道神仙为内容,同时与佛山地方的手工业及商业经济、民间信仰的需求相适应,充分表现了佛山民间艺术特色。

二、佛山冯氏世家木版年画的民俗文化内涵

木版年画里有大量的文化符号、文化信息量、吉祥图案、民间故事、传说,蕴藏着大量的艺术精髓及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佛山木版年画受广府民俗文化的影响,在题材方面充满岭南文化特有元素,无不与当地民俗文化息息相关。

1.民情写照。木版年画是民间生活风俗的需要,本土风俗民情便是木版年画题材的来源,与百姓生产生活紧密相连,不仅能反映当地社会风气和民间生活的景象,也能体现人民的朴素愿望,是风俗民情时事的真实写照。佛山冯氏世家木版年画除了常见的神像、历史人物、戏曲故事等题材,还有很多直接反映民间物质生产、交易消费、饮食起居等个人生活的作品。如《加官进爵》,此木版年画从个人事业出发进行创作,图中两官一手举爵,一手抱如意,有着事如人愿的美好寓意;服饰左右对比,统一在热烈的红绿底色之中衬托出喜庆吉祥的气氛。

同时佛山冯氏世家木版年画风俗民情时事类题材也反映了劳动人们积极上进欢乐的美好景象,记录着各个时代的民俗历史。如《佛山秋色》,佛山秋色是佛山一种民间习俗,早在明朝时期,为庆贺丰收,于每年秋夜,人们在商定的晚上,各自将自制的工艺品及各项节目参加游行表演,逐渐形成富有地方民间特色的佛山秋色赛会,佛山人称为“出秋色”,每到赛会举办之日,佛山城内万人空巷,盛况空前,《佛山秋色》展示出佛山特色的民俗木木版年画。

2.精神诉求。木版年画具有驱邪避凶、信仰崇拜的象征意义。民众创造门神、财神、菩萨、天地全神等神像题材和形式,是民众对神明崇拜的精神表达,是驱邪避凶的物质体现。佛山冯氏世家木版年画自始至终的主题都围绕着乐观精神,以喜剧为主线,人们需要用虚构的方法通过艺术形式来改善创造更为理想化的生存环境,来达到自身的精神诉求。如《持刀将军》,是深受百姓喜爱的门神画的其中一款。古时候农历新年,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报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在画四周红丹丹的色彩叫做填丹又称万年红,是佛山门神画特有的表现手法。

木版年画除了有趋邪避凶的心理依托外,还有对理想化的美好生活的精神诉求。如《丰衣足食》与五谷丰登同意又名六畜兴旺,都是祈求一年四季衣食无忧,改版画以鸡、猪、鱼来表达,除了祈求各种牲畜、家禽繁衍兴旺,还有年年有余的寓意。《财帛星君》又名文财神,他是一个面带白、须黑而长之神,身穿锦衣玉带,号称金神,也称“增福财神”,图中他手捧一个宝盒,童子运财。“招财进宝”四字由此而来。一般人家春节必悬挂此图于正厅,祈求财运、福运。佛山冯氏世家木版年画还有许多反映精神诉求的民俗文化年画,如《天赐黄金》《天官赐福》《龙凤呈祥》等。

3.礼仪教化。木版年画往往是进行道德伦理规范、文化艺术传播、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工具,人民在生活中逐渐意识到,不光求财有道靠诚靠义,要天长地久,还必须培养好下一代,教育子女拥德才。如《梅花童子》图中以童子玩耍为题材手执梅花,寓意小孩活泼可爱、聪明伶俐,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著称,给人以立志奋发的鼓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图中梅花也有代表着老人坚强健康的寓意,表达出当时老百姓祈求老少平安的美好愿望。

三、总结

佛山冯氏世家木版年画作为佛山民间文化的载体,充分的体现了佛山民间艺术的历史真实的写照,但努力挖掘和传承其艺术魅力,让佛山木版年画融入当代人生活中才真正展现其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蔡志荣.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J].西北民族研究,2012(02).

[2]方钟,胡珊霞.冯氏父子和佛山木版年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

02-10.

[3]黄卫红.岭南民间艺苑奇葩佛山木版年画[J].收藏界,2006(03).

[4]黄美平.平阳木版年画的艺术特征与人文价值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洪泽湖渔鼓:漂浮在水上的民俗文化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皇天后土——山西民俗文化的生成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河北民俗文化的翻译及外宣策略研究
体验民俗文化,传承乡村记忆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民俗文化的研究
高职民俗文化课程的建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