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戏剧编剧创作面对的挑战及对策

2016-05-14李小惠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体制戏剧建议

摘   要:戏剧在目前发展中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也遇到了一些障碍。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现代戏剧编剧创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影响着中国戏剧事业的发展。本文根据戏剧创作的特点,分析了当代戏剧编剧创作面对来自体制、经济、文化环境的挑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提高戏剧编剧创作水平。

关键词:戏剧;创作;体制;经济;建议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7-0130-01

中国戏剧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与演变过程中,即是一门艺术又是一种文学。作为戏剧艺术的创作者—戏剧编剧,无论是对戏剧艺术的发生还是戏剧艺术的完成,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戏剧艺术的发展与戏剧理念的变化,编剧也需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时空地域面对不同的挑战,这其中有来自体制、经济、文化环境的外部挑战,也有编剧自身创造所面对的自我挑战。然而,挑战同时伴随着机遇,因此如何正确面对编剧创作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将成为广大戏剧编剧的关注焦点。

一、当代戏剧编剧创作面对的挑战

(一)来自体制环境的挑战

中国当代的戏剧管理体制可以分为体制内与体制外两种形式,无论是哪种体制形式都是政府的一种文化管理模式,其本质是行政权力所发挥的意识形态作用。我国的戏剧编剧创作对体制改革有着巨大的担忧,这与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不成功的戏剧体制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次改革不仅没有促进戏剧艺术的繁荣和发展,而且还掀起了新一轮的戏剧危机,使戏剧体制改革留下了一层伤疤。戏剧体制改革对戏剧艺术的破坏也使得当代的体制改革失去了动力和勇气。10年来,惠州市戏剧家协会精心组织策划戏剧创作,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不断进行艺术创新,引领全市戏剧艺术家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对时代生活的深切体验,以饱满的创作激情,创作出了一批富有时代气息和充满艺术魅力的戏剧作品,为姹紫嫣红的东江文化大花园培育出了一朵朵绰约多姿的艺术之花。

(二)来自经济环境的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已无法适应生产力发展,只有尽快实现经济转型才能有效解决生产力不足的问题。经济转型和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但是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有增无减,甚至陷入物质生活糜烂的窘境,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匮乏,于是,整个社会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艺术享受,但是这种艺术享受仍然无法摆脱功利性消费的羁绊,使艺术消费成为一种彰显社会地位的工具和手段。在这种社会氛围下,戏剧编剧也被蒙上了一层商业面纱,甚至出现了一个颇具时代特点的新称谓--制片人。制片人与观众之间更倾向于一种买卖利益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戏剧编剧创作既想使自己的戏剧作品被观众所接纳并被搬上舞台,但同时又放不下自己的艺术家身份,不愿为了迎合观众趣味而失去自己的创作原则,这种矛盾心理使戏剧编剧在创作过程中举步维艰。

(三)来自文化环境的挑战

近现代以来,我国的戏剧创作陷入这样的怪圈,即戏剧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但是传达出来的人文气息却越来越少。受近代文化的影响,戏剧虽然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但同时也成为文化专制主义的一种象征,这种违背戏剧本身发展规律的“有用性选择”将不利于戏剧艺术的长期发展,更不利于戏剧编剧创作。从当代戏剧作品来看,大多作品都不悲不喜甚至索然无味,这不仅是戏剧艺术的严重衰落,更是广大戏剧人的悲哀,只有在戏剧创作中融入更多的灵魂因素才能复兴当代中国戏剧。高行健的《车站》、孙惠柱的《中国梦》、何冀平的《天下第一楼》等这些带有复杂人性的戏剧作品有力的展示了戏剧的舞台性和现代戏剧的新姿态,应当被当代戏剧创作人所借鉴。

二、当代戏剧编剧创作的对策

(一)加强戏剧编剧的自我定位

人不仅具有个体属性同样具有社会属性,马克思关于人的属性有一个经典的论断“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既要有独立的空间也需要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但是人的这两种需求往往出现冲突,因此,保持个体性还是社会性将成为人类生存无法避开的一个话题。在戏剧编剧创作中同样面临着相同的疑惑,在戏剧编剧创作中,既可以从个体角度出发,通过戏剧作品传达对社会、人生的感悟,但是这种戏剧作品只有经得住社会考验才能有存在的价值,也就是说,如果戏剧编剧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应对社会的考验,则可以在创作过程中采取这种自我定位方法。时代的更替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使人们更加关注人作为个体以外的东西,当人类生产力达到巅峰之后,就开始进行新的构想,如人的挣扎、人的迷失等都成为社会共同关心的哲学问题。在这种社会状态下,戏剧艺术也不例外,在关注戏剧作品本身的同时还要关注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与上一种自我定位所不同的是,戏剧编剧创作不再将编剧工作理解为一种职业,而是上升为一种艺术,这种艺术形式要与社会主流文化保持一致性,这种艺术定位更多的是对社会的新思考,与个体性自我定位相比,社会性定位所创作出来的戏剧作品更加单纯。

(二)强化戏剧编剧的体认意识

对于戏剧编剧创作而言,不一定非要展现普世价值,应当以一种超脱的观念来进行重新的思考,面对前方的十字路口,戏剧编剧群体应当努力拨开体制、经济、文化带来的迷雾,去寻找新的创作方向。作为编剧应当不应当仅仅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方面下工夫,更应当努力辨识观众的欣赏趣味,正视戏剧艺术的创作初衷,使自己的戏剧作品既能受到观众的青睐,又能体现出强烈的艺术性,这也是当前体制环境下戏剧编剧创作的唯一出路。面对当前戏剧编剧体认意识中的集体无意识状况,作为编剧团体的一员应当摒弃机械复制,关闭自身的惰性基因,积极发扬和创新意识,借以彰显自己有别于他人的智慧成果。例如,在戏剧编剧创作中,惠州创作成果丰硕,采用东江客家地区人民所熟悉、喜爱的经典山歌、渔歌,并反复吟唱,唱出新老客家的人文精神和山歌生生不息的传承历程。李占元创作的《三个红包》、《二狗进城》,黄洁端创作的《大楼对面的爱情》,彭琼香创作的《公寓里的歌声》,姚庆彩创作的《保洁员与保安》,付雪梅创作的《这个包》,曾荣玲创作的《玉兰花开》,李小惠创作的《老鼠搬家》等,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生活气息浓郁,从不同视角和层面反映了新时期人们的精神风貌和火热的生活。这些作品,有思想有内涵,思其当所思,畅其当所言,塑造了一个个具有典型性格的形象,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作品,在国家及广东省的戏剧赛事中为惠州赢取了骄人业绩。

(三)提升戏剧编剧的艺术教育

当今社会鲜有成功的艺术作品问世,而且屡受评论家诟病和观众吐槽,究其原因,与编剧创作人员本身艺术素养的确实并非无关。21世纪以来,戏剧文化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有了显著的提升,但同时也为戏剧艺术教育和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只有科学的人才培养体制才能孕育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编剧创作人才。社会现实使我们意识到,戏剧编剧数量上升的同时并未带来人才质量的提升,这也显示了戏剧教育的缺失,而且戏剧教育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人文培养、独立意识、创新精神三个方面。因此,高校在培养戏剧编剧人才时应当从这三个方面加以改进,使培养出来的编剧人才根据人文性、独立性和创新性。此外,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应当走出以下误区:一是社会需求与高校教育之间的认识误区,努力培养被社会所需的戏剧艺术工作者;二是就业与艺术创作之间的误区,就业与戏剧艺术创作并不是相互矛盾的,在高校教育中应当注意协调就业与创作之间的地位关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戏剧创作具有时代的新特点,戏剧编剧创作所面临的来自体制、经济与文化的挑战,皆是当代戏剧编剧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戏剧编剧在创作过程中应积极应战,抓住机遇,加强自我定位,强化体认意识,提升自我的艺术素养,改进当代戏剧创作手法,不断创新,在保持戏剧本质的艺术特点的同时主动迎合大众需求,从而提高戏剧创作水平,促进当代戏剧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尹伯康.湖南当代戏剧编创纵横谈[J].艺海,2015(05).

[2]储兆文,田翠花.戏曲编剧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戏剧,2012(02).

[3]张标.论中国当代戏剧编剧创作面对的挑战[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4.

猜你喜欢

体制戏剧建议
有趣的戏剧课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戏剧类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