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莫言英译作品的译介效果看中国文学“走出去”
2016-05-14张炜炜
张炜炜
摘 要:随着我国文化水平的不断进步,我的英语作品水平也不断提高。尤其是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就说明莫言的作品翻译过程中译介效果良好,并且翻译的文章与原文比较相符合,跨越并不大,从而能够使受众更好地了解到作者的真实情感。而且,译介效果良好的目的就是促进中国文学“走出去”,这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目标。本文通过研究莫言英译作品译介效果,可以提出加强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策略,从而促进中国文学的发展。
关键词:英译作品;译介效果;译介主体、内容、途径、受众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7-0092-01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不断发展,推进莫言英译作品走向国外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目标。而且,通过翻译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可以更好的促进各国文学交流,从而促进各国文学的发展。所以总的来说,译介文学可以更好的了解他国文化,还可以更好的促进本国文化的提高。当然,我国现在的译介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国的文学家能够更加重视存在的问题,并且积极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从而促进译介效果的提高,这也是推进我国文学作品“走出去”的重要途径。
一、译介效果研究
译介效果良好就说明翻译活动能够更加符合原文,这也意味着翻译活动变动的尺度较小,这样也可以更好的保障文化的传播效果。文学译介是文化传播行为,通过对他国文章或者是文学作品的翻译,从而可以更好的了解更多国家的文学知识。当然,翻译活动的尺度决定了译介效果,二者是相互联系的。
而且,影响译介效果的因素也比较多,这也使得译介效果不能够更好的表达作者实际情感。一旦翻译家理解不到位,有可能就会使得翻译脱离原文,从而使得译介效果不尽如人意,这样也会影响到作家的实际水平以及文学作品的实际传播力度,同样也会影响到文学作品走向全世界。
二、莫言英译作品译介效果
1.莫言英译作品译介主体、内容、途径和受众。莫言英译作品的主体是美国著名的汉学家葛浩文,这也使得莫言的英译作品可家具有专业性,同时也可以更加准确的将原文呈现在美国读者面前。莫言英译作品的译介内容有:《红高粱》、《生死疲劳》等多部小说。而且,莫言英译作品的译介途径多种多样,其中一部《红高粱》就是通过拍摄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部作品。而且,根据莫言英译作品译介受众来看,他们大都是西方受众,这也说明莫言的文学作品受到了西方人的好评以及认可。
2.莫言英译作品译介效果。莫言的英译作品在国外获奖,并且得到了国外的很多文学家的认可,这也说明莫言英译作品译介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目标。而且,在世界图书馆中,收藏了莫言的多部作品,这也表明莫言英译作品受到了高度的认可以及赞同,其作品的译介效果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仅如此,莫言英译作品专业人士受重量非常大,这也使得莫言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英译作品普通受众量、销售量都非常高,这也体现了莫言作品的影响力之大。
三、加强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效果策略
1.重视译介效果。因为译介效果体现出了作品翻译是否符合原文,能否全面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如果作品译介效果比较差,那么就无法更好的将原文呈现在读者面前。换句话来说,只有译介效果好,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中国文学的感染力,并且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作者的实际心理以及原版文章的实际内容,这样也可以更好的让读者了解到文学的魅力,从而使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2.建立反馈机制。在中国文学翻译过程中,还要及时的建立反馈机制,这样才能够更加及时的了解到受众的需要,同时还可以更好的改进翻译内容,从而提高译介效果。而且,良好的反馈机制也可以更好的反映出文学作品的不足,从而通过及时的弥补不足从而促进中国文学的完善。当然,反馈机制也可以更好的传达受众对于文学作品的真实感受以及个人意见,这样也是促进文学作品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建立反馈机制也是加强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重要途径。
3.科学选择译介主体、内容、途径和受众。因为影响译介效果的因素比较多,这就需要能够通过科学的选择来促进翻译效果的提高。当然,良好的翻译工作离不开优秀的翻译人员这也需要中国能够更加培养优秀的翻译人才,从而更好地促进翻译工作的进行,以此来提高译介效果。所以,莫言文学作品在翻译的过程中能够科学选择译介主体、内容、途径和受众,这也是促进莫言文学译介效果良好,从而促进中国文学走向全世界。
四、总结
因为莫言英译作品译介效果良好,所以才会使得文学作品享誉全世界。那么,从莫言的实际情况可以知道,要想将我国的文学作品走向全世界,就必须使得我国文学作品在翻译过程中,不出纰漏,并且能够符合原文意图,恰到好处地表达作者主旨。这就使得中国必须培养翻译人才,以此来提高译介效果,并且不断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译介效果的提高,这样才能使得中国文学走向全世界,从而带动中国文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明星.莫言作品的世界影响地图——基于全球图书馆收藏数据的视角[J].中国出版,2012(06).
[2]田中洋.大众传播学理论[M].长沙:岳麓书院,2002.
[3]王俊燕.影响中国文化融入全球化的原因探析[J].阴山学刊,2011(04.
[4]李春生.网络传播受众心理分析及对策[J].今日科苑,2008(10).
[5]孙艺凤.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策略[J].中国翻译,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