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书法艺术中的审美与鉴赏

2016-05-14李娇娥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9期

李娇娥

摘   要:在中国书法艺术越来越受大众喜欢和追捧的当下,书法创作却出现了哗众取宠、立意标新和脱离传统的诸多严重问题,从而对书法欣赏带来了审美方面的误导,本文从两个方面入手,浅谈了如何正确认识书法艺术的外形美和内在美的问题,旨在有效地对书法作品的鉴赏提供经验和方法。

关键词:书法鉴赏;书法创作;审美风尚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7-0050-0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几经兴衰之后仍然大放异彩,而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向来独占鳌头。中国汉字,从一开始被书写,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一种集体审美程序,有造型,有节奏,有韵律,有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的独特性,从一次又一次的演变和渐化中,一定程度上代表和推进了中国文化的美学品质。历代的书法大家也都一定是书法鉴赏家和书法评论家。一个有志于学习书法的人,更是要懂得通过观摩书迹和碑刻去领悟书法家所采用或创造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借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一个人的审美格局,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他对书法理解的深浅和书法成就的高低,因而,一个书法爱好者,只有通过逐步学会分析和鉴赏书法作品的能力,取长补短,才能少走弯路。

一、观外形,知变化,盯重心

所谓“形”,包括字的笔画、结构、布局等多个方面,字的笔画长短、粗细、浓淡要多变而适宜,康有为在《广艺双楫?十六宗》中,提出了十条评论标准,即所谓“十美”,而前四条就道尽了书法外形的玄机:“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辉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很显然,不拘泥,不拖沓,不胆怯是书法创作的基本要领。对于一个汉字而言,尤其是一字之中的相同笔画,在字中不能长短、粗细、浓淡一模一样,应该而且必须要有所变化。比如“多”字的四撇,唐太宗认为,应该:“一缩,二少缩,三亦缩,四须出锋。”这里所说的“缩”,就是笔势收缩而不伸展,含有“短”的意思,“锋”就是笔势伸展而不收缩,含有“长”的意思。否则,字形就显得死板单调,无艺术性可言。当然,书法字体在变化之外,还要讲究法道自然。王羲之说:“自然宽狭得所……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因而,最好的书法作品,都讲究字迹的大小方圆错落多姿,粗细轻重节奏灵活。但书法作品,纵然万千变化,却都离不开一个“重心”,精湛的书法艺术,咋一看,像是潦草飞舞,乱无章法,但只要细究,就会发现,每个字都是欲倒而不倒,欲飞而不飞,都有重心,且重心在一条线上,逐行看下来,便会发现稳健如新。因此,要判别字的重心如何,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就是把纸竖起来,看看它有没有“倒塌”, 能否给人以稳健的感觉。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犹如一幅好的山水画,它必然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气势连贯,笔虽断而意却连,汁白以当黑,疏密得当,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领意态,明背景,晓流派

康有为在“十美”的后六条又说:“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发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这就谈到了书法艺术中的神韵问题。所谓“神”,指的是外形中内在的精神,包括笔力、气势神态、情感等各个方面。因此,鉴赏书法作品,不仅要看一点一画、一字字和整幅字的外形,更要看它的笔力、气势、神态,不但要外形美观多姿,还要内在奕奕有神。中国的书法具有象形性,王羲之把“横”比喻为“如孤舟之横江诸”,把“竖”比喻为“若春笋之抽寒谷”。因而欣赏书法,我们可以跟着创作者的笔调,感受原作者运笔的方向和角度,笔锋的着力点以及提按的轻重缓急,笔端的走势和力度变化,笔划之间的联系和向背,笔划的相互扶持和相互呼应,领会草书的风驰电掣、偃仰盘旋,真书的持重端庄、规行矩步,行书的从容婉约、疾徐如便,从而把握到书法的活力、意趣、风格和境界。

除了单纯的看字之外,鉴赏书法还要结合创作者的创作背景,从而领略作者的意图。同一个书法家可以由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情而写出不尽相同的甚至截然不同的作品来,如颜真卿中期写的《多宝塔碑》,是在和平环境的得意之中写就的,字势端重浑厚,清晰悦目,成为楷书中的代表作;他晚期写的《祭侄文稿》则是在朝廷岌岌可危,侄儿不幸身亡之中写就的,悲愤之情夺腔而出,于是,出现了笔画浓淡、疏密、大小不一,甚至涂涂改改的粗犷、潇洒的风格,成为行书中的代表作。因此,一定要把作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评论和欣赏,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至于书法流派,则是书法之外的理论知识,涉及到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而且自成体系,自从南朝宋羊欣的《采古来能书人名》开始,以后各个朝代几乎都有这样关于书法流派的著作,例如对书体演变历史的研究,论及了大篆、小篆、八分、楷书、行书、章草、今草等书体的产生、发展、变化以及概念、特点等各个方面,系统而全面。这些是鉴赏书法的辅助知识,可以有效提高我们对书法的认知和理解,属于书法研究的一个层面,这里不再赘述。

总之,一个社会必然有一个社会的风尚,这种社会风尚也必然会影响我们对于书法的审美格局,如汉魏时书论中的“尚象”、晋时书论中的“尚韵”、唐时书论中的“尚法”、宋时书论中的“尚意”等等,无一不是对各个时代书法艺术实践中审美风尚的总结,但万变不离其宗,人们对美的追求千百年来总有共性,所以,以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来引导艺术,指导书法创作的实践,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书法艺术的发展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