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和技法在油画创作中的运用研究
2016-05-14陈发明
陈发明
摘 要:油画创作是表达人内心世界的一种艺术形式,其创作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情感和技法是油画创作质量的关键因素。油画作者通过色彩、线条及内容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并借助技法将情感融入其中,以引起欣赏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笔者从油画创作入手,分析情感表达和技法运用在油画创作中的形式及重要性,并提出情感和技法在油画创作中的统一,以期对油画创作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油画创作;情感;技法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7-0049-01
油画作为当前艺术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是油画作家情感表达的载体,而油画创作过程正是油画作者将个人情感与技法相统一的过程。一幅好的油画作品饱含作家真实且深刻的情感,展现作者的个性和意志①,同时一个优秀的油画家既要具有良好的绘画基本功,又要善于观察并体验生活,才能保证一幅作品充满生活中的活力,才能让油画作品真正来源于现实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成为一种生活中的艺术。情感和技法是油画创作的两个重要因素,只有将二者有效结合才可创作出引发欣赏者共鸣的油画作品。
一、情感在油画创作中的表达
一幅感染读者的油画作品,必须具有一定深度的思想和真实的情感,也只有这样的思想和情感才可引起欣赏者的共鸣②,带着他们走进油画作品中,从色彩、线条和创作内容3个方面切身感受画家的思想和情感,以感知油画作品里表达的真实情感和意义。
1.色彩。色彩作为油画作品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油画作者抒发自我情感最为核心的因素,是油画创作的灵魂所在。毕加索,一位优秀的油画家,其创作的油画作品就是运用色彩的典型代表,在《人生》这幅油画作品中,通过灵活运用色彩表达对人生的感悟,用深蓝色表达生活中孤独、孤老、贫困的苦难;后来,油画风格有一定转变,但油画中人物依旧表情冷漠,但开始通过色彩重视人物的人性,并注重作品中的和谐与美感,色彩中有厚薄、有深浅、有亮暗,油画家也正是运用色彩的这些特点增强油画的表现力,并借助色彩变化表达油画家情感的变化,赋予油画作品一定的精神内涵,融入作者对油画作品中色彩的思考和独特视角。
2.线条。线条作为油画作品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是油画作者表达不同情感的一种常用形式,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可使油画作品更丰满,更有延伸感,可达到良好的画面效果。线条是油画作者表达自己情感和个性的重要方式,油画家席勒就是惯用线条表达内心情感的代表,在《干洗房》作品中,每一个线条都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震撼,整幅画呈现出很强的艺术画面,营造出一种紧张压抑的气氛,具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意识,将油画家内心的情感真实呈现在欣赏者的面前。
3.创作内容。创作内容作为油画作品的主题,是油画作者表达重要历史事件、记录生活点滴、伟大的、平凡的等等均可作为油画作品的主题。但一幅好的油画作品并不局限于主题,重要的是在这个主题下油画作者的情感投入和创作技法。世界上很多经典名画就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表达油画家对当时时代背景的真实情感,同时具备很强的时代特征,如达维特的《马拉之死》,这幅油画作品就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和价值。
二、技法在油画创作中的运用
技法是油画创作的基础技能,一个只有油画创作艺术情感而无创作技法的油画作者,很难创作出好的油画作品。在油画作品创作中,包括点、线、面、肌理、空间等基本技法,摆、挫、扫、拉、刮等基本技巧。结合油画创作的发展历程来看,油画创作源于蜡画法和蛋胶画,随着时间的积淀,油画创作技法逐渐完善,当前大致分为透明薄涂画法、不透明薄涂画法和融合南北技法的折中画法3种。油画创作中,每一个技法都有自身的特点,充分展现油画家的内心情感和品格,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三、情感和技法在油画创作中的统一
油画创作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创作技法是基础和前提,油画家在掌握技法的基础下,将自己所见、所感、所体会的真实情感呈现在画中。油画家的真实情感及个人修养关系到一部作品的艺术价值,借助娴熟的创作技法,感悟生活,体验生活,将个人情感运用创作技巧真正融入到油画创作中,以使油画作品呈现主管和客观的统一。优秀的油画家一定是在不断感知和体验生活中将素材和情感展现在作品中,并以创作技法进行物化,将真实情感和技法有效统一,以产生优秀的油画作品。
四、总结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不断发展,油画作品逐渐呈现多种风格,创作思想也呈现多元化③,但无论油画怎样变化,真实情感流露和技法运用是油画创作中最基础的部分,将两者真正统一方可实现油画作品的有效表达,以不断创作出优秀的优化作品。
注释:
①梁水兰.油画创作探析——油画创作的教学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1(11):166-167.
②宋海永.浅谈油画创作中作者主观情感的投入与控制[J].人文天下,2015(02):104-105.
③芦甲川.中国当代油画家的群体意识与油画创作风格演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版),2013(01):98-10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