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秦观词的悲怨美

2016-05-14裴文慧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秦观宋词

裴文慧

摘   要:秦观词作风调婉约清丽、辞情兼胜,有“女郎诗”之称。文章立足于秦观生平和其所处时代,分析其词中悲怨的产生原因及其词利用主题、意象、章法所传达出的悲怨之美。

关键词:秦观;悲怨美;宋词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7-0001-02

秦观(1049-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少豪隽,慷慨溢于文辞,喜读兵家书。他以文学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诗、词、文皆工,而以词著称。词作风调婉约清丽,辞情兼胜,有《淮海居士长短句》。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秦词向来享有较高的评价。笔者以为,“悲怨”与“悲美”堪称秦词特色,值得集中探讨。所谓“悲怨”即对某一种行为和事件的悲愤与怨情是主体在现实生活中灰色情绪的文学表达;;“悲美”即以悲为美,指文学艺术的接受者对文学形式中蕴含的悲哀所进行的审美追求与欣赏。今天,我们就此,研究秦观词中所蕴含的悲美与悲怨。

一、秦观词悲怨美的成因

一切问题研究的出发点总是从原因入手,只有知道因,才好导出果。因此,笔者分析了秦观词悲美和悲怨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种,其一:天灾人祸对其心灵的影响;其二:文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其三:文学感伤传统的影响。

关于第一点,具体来说就是秦观所处的社会背景和他自身的心理基础,从秦观自身出发来说,秦观在《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诗写道:“我宗本江南,为将门列戟。中叶徙淮海,不仕但潜德。先祖实起家,先君始逢掖。议郎为名士,余亦黍词客。” 由此可知,秦观的祖辈一代虽然皆为武官但随后渐渐弃武从文。兴许是世家宗族的观念影响或者是宋代科举制度和文人风尚的影响,秦观自幼就受到科举取士思想的影响,其父“具言太学人物之盛”且称赞王观及其弟“有高才力学”“闻而心慕之”并要求秦观博览群书,以至于秦观“一见辄能诵”“取经、传、子、史,书之可用者”自编为《精骑集》”但是秦观志向并非如此,他更喜欢祖辈立功疆场的气魄,陈师道在《秦少游自序》中写道:“往吾少时如杜牧之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读兵家书,乃与意合,谓功誉可立致,而天下无难事。”都说文是作者心境的写照,笔者想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这种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情必将对秦观词的创作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秦观词中出现的悲怨就显得情理之中。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谈到“少游以绝尘之才,早与胜流,不可一世;而一谪南荒,遽丧灵宝。故为词,寄慨身世,闲情有雅思,酒边花下,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乱,悄乎得《小雅》之遗,后主而后,一人而已。……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由此可以看出,身世的浮沉和一生不得志的悲哀命运必将对秦观词产生强烈的影响。

另外生于宋仁宗皇祐元年,卒于徽宗元符三年,的秦观经历了北宋神宗、哲宗两朝,在这期间王安石变法渐次失败、旧党重新走上政治舞台又再次退出的时期党争不断且社会危机日益加剧,统治层的内部斗争也日益激烈。除此内患外,宋王朝始终处于强敌的威胁之下,北宋时期辽和西夏经常骚扰边境,无力制止的宋王朝就以每年供给巨额岁币的条件求得妥协。这种内忧外患的时代困境,也成为拥有爱国豪情的秦少游的心中的重负,也是他不得不面对的话题 ,所以有“顾今二虏有可胜之势,愿效至计,以行天诛,回幽夏之故墟,吊唐晋之遗人,流声无穷,为计不朽,岂不伟哉!于是字以太虚,以导吾志。” (陈师道《秦少游字序》)。很多人说读宋朝文人的诗文,很容易感受到严谨、深沉的特征,翻阅少游一生心血所结的《淮海集》,我们也不难发现他同样也在用这种宋代文人普遍的的方式面对相同的时代困境。

而第二点文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则是从汉末魏晋时期就开始的,而到宋代这种自觉就更加深入了,在此笔者就不多加赘述。

第三点文学的感伤传统,这种传统不好追溯源头,但是无论是在《诗经》里还是到后来的《离骚》这种感伤都随处可见。司马迁在《史记》中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另外韩愈在《荆潭唱和诗序》中也写道:“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至若王公贵人,气满志得,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而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有:“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由此可见中国文学的悲慨传统,而作为一个一生抑郁不得志的文人,秦观是做不到独善其身的,他也必将和众多文人一样,用诗词排解和抒发自身难以排泄的苦闷。

二、秦观词悲怨美之表现

而秦观在表达这种悲怨营造这种悲美时又是从那方面入手的呢?下一个问题,笔者想论说秦观在表达这种悲怨营造这种悲美时又是从哪方面入手的。读完其词,笔者关于此,总结了三个方面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考虑,即:意象、章法和主题。

首先,在意象选择和意境创造上,秦观的词作擅长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景意象,抒发迁客骚人的深悲巨痛,营造出萧瑟凄厉的“有我之境”。尤其善于因情而设景,借景而抒情。秦观总是通过外在清冷凄迷的景物,折射内心哀伤愁苦之情致,从而创造出凄美感人的艺术境界,达到悲美的意境。代表性作品是他流放郴州期间所写的《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篇词特别是最后两句,因景设问,尤其沉痛地表达出自己远离朝廷、谪放天涯地无奈和悲愤。另外这首词作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几乎所有的感情,都是通过富有特色的景物描摹渲染出来的,从而深切地凸显出词人难以抑止地悲怨情绪。“失”、“迷”表面写景,实质蕴含着作者人生前途的迷茫何怅惘;“望断”更显示出急切盼望而终至失落的处境。“可堪”两句王国维解读到:“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秦观他将“孤馆”、“春寒”、“杜鹃声”、“斜阳暮”等一系列具有浓郁凄清情味的典型意象巧妙地组接在一起,再加上用“可堪”、“闭”等拙重地词汇;“幸自”、“为谁”等虚词的连接,进一步强化了其词本身的愁绪与悲情,给人一种哀婉、悲戚的悲美审美体验。

除此之外他还追求意象的精致幽美,自然景物多写寒鸦、垂杨、芳草、斜阳、残月、远村、烟渚等;摹建筑器物,则是驿亭、孤馆、画屏、银烛之类。近人赵尊岳《填词丛话》卷一评析秦观词用字之妙,说:“淮海即好丽字,触目琳琅,如‘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一‘映,一‘低按,一‘小字,已经驱使质实为疏秀,人见其风度矣。”他以柔婉精炼的笔触,传达出凄迷朦胧的意境给展现悲怨的气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在章法结构方面,受柳永影响,他创作了大量慢词且他把令词中含蓄缜密的韵味带进慢词长调,使词显得跌宕有致,包蕴深层。如《望海潮》:“(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这样的长调作品他写来不是平铺直叙,一览无余,而是重在意象之间的连贯和情意的流动,他就是这样通过物象画面的推移、变幻,将复杂深挚的情感曲折地表达了出来。另外让人叹服的是,他能在词作本身传达出的情感哀怨和意象凄楚的基础上加以慢词创作,更加体现哀婉特质,可以说,这样的结合将词的悲怨和悲美的审美感受发展到了极致。

至于主题方面,秦观词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多表现男女恋情、伤春悲秋之作,缠绵悱恻,凄婉悲凉。后期词,主要抒写贬谪流放的痛苦心绪,情调更为凄楚,愈来愈趋于低沉哀伤。秦观词的虽内容相对狭窄,但胜在有抒情深度,而且带有十分鲜明的个性悲怨色彩。无论哪个时期,都体现了其“女郎诗”的本色。(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之二十四)

笔者认为正是由于其自身的身世经历和感伤主义传统才塑造出秦观词独一无二的审美体验,而这种审美体验主要来源于上述意象、章法、主题三方面。读者在读秦观词时总会通过这三方面感受到其中传达出的无尽悲怨,而意境的精致,情感的浓烈又克制,章法上的新颖独到,又使读者读来能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强烈共鸣以至产生悲美的审美体验。

三、小结

秦词是秦观的心灵和情感的真实呈现。纵观秦词,无论是少年的疏放温软,轻愁朦胧;还是后期的抑郁沉重,悲戚绝望。词风都始终细淡朦胧、凄清扬厉。

叶嘉莹先生在《论秦观词》中这样评论秦词:“花外斜晖柳外楼,宝帘闲挂小银钩。正缘平淡人难及,一点词心属少游。” 秦观词凄怨清丽又不失含蓄回旋,有超尘绝伦、深厚隽永,使人百步回头的清婉韵致——即“悲美”。也难怪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一推誉其“首首珠玑,为宋一代词人之冠”。我们对于秦观悲怨美的揭橥,或可以丰富秦词研究,为宋词美学研究的深入添砖加瓦。

(拙作承刘嘉伟副教授指导,特致谢忱!)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PZY2015A008)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秦镛编(清).淮海先生年谱:古本A清嘉庆间刻本[M]..

[2]徐培均.淮海集笺注(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3]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C].上海:扫叶山房,1915.

[4]陈师道.后山居士文集(卷十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5]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秦观宋词
宋词里的中秋月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
品读宋词
【重点】古代诗歌阅读:宋词
雷州遇苏轼
秦观:人生比诗词忧郁
什克洛夫斯基诗学视野下的秦观《满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