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修饰语语序类型的认知解释

2016-05-14申莉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9期
关键词:类型认知

摘 要:从语言类型的角度看,汉语属于SVO型语言,但是汉语的修饰语语序又表现出了SOV型语言的特征,这种“异质”导致了留学生学习汉语修饰语时频繁出现偏误,他们总是把汉语修饰语(包括定语和状语)放在中心语的后面。汉语修饰语前置这样的特性必定有其人类认知原因,因此,笔者希望通过从语言的语序类型和认知解释等不同的视角对汉语修饰语位置做出分析,以利于汉语教学。

关键词:修饰语语序 类型 认知

20世纪上半叶语言学界主要采用了李方桂对汉藏语系的类属划分,认为汉语属汉藏语系。采用这种观点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和文化的影响是单向的,在研究汉语以及壮侗语、苗瑶语之间的关系时,将焦点放在汉语对于这些语言的影响上面,忽略了这些语言对汉语的影响。Paul K.Benedict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东南亚文化流”这个观念。他认为,史前时代长江以南广大区域(包括现在的海南岛、云南、四川、广西、贵州、广东、福建、湖南、江西、浙江、台湾、中南半岛)长久以来居住着众多的民族群体(包括使用孟高棉语的族群、使用南岛语的族群、使用汉藏/藏缅语的族群),他们在文化上是平等的,不同的民族之间必然有着文化和语言上的相互接触,因此文化的流向不可能是单向的。以此类推,语言的影响也不可能是单向的。这种观点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汉语修饰语语序的类型异质,但要搞清汉语的修饰语语序类型异质的原因还需从认知视角来考察。

一、语序类型学视角分析

从语言事实上来看,一般来说,汉语的修饰语(定语、状语)都在中心语的前面。比如:

(1)关于历史的 无聊的书。

(2)从昆明来的 很漂亮的朋友。

(3)他常常跑步。

Greenberg对语言类型归类时,使用了基本语序类型这样的用语,他指出“绝大多数语言有几种语序变体,但总有一种是占优势的语序。从逻辑上来看,有六种可能出现的语序:SVO,SOV,VSO,VOS,OSV和OVS。然而,在这六种之中,只有三种通常作为优势语序而出现。其它三种则根本不发生或极为少见,它们是VOS,OSV和OVS。其共同点是宾语处于主语之前。”[1]按照他所提出的语言共性第一条“带有名词性主语和宾语的陈述句中,优势语序几乎总是主语处于宾语之前。”[2]汉语采用S-V-O的语序,是采用了优势语序。Greenberg做的语言调查中不包括汉语,未对汉语属于哪种类型的语言做出明确的论述。但根据汉语S、V、O的位置,我们可以判断出汉语应属于SVO型语言。

Greenberg提出了划分语序类型的三种标准:第一是使用前置词还是后置词,分别标作Pr和Po。第二是带有名词性主语和宾语的陈述句中主语、动词和宾语的相对顺序。第三是表示性质的形容词与名词的相对位置,形容词位于名词之前的优势语序标作A,名词位于形容词之前的标作N。

I II III

Po-A 0 1 6

Po-N 0 2 5

Pr-A 0 4 0

Pr-N 6 6 0

Greenberg认为,此表正确地反映了世界范围内的这几种类别的相对频度,SVO型频度最高,SOV型也常见,VSO型则少得多。汉语属于SVO型,是前置词语言,根据第一和第二条标准,我们知道,汉语是SVO型语言中的Pr-A。

在对修饰语语序进行分析时,Greenberg指出,SOV型语言属于“修饰语-被修饰语”的语序,动词宾语置于动词以前,从属的所有格置于名词之前,副词置于它所修饰的形容词之前。根据语言事实,汉语修饰语语序符合SOV型语言修饰语在被修饰语之前的特点。汉语修饰语位置与SOV型语言一致,但是汉语大量使用前置词和宾语在动词之后的特点又与SVO型语言一致。可以说汉语既有SVO型语言的特点,又有SOV型语言的特点。还可以说,汉语是不稳定的SVO型语言,其中表现之一就是定语和状语的前置。

根据刘丹青(2002)的论述,作为修饰语成份的状语、定语(包括领属语、指示词、数词、形容词等)是语序类型学中的重要参项。[3]有的对划分语言类型有重要作用,如领属语、指称词、数词等,有的虽然对划分语言类型没有大的帮助,但能帮助认识语言的某些重要特点。从某种程度来说,汉语具有独特性,汉语是人类语言中少有的所有的定语前置的语言。语言学家主张,对定语不能一概而论,领属语、形容词、指称词、关系从句作定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领属语定语是重要的语序参项,通过领属语的位置能够确定语序类型,指称词也有类似的作用,而形容词定语是重要的语法成份,但语序表现不稳定,常常会有变化,它会常常不跟随领属语定语处在同样的位置,而是跑到相反的位置。比如OV型语言的欧亚大陆之外的一些语言和藏缅语中,它常常不跟领属语定语同在中心名词前,而跑到名词后;VO型语言的俄语、德语、英语、苗瑶语、汉语中,它又常常不随领属语定语后置,而跑到名词的前边,其中不少语言领属语定语后置。

二、汉语修饰语语序的认知解释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来看,语序表达是对客观世界认知的临摹。人类不同的认知策略决定了不同的语序表达方式,以张敏和戴浩一为代表的语言学家认为汉语的语序表达体现了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的临摹。张敏(1998)指出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有“移动自我”(moving-ego)“移动客体”(moving-object)两种认知策略,“移动自我”是移动认知主体的身体逐渐接近某个客体,因此首先接触到的是整体的东西,逐步靠近所认知的客体本身。“移动客体”则是我们所认知的客体自己逐步从包容它的一个个大的客体中移动出来,因此,首先接触到的就是所认知的客体本身,逐步看到整体。他对比了汉语和英语的时空表达,认为汉语中时间和空间从大到小的表达方式正是因为汉语采用的是“移动自我”的认知策略,先看到大的客体而后看到小客体,而英语时空表达从小到大的方式正是由于英语采用的是“移动客体”的认知策略,先看到小的客体,逐步看到一级一级增大的客体。戴浩一从认知功能语法的理论框架上,提出了三个认知原则,两个功能原则来解释汉语语序。时间顺序原则(principle of temporal sequence):“两个句法单位的相对次序决定于他们所表示概念领域里的状态的时间顺序”。“次序像似动因”(Iconicmotivation of order)。空间认知原则,从大到小空间关系的描述,采用了“移动自我”和“移动客体”的认知策略。时间范围原则(principle of temporal scope):“如果句法单位X表示的概念状态在句法单位Y所表示的概念状态的时间范围之中,那么语序是YX。”这是空间认知原则的隐喻引申。两个功能原则:信息中心原则,句子的前提部分在前,断言部分在后。(话题先于说明);焦点原则,焦点成份趋于处在句子的开头。焦点原则和信息中心原则核心是把要传达的重要信息放在句尾,使得听话人更容易克服人类有限的记忆空间。语序上要区分自然语序和焦点语序,自然语序以说话人感知为基础,使说话人容易记忆表达,焦点语序以听话者为基础,便于听话人接收记忆。

刘宁生(1995)提出了汉语偏正结构修饰语前置的认知基础是“参照物”和“目的物”的对应关系在起作用的观点。他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有从“目的物”到“参照物”和从“参照物”到“目的物”两种,汉语的语法形式表现两种都有,但是“参照物”到“目的物”的表达在汉语中占优势。他指出“究其原因,我们的看法是,首先,汉语倾向于由大到小的表达顺序;其次,汉语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的表达顺序。前者侧重于篇章结构而后者偏重于句子结构。其本质是相同的。”汉语“参照物”先于“目的物”的认知原则导致了汉语偏正结构的先偏后正的语序。实际上刘宁生所说的从“参照物”到“目标物”原则正是体现了认知心理学家“移动自我”的策略,由于认知客观世界时认知主体移动自身,首先看到的是“参照物”,逐渐接近“目标物”,从而会有从“参照物”到“目标物”的原则,偏正结构从修饰语到中心语的顺序。而泰语采用的是“移动客体”的认知策略,认知主体首先看到的是“目的物”本身,然后逐渐移动看到“参照物”,偏正结构从中心语到修饰语。

三、结语

通过类型学分析和认知视角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到,汉语修饰语语序有其语序优势和不同认知策略等各方面的原因,有其存在的充分理由。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对语序类型和认知策略的分析,充分认识汉语修饰语语序的特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要能根据语言的类型特点和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去准确把握汉语,最大可能地避免母语的负迁移影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既可以采用归纳法,也可以采用演绎法。归纳法的具体操作可以是对学生的各种修饰语偏误进行汇总,在课堂上分析,点出汉语修饰语语序的主要特征,让学生有意识地去避免错误,使用正确的用法,最终形成习惯,从而促使学生日后学习中偏误的减少。演绎法的具体操作则是先给学生一个理论概念,让学生首先知道汉语修饰语语序的主要特征,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避免语序习得的偏误,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注释:

[1][2]参见Greenberg:《某些主要跟语序有关的语法普遍现象》,国外语言学,1984年,第2期,第45-60页。

[3]参见刘丹青:《汉藏语言的若干语序类型学课题》,民族语文,2002年,第5期,第1-10页。

参考文献:

[1]刀洁.语序的“和谐”与“不和谐”-金平傣语偏正结构的语序类型学分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6):151-156.

[2]柯伟智.语序类型学视野下的汉泰修饰成分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2):70-76.

[3]刘丹青.汉藏语言的若干语序类型学课题[J].民族语文,2002,(5):1-10.

[4]刘宁生.汉语偏正结构的认知基础及其在语序类型学上的意义[J].中国语文,1995,(2):81-89.

[5]Greenberg.某些主要跟语序有关的语法普遍现象[J].国外语言学,1984,(2):45-60.

[6]陆丙甫.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上):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5,(7):1-15.

[7]陆丙甫.从语义、语用看语法形式的实质[J].中国语文,1998,(5):353-367.

[8]孙宏开,江荻.汉藏语言系属分类之争及其源流[J].当代语言学,1999,(2):17-32.

[9]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申莉 北京联合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100101)

猜你喜欢

类型认知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C语言教学探讨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诗性与个性:艾略特认知世界的建构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