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文本翻译策略探究
2016-05-14肖红肖志慧
肖红 肖志慧
【摘要】当前国内关于艺术文献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的需求迫切,但研究却较为缺乏。本文从文体角度出发,通过对“艺术文本”和“翻译策略”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剖析,阐述了各类艺术文献的文体特征,并以设计艺术学领域的专业文本为例,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艺术文本 翻译策略 交际翻译
【Abstract】Facing the dilemma of the high demand of art-themed variety translation and the lack of researches on its translation,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varieties of literatures (or the types ofliteratures) and their matching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he styl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art-themed variety were analyzedspecifically and some examples of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design-themed variety were examined in this study.
【Key words】art-themed variety; translation strategies;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翻译是国际交往中的必经程序。在中国向世界开放的过程中,西方丰富的科学、文学、哲学、艺术、宗教著作都被翻译过来,然而,与外国文学、西方哲学等成熟的学科相比,我国的艺术文献的翻译和研究是相当落后的。
一、艺术文献翻译之现状
在当前为数不多的关于艺术文本的翻译研究中,几乎都集中在美术史和艺术理论的范畴。以范景中先生为代表的外国美术史学者翻译了大量外国美术史著作;以常宁生和沈语冰主持的团队开拓了现当代艺术研究的翻译工作。沈语冰教授也指出:对于中国的美术教育而言,当务之急,仍是做好基础文献的积累工作,有系统、有深度地翻译、介绍西方美术理论与批评的基本著作。由此可见,我国艺术教育对于国外艺术文献研究有着迫切的需求,但由于缺乏英语阅读以及英汉翻译能力的培训,众多艺术学者(尤其是美术史论专业之外的艺术学者)对于国外艺术文献的探索多是取材于翻译成中文的译本资料,而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艺术的国际交流,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艺术学者们的一个难题。
因此,探索艺术文献的翻译策略,不仅能为艺术院校的文献翻译教学夯实理论基础,也能为艺术学者独立从事专业文献的翻译工作提供培训思路。
二、几个概念的界定:艺术文本、翻译策略
要探讨艺术文本翻译策略,首先要搞清楚艺术文本的定义。按照《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的规定,艺术学升级为第13个学科门类,下设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5个一级学科。在国内各高等美术院校,艺术的研究范畴为: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以及戏剧与影视学(主要为影视动画研究领
域)。因此,在本研究中所指的艺术文本,具体指上述四个学科的文献。当然,笔者并不想将本文探讨的“艺术文本”与以研究“艺术文本的结构”而饮誉世界的艺术理论家尤里·洛特曼所指的艺术学概念艺术文本相混淆。笔者无意从艺术学角度剖析艺术文本、艺术品等概念理解,而是希望从文体的视角出发,探讨艺术类文体的文本所承载的功能特点和语言特征。
文体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翻译界关注的焦点。著名翻译家刘宓庆教授在《文体与翻译》一书中强调,“译者必须熟悉英汉各种问题类别的语言特征,才能在英汉语言转换中顺应原文的需要,做到量体裁衣,使译文的文体与原文的文体相适应。”但遗憾的是,在通常的文体分类poetry,narration,description,exposition中,并没有适合于艺术文本的特定语体类别。在各类关于文本翻译的特点和技巧的研究中,较为多见的是关于科技文体、新闻报刊文体、应用文体等的翻译策略,很难找到艺术文体翻译的研究。在《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对于文学作品进行了界定:“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工具,以各种文学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的著作。”而其余文体皆归属为非文学文本。
在笔者看来,艺术学范畴中,艺术学理论领域的文本,多以艺术史论和艺术批评文章为主,文本特点归属为叙述文体和论述文体,可参照《文体与翻译》一书中对于叙述文和论述文的文体特点和汉译要点来进行翻译学习和训练。而美术学(造型艺术)领域的大部分艺术文本则是属于文学文本,此类文本的翻译目的在于传达艺术作品的特色意蕴,实现艺术作品的跨文化交流。而设计艺术学领域的艺术文本则具有界于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之间且以非文学文本特征为主的复杂属性。限于篇幅,本文主要探讨设计艺术学学科文献的文本翻译特征。
“翻译策略”一词从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在我国翻译研究中。《上海翻译》主编方梦之教授对翻译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类别研究:归纳出传统型翻译策略、理论型翻译策略和实践型翻译策略三大类。其中传统型翻译策略有直译、意译和音译。理论型翻译策略分为语言学派策略和文化学派策略两种,包含忠实翻译和语用翻译、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以及归化、异化等。实践型翻译策略是从大量翻译实践中不断萃取的实践型策略,例如解释性翻译、深度翻译、零翻译等。而华中师范大学熊兵教授认为,翻译策略是翻译活动中,为实现特定的翻译目的所依据的原则和所采纳的方案集合。翻译策略分为异化策略和归化策略,前者是原文作者取向的,后者是译文接受者取向的。
三、艺术文本的翻译策略应用
根据设计艺术学领域艺术文本的文本特征:其内容多为反映客观事物现状、材料详实;语言逻辑性较强且朴实明白;所传达给读者的是科学真实和实用功能的信息价值。笔者认为,设计艺术学领域艺术文本的翻译原则应遵循语言规范、词语搭配符合逻辑、表达清晰简明、符合一般的语法规范以及译文匹配原文的单义性等。结合上述翻译策略的分类界定,具体的翻译策略可使用“直译”的策略,即采用目标语文本的语法结构,根据原文本的上下文语境翻译词义,尽力忠实于文本的基本含义。但这里所说的“直译”并不是“逐字翻译”,它是指在恪守英语语法规则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翻译技巧,例如增词、减词、转换词性、调整语态等来过渡到以意群或句子成分为单位进行的翻译。同时,也要考虑译文的读者群体是艺术类工作者,他们的语言习惯多偏向于文学表达,因此,在直译的基础上,需要结合艺术行业的用词用语习惯,对译文进行表达梳理。这就会使用到英国翻译家彼得·纽马克所提出的“交际翻译”的策略。交际翻译的方法允许译者重新安排原文的句子结构,使用更为常见的词语和搭配形式,这样,译文的意思就会更加清晰流畅,读起来就会更加通顺易懂。
按照上述艺术文本翻译的指导原则和翻译策略的选择方法,笔者建议在进行艺术文本,尤其是设计艺术学领域艺术文本翻译时,首先需要根据语法规则完成对句子中单词、词组和句法的整体理解,在译者正确、完整地理解了原文含义之后,再根据艺术行业的用语习惯对于直译的句子进行表达梳理,使之能成为语句通顺、含义明确的中文句子,达到交际翻译的目的。
例1:In expanding design awareness to include the multiple contexts of design,particularly ecological systems, there is a potential pitfall.
原译:在通过去涵盖多样设计背景环境而去扩展设计意识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潜在的陷阱。
改译:在设计中要尽可能的具备多样化环境的意识,尤其是在生态系统中。但要培养这种设计意识,会有潜在的隐患。
例2:We examined four levels of the sustainable designer, holding various values of the Traditional, Modern, Postmodern and Integral.
原译:我们验证了在传统、现代、后现代和整合上保有价值的可持续设计的四个层面。
改译:我们讨论了在传统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整体主义这四个层级下,可持续设计者们所持有的各种认知。
例3:I was taught to design ‘from the inside out. With the advent of Postmodern thinking of various strands, the response of buildings to multiple contexts has become a familiar discourse in architecture, considering design also ‘from the outside in.
原译:当时我被“由内而外”的设计方式所教授。在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后现代思维方式之后,房子对于多样环境的回答已经成为建筑学中一个熟悉的语篇,并且通过“由外而内”的方式。
改译:当时我学到的是“由内而外”的设计理念。然而随着后现代多样化思维方式的出现,建筑物该如何应对复杂环境,已经成为了建筑领域的一个常见话题,这时所采取的则是“由外而内”的设计方式。
调查发现,多数艺术文献的翻译任务是由专业教师带领自己的学生共同完成的。对于艺术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而言,除了极少数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具备较强英语翻译能力之外,其余教师对于学生在语言的正确理解和等效翻译方面几乎很难指导。因此,也就出现了上述这种译文晦涩难懂的译文。因此对艺术文本翻译策略进行归纳,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可以使译者习得相应的翻译策略,从而提高翻译能力。
四、结语
翻译的过程,就是创造性解释的过程。对于译者而言,要实现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之间的信息转换传达,理解是第一步。而准确理解,除了眼前的文本,没有别的东西可以用以参考。因此,更突显了文本的重要性。因此,要学习翻译,首先需要对于翻译文本的特征有所了解。同时,也需要借助一定的翻译策略,来有效地提升翻译质量。
参考文献:
[1]沈语冰.翻译与中国当代艺术——近30年外国美术史研究检视[J].画刊,2011(11).
[2]沈语冰.美术文献与美术教育[J].美育学刊,2010(1).
[3]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译出版社,2012.
[4]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译出版社,2012.
[5]方梦之.翻译策略的构成与分类[J].当代外语研究,2013(3).
[6]熊兵.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J].中国翻译,2014(3).
作者简介:肖红(1980- ),贵州贵阳人,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ESP教学法研究、艺术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