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河北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研究

2016-05-14袁雅莉张惠兰王静文安伟娟

商情 2016年9期
关键词:师资人才培养模式

袁雅莉 张惠兰 王静文 安伟娟

【摘要】作为我国当前重点推进的顶层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点是河北省作为京津产业转移对接的重要基地,突破点在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基于此,河北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主要从设置新专业、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专业调整构建师资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关键词】新兴职业,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师资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河北省迎来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期,其高等职业教育也迎来转型调整的重要机遇期,对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人才战略定位不仅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科技创新的前提条件,而且也是区域经济运行中的决定性科技创新要素。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产业转型的需求,不仅关系着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能否健康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河北省产业优化升级的进程和质量。因此,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河北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明确重点培养目标,要面向新兴职业设置新专业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河北省的定位是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省将在产业转型升级、商贸物流、环保和生态涵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获得发展机遇并承担相应任务。也就是要求河北省应着重搭建技术交易平台、市场交易平台,以及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发展平台,这就对科技创新和成果交易的技术中介、数据分析、市场交易、国际商事服务及招商、营销及电子商务等职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产生大量需求,也是高职院校的重点培养目标和专业发展方向,以适应经济社会需求。

随着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河北省、石家庄市产业结构正在悄悄发生变化。除了产品科技含量普遍提高外,最重要的是原材料和中间产品比重减少,最终消费品越来越多。我们可以看到好的企业都有自己的销售队伍和营销文化,而我们石家庄自己本地成长的企业却没有比较成熟的营销文化和人才,需要我们高职院校专门培养。

二、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2015年教职成6号文件精神,河北省高等职业院校的在指导思想上应确定为“服务于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省会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社会需要、行业认可、企业能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在基本原则上应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实行“双证书”制度,再结合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探索与实践新的教学模式,提升专业人才服务省会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以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另外,贯彻“终身教育”理念,以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为重点,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实施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引导学生科学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以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与此同时,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解决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如以用人单位为主体,以校企合作为手段,以校企共管为重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教育管理、建设岗位实践基地、评价人才培养质量、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关注学生职业发展。

最后,在人才培养上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始终,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考核合格纳入学生毕业标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三、根据专业调整构建师资

加强教师、学生的跨校交流,推进跨校授课、跨校挂职等,高职院校可以联合建立多学科组成的高端智库和开放式研究机构,积极参与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建设。高职院校不仅要重视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还要注重企业经验和实践操作能力。教学团队的构成以满足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行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岗位专用能力培养为出发点,根据岗位标准和课程标准组建企业家、社会活动家、优秀毕业生、专业教师和素质教育教师“五位一体”的教学团队,校企交叉兼职,在授课内容、方式和实训场地、设备等方面取长补短。

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在师资培养上还应积极推进行业名师培养工程,增强和扩大在行业内的话语权,鼓励教师与行业协会(学会)开展项目合作,以项目合作推进与行业融合,以带动高职院校更好更快发展。

另外,高职院校还应注重师德建设,进一步增强师资队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重视国培、骨干教师培训、网络培训等多途径、多形式、多类型的师资队伍培养。在新任教师培养方面,采取教学基本功培训、课堂掌控能力培训等形式,尤其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培训;在教师技术技能培养方面,采取项目带动、企业实习、参加行业协会活动等形式,提高教师技术技能水平;在骨干教师培养方面,通过“以赛促训”形式培养一批教学骨干,充分利用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形式,实施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培养一批“教练型”的教学名师;在兼职、兼课教师培养方面,加强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手段培训,提高兼职、兼课教师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建军、张素荣等,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视域下的河北人才战略探析,张家口日报,2015年9月19日

[2]孟繁华、劳凯声,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挑战与应对,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15年1月9日

[3]赵建平,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专业建设要有大局观,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15年6月11日

注:本文是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批准文号(GJXH2015-19)。

作者简介:张惠兰(1978-),女,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研究生,副教授。袁雅莉(1980—),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金融。王静文(1978—),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安伟娟(1980—),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法。

猜你喜欢

师资人才培养模式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经济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刍议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公务员培训兼职教师暨公共管理硕士(MPA)校外导师人员名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