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载体模式的创新

2016-05-14汪雅乔黄木

商情 2016年9期
关键词:微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

汪雅乔 黄木

【摘要】在“微时代”,信息技术和交流方式的巨大变化,在改变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同时,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载体模式的探索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微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微博、微信得到广泛的传播和使用,它们无不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随之而来的微语录、微公益等新形式以微妙的语言和行为反映了人们内心世界的细微变化,并轻微的相互影响着。一个新的时代——“微时代”已悄然来临。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手机等媒体的信息传播成为大学生了解时事政治,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合理构建“微时代”所提供的新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模式,通过手机媒体、微公益活动等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载体模式面临的机遇

首先,实践教学有了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良好的传统教育形式,如课堂教育、班级会议、会谈、研讨会、广播、电视等,对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然而,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所依托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应该更新和变革。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微时代“教”与“学”的方式更加丰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展实践教学,比书本和粉笔的影响效果更好,如教师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群等方式讨论热门话题,可以各抒己见,晒自己的心情,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这些新的教育模式,打破过去传统的“灌输”型教育模式,促使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加畅通。这样教师便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因材施教。

其次,实践教学有了新内容。这一时期,实践教学的资源极为丰富。网络信息平台上每分钟都有数万条信息发布于更新,政府信息、名家言论、社会舆论十分丰富,甚至突破了国界,为学生的个性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当前,许多社会事件都是由微博最先报道,继而被大量用户广泛传播,而最终成为社会焦点问题。因此,在快速更新的新闻中,及时获取并充分利用好有效的信息资源,并积极开发建设手机媒体载体、微博载体等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载体形式,实践教学以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即时开展,使得实践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有利于大学生宏观视野的形成。

最后,实践教学实施更便捷。由于要考虑一些现实的问题,如安全费用精力等方面,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往往存在许多困难与障碍。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使用过程中常常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课堂教育、主题班会、谈话等都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在场才能进行。扩招以后,学生的实践教学容易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其实效性也大打折扣。微时代,网络与手机的普及,使得实践教学变得简便易行。轻触键盘,学生就可以畅游世界,穿越古今,现实的,虚拟的,人们都可以了如指掌。“微时代”的到来,网络环境的进一步发展,微博的广泛使用,手机平台的优势凸显,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在生活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保障。

二、“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载体模式面临的挑战

首先,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优势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在2005年改革后有很大调整和变动,但近几年相对稳定。由于有些课程之间内容上的重复,以及与初高中阶段政治课内容的重复,使得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显得老生常谈。有些概念、话题学生感觉以前都学过,或者在新闻媒体中见过,于是求新求异的大学生就不愿意再学习,哪怕学生记忆中这些知识是碎片化的、不系统的、没有理论深度的。在微博、微信、微网上,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可以自主学习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可以选择关注自己喜欢的意见领袖的观点。与微时代的海量信息、多样化信息比较起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失去了内容上的吸引力。

其次,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信息素养欠缺。近几年,国家非常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比如清华、北大等高校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单列博士点;各省教育厅也都有相应的培训活动。但这些培养计划和培训活动几乎都是侧重夯实教师的理论功底,提升教师的理论层次,忽略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基于自发习得的,导致教师的信息素养出现较大的代际差异,有些中老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没有开通博客、微信、QQ号,落后于信息化时代的步伐,也就越来越不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学习实际、生活实际,因此,所讲授课程的实效大打折扣。

再次,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深度受到挑战。微时代不仅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主体——教师,而且也在挑战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客体——大学生。在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海量信息、即时信息面前,大脑变成了硬盘,信息的存储器。不需要反思、不需要追问、不需要价值和意义,仅仅是被动接收信息、接受信息,不分析、不辨别、不思考,大学生深度阅读能力在弱化,注意力持续时间在缩短,大学生普遍变得浮躁。

最后,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吸引力不足。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成熟,多媒体教学基本上得到普及,改变了过去单一的黑板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可以综合应用文字、图片、视频,对学生进行多感官的刺激,以起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但是,由于课件更新不够,图片、数据、视频陈旧,使得课堂吸引力大大降低。微时代信息传播即时化,更新速度极快,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件更新常态化。然而,有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灌输意识太强,忽略了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即使在多媒体技术支持下,一言堂课堂依然没有吸引力。“课堂上老师的上课质量决定大学生的手机流量”成为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的一道风景线。多年来,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不断探索教学模式的更新,也取得了相应的成就。比如参与式教学、双主体教学法等,但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采取大班教学,使得这些先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推广受到了制约。微时代信息交流的便捷化、互动化,信息表达的个性化无疑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互动、信息互动教学模式的期待。

三、“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载体模式的发展与创新策略

第一,要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内容。从当前现实情况来看,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不高,主要由于其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的急剧发展,脱离学生思想实际。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多以固定教材为主,往往因为教材更新的时限性与大学生接受外界信息的即时性之间的矛盾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特别是面对“微时代”,各类信息广泛而高速的传播,对课堂教学的内容产生了更大的冲击。因此,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在紧抓课本知识的同时,应积极引入社会热点话题,通过对新闻事件、微博热点等的讨论,在引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还有助于教育者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更好的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第二,要创新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多以灌输式教育为主,学生参与程度较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影响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收。“微时代”为人们提供了更便捷的交流方式、更广阔的交流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把握时代特征,加强对数字化互动技能的培训,通过相关培训和专题学习,使教师能充分利用“微时代”提供的网络平台和手机平台等提高其获取信息的及时性和敏锐性,使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更充分全面的传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当代大学生是新技术的追捧者,他们崇尚创新,渴望通过新的教学方式获取知识,课堂教学载体的发展与创新必须符合时代潮流和学生的实际需求,高校应积极推进多媒体教学、网络课堂教学、微博讨论教学等方式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灵活、有效和充满吸引力。

第三,要紧随时代发展,积极建设手机载体。大学生是手机拥有量和利用率都很高的群体,因此积极建设手机载体是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式,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手机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信息交流工具,手机网络平台的普遍应用,使大学生更愿意使用这一便于携带的移动设备浏览网页获取信息,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适时引导,培养大学生对信息的鉴别能力,以使其从中获取有用的教育信息;手机QQ、飞信、微信、微博等手机应用程序的日渐成熟,能帮助思想政治教育者把学生集体搬到手机上去,使班级、社团等大学生团体呈现出一种交互性的信息活动场所,这样一方面克服了课堂时间的限制,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讨论问题、拓宽知识,使学生们有了更加广阔的交流空间,另一方面通过手机能随时群发各种教学资源、学生工作信息或通知,加强了对学生群体的管理。

最后,要着眼“微时代”,积极开展微公益活动。古人云,积水成渊,在“微时代”一切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在汇聚融合之后便会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先进人物、模范榜样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大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以自我感受理解教育内容。在“微时代”不是需要少数人做很多,而是需要每个人做一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把握“微时代”特点,积极宣传微公益理念,在了解当前社会微公益活动的组织模式及运行方式的基础上,构建并开展符合高校特点的微公益活动。

参考文献:

[1]何碧如,等.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2(20).

[2]杨威.“微时代”中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突破[J].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2010,4.

本文系武汉轻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微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字化互动教学载体模式探索(XM20140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微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
以多媒体信息为载体,展数学课堂魅力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以学习故事为载体 提升教师察析幼儿学习行为的能力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